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育思想文库:幸福与教育》对“将幸福作为一种教育目的的话,我们会如何去教学”这一主题进行了探讨。《世界教育思想文库:幸福与教育》首先追问了什么是幸福。其次,又讨论了我们怎样才能帮助孩子们去理解幸福。作者认为,要获得真正的幸福,我们必须培养对于不幸福的容忍能力以及一种减轻他人痛苦的意愿。在对当代这个几乎只看重以经济指标衡量幸福和快乐的社会进行批判的同时,《世界教育思想文库:幸福与教育》谈到了持家、为人父母、珍爱住所、培养品格、人际关系的发展、找到自己所喜欢的工作和参与民主生活方式等对于幸福的意义。最后,《世界教育思想文库:幸福与教育》还对如何将学校和教室变成幸福的场所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2022 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对本科生毕业去向、就业结构、就业质量、职业发展、升学情况、灵活就业、能力达成、对学校的满意度等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本书分析基于应届毕业生和毕业中期跟踪评价。书中分析了2021 届本科生的毕业去向与就业结构;分析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职业发展情况;还分析了本科毕业生的能力达成情况以及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价。
本书主题是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社会心态,力图从风险感知与未来预期、社会情绪和社会心态、抗疫信心与社会态度三个方面还原从疫情初期到疫情防控常态期民众社会心态的特点、变化历程,展望了疫情对未来社会心态的影响。本书发现,民众的风险感知程度在疫情不同阶段存在差异,不同群体的风险感知程度也有差异且受信息公开程度的影响。民众的社会情绪以担忧和乐观为主,积极情绪随疫情的进展呈现上升趋势,消极情绪随疫情进展呈下降趋势,社会心态随疫情得到控制日渐积极。
道德科学不只是以思辨方式联结起来的行为规则体系,还应以经验或实证的方式对具体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进行细致严谨的描述和解释。该书基于全国10省(直辖市)4000多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实证描述了青少年不同面向的道德观念(道德认同、移情、道德推脱)和道德行为(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从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视角分析了其变化的机制,并基于道德引导系统的核心机制就如何塑造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培育其助益他人和社会的道德行为做了一些尝试性探索。
《中国家庭研究(第7卷)》内容丰富,撷取近年来家庭学研究的动态和理论探讨观点,探讨了有关10年来家庭研究中有关家庭权利、性别和性别平等,家庭健康研究在21世纪的新进展、婚前性行为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在我国,一直尚无覆盖全国的大型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本研究使用适合我国特点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中国心理健康量表》作为核心工具,通过全国取样,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调查为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基本数据,为维护和改善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科协依据,并将有助于心理健康研究的繁荣和深入。
作为最早出版的发展报告,《中国能源发展报告》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那就是不仅要对中国能源总体状况全景式的描述,而且力求反映中国能源及其各个产业、各个部门的具体现实;不仅要总结、概括我国能源发展的过程,更要的是研究和探求我国能源发展的规律,并为我国能源产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判断、预测和展望。 《2007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指导思想是:在总结和回顾我国“十五”期间能源产业发展的同时,探索、预测和展望我国能源产业“十一五”的发展,在“十五”期间,我国能源和能源产业发展呈现了的新态势,经济发展与能源之间的紧张局面几乎贯穿了整个“十五”期间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国的能源问题受到了以及国际社会的关注。伴随着燃油税、成品油价格、电力供应等问题的热议,能源问题以及涉及能源的公共政策问题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