所谓“半农半X”,就是一方面亲手栽种稻米、蔬菜等农作物,以获取安全的粮食(农);另一方面从事能够发挥天赋特长的工作,换得固定的收入,并且建立个人和社会的连结(X)。目的是追求一种不再被金钱或时间逼迫,而回归人类本质的平衡生活。作者认为,现今社会面临着环境(各种污染、温室效应)、食物(安全性、食粮自给率)、心灵(人生意义的丧失、物质享乐主义)、教育(科学、感性、生存力)、设施与社会福利(社会文明病、高龄社会的看护),以及社会不安定(经济萎缩、失业)等种种问题,而半农半X的生活,是在这样的时代中,最理想的生存方式。
本书是基于女性主义角度的城市空间研究,也是对空间性别问题的探索性研究。本书从西方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女性主义空间研究出发,深人阐释了女性主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可能,并在总结和借鉴西方国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女性社会空间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探讨,试图构建我国的女性空间研究框架。本书首次对我国女性社会空间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自分析,总结了中国古代、近现代、现代和当代四个历史时期女性空间发展的重要特点。同时,本书还以南京作为实证地区,运用大量的人口普查数据、居民问卷调查数据以及实地调查数据,对当前女性的就业空间、居住空间和休闲空间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女性社会空间发展的一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构建了女性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系统,为城市规划、空间设计和空间研究提供参考。 本书可供
本书是社科院法学所“个人信息保护法研究丛书”(三卷本)项目中的本。本书主要分为三篇 国际个人信息立法现状、我国立法必要性的基本制度研究、各国法律实施中的问题。三篇内容的作者分别来自:商界、政界和学界。书稿详细介绍了我国及国际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立法和学术研究现状、全球范围内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现状、总结各国法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深入探讨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建构的平台,致力于加强我国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研究,推进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新三医联动是指付费方式、经办机制、医疗体制的联动改革。《新三医联动模式:全面深化医改的战略选择》共3章,分别为新三医联动的分析框架、新三医联动的内在机制、新三医联动的困境和路径。《新三医联动模式:全面深化医改的战略选择》在新三医联动模式与老三医联动模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新三医联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石;凝练性地提出新三医联动模式的主要特征和内在机制;思辨性地提出新三医联动模式的主要困境和改革路径。《新三医联动模式:全面深化医改的战略选择》以三医联动模式对国家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上海养老服务发展报告(白皮书)》是指导上海养老服务工作的纲领,也是向社会公众进行政策宣传,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引导社会预期的重要文件。《上海养老服务发展报告(白皮书)》正文共分八章,第YI章重点阐述与养老服务需求密切相关的上海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二章在回顾上海养老服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上海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第三章总括描述上海养老服务发展战略目标与愿景,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涵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需求评估体系、行业监管体系“五位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更加充分的满足”;第四章至第八章,针对“五位一体”框架体系中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需求评估体系、行业监管体系,具体展开阐述每一体系的现状、目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讲,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人们被束缚在土地上,地方性的限制所导致的“熟悉”因此成为乡土社会的重要特征。“熟人社会”也因此成为人们描述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经典理论模型。然而,当前中国乡村社会性质已经发生了显著变迁,亟须多维度揭示、深描、解释这种变迁,并从理论上进行提炼、概括。为此,本书以“从熟人社会到半熟人社会”这一判断为总纲,从村庄生活的视角出发,以区域比较为基本策略,综合运用社会学、人类学的方法,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结构—文化—价值”的分析框架,并从风土民俗、阶层分化、人际关系、价值观念、乡村治理等五个方面分20个专题深入探讨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的变迁。本书适合乡村研究者、社会科学爱好者、法学类中乡规民约的研究者阅读。
《一头自由主义的鹿》是一本社科文化类杂文集,全书依内容大致分为“思想操练”、“文体实验”、“阅读时空”、“杂花生树”四辑。在这些文章里,作者力图从常识、常情、常理出发,对影响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观念和价值,做出了自己诚恳而有力的回应。关注底层,关注民间,关注人的权利和尊严建设。
给知识分子、人民大众以道德信仰和人生价值指引是徐贲的一贯特色,不论是价值观念,还是个人政治参与,徐贲所提出的问题以及给出的解决办法,都是发人深思的,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在本书中,徐贲从人的良心的角度阐述公民知识和道理的启蒙,倡导私德和开启公德,从人性和人心开始的心智启蒙,到宪政引导民德,逐步达到个人良知和社会共善。
《隐藏的世界:农村妇女的人生归属与生命意义》的产生过程生动地展现了中国社会科学的品格。这不仅表现在其问题意识来源于对“巨变”中国的现实关怀,还表现在其方法自觉地继承了社会学“中国群体”的传统。湘南水村是作者的故乡,也是《隐藏的世界:农村妇女的人生归属与生命意义》演绎各种活灵活现的人物和故事的舞台。书中所透出的某种情结,对和作者一样远离故乡多年的文人而言,可以感同身受:那是一种淡淡的乡愁。
《影响律师工作满意度的心理机制研究:社会身份认同理论的视角》包括了5篇文章,两篇涉及国际化的课题,其中一篇文章主内,另一篇主外。湛育红撰写的文章以中国种子行业接受外商直接投资为例,探讨种子行业在投资理论与产业影响理论下的动态关系。在实证数据的支持下,作者在理据作用机理模型中的参数明显地受外商直接投资模式的影响,对如何规避竞争风险提出有益的见解。贾宗达撰写了一篇主外的文章,主要研究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方向。作者使用实际数据对中国国营和民营企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及其长短期绩效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并购的模式、长期绩效提供了有理有据的关注。张标和李怀彬分别就小区建设和政府主导的房地产开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进入一个预计长期并可能是相对痛苦的整合期的中国房地产行业颇有指导意义。最后
家庭治疗是当前心理治疗界的一个很重要的流派,有人称为心理治疗的“第四势力”。运用家庭治疗干预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的个案在外并不多见。大学生自杀问题的心理干预,目前,比较侧重于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本人,很少考虑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背后的家庭因素,而许多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却又是由家庭因素引起的,因此从家庭系统的角度支持、干预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很有必要。《大学生心理危机·家庭视角探寻》通过对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不同学派心理干预的比较研究,探索家庭治疗干预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的可能性与实效性,拓宽心理治疗者干预有自杀倾向者的视角,进一步丰富家庭治疗的实践研究。
由陶明选所著的《明清以来徽州信仰与民众日常生活研究》是在前人相关成果基础之上,利用丰富的徽州文书和其他文献资料,多侧面解读徽州民间信仰的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颇具新意的学术观点。全书不仅细致考辨了徽州张王、太子及相关诸神的源流,分析宗族对待内神与外神的态度,而且独辟蹊径,从会社、戏剧和建筑等角度透视徽州纷杂的民间信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