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研究是关于社会生活的研究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类型。政策研究实践性强,与学术性研究相比,具有许多独特之处。本书专门针对政策研究的特点,提供了一系列流程、方法和策略上的指导。 本书将政策研究比喻为在大海中的一段航程,分成七个阶段,分别是:发现和界定政策研究问题、对政策问题做STORM背景分析、合成现有证据、获取新证据、设计政策建议、扩大利益相关者参与、反思政策研究。每一个阶段,书中都给出了具体的操作建议。
随着人工智能不断迭代,人们不禁感到担忧:下一个失业的人会是我吗? 对于许多人来说,数字技术正在消除不需要技巧的重复劳动。本书像一部纪录片,用直白而细致的描写展示了数字化时代下真实的劳动场景:亚马逊仓库中跟随着扫描仪的节奏工作的拣货工人,游戏行业在场景一隅苦苦挣扎的金农,分散在世界各地却通过互联网协同合作的众包工人,以及那些活生生存在却被隐藏在算法背后的社交平台审核员。 人工智能或许并不能取代人类劳动。如果说数字化改变了什么,它只不过是把全世界变成了一个大工厂。
《乡土重建》是费孝通20世纪40年代的杰作,阐述了农村、城镇与都市的关系,讨论了土地问题、农村人口问题和乡村工业的发展问题。指出 差序格局 和 皇权与绅权 的关系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现实中国基层社会的问题与困境,探寻乡土工业的新形式和以乡土重建进行现代社会转型的可能。虽然本书的写作距今已有近80年,社会格局大变,但依然有被当下的我们再次深入阅读的价值。
......
哪扇门里是女人而不是老虎?算对就可以无罪释放。 一所被精神病患者占领的精神病院,医生被关起来了,如何发现这里的问题,并救出里面的医生? 在一个只提问而不正面回答问题的小岛上如何分辨出实在人和狡诈人? 数学、逻辑思维、哲学,我们生活中又离不开数学推理。谜题书是治疗 数学焦虑 好的方法之一。这本烧脑的数学逻辑推理小说让你爱上推理,爱上数学。 无论你是高中生,还是对逻辑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感兴趣的人,或者是谜题爱好者,这本数学小说一定会让你爱上推理,爱上数学。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口流动等因素冲击着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传统的血缘–地缘关系,熟人社会,“人情”“面子”等观念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形塑了我国农村的新面貌和新常态。作者以实地走访调查、研究,结合观察与发现,深入思考,重新审视过去学者所提出的种种有关中国农村研究的论点,并试图就目前农村产生的现实治理问题予以探索和解答。
《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研究》主要介绍留守儿童的研究背景与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视角、留守儿童的 问题标签 及去标签化研究、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与社会服务需求、针对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关系与不良行为开展的学校社会工作具体实务,以及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构等内容。
《医疗社会工作保健的视角(第2版)》全面回顾了医疗社会工作领域里的社会工作实务,内容涵盖医疗社会工作的历史背景、理论视角、机构考虑、跨学科协作、服务对象的问题、社会工作技能和知识要求、价值观与伦理思考,涉及医院、家庭、疗养院、临终关怀机构等各层次机构,并且深入分析了美国卫生保健系统的优势与问题,后对未来医疗社会工作的实务展开科学、合理而大胆的设想。 《医疗社会工作保健的视角(第2版)》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文字流畅,提供了高质量的卫生保健社会工作知识、价值观和实务技巧。既适合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以及刚刚开始职业生涯的社会工作者,也适合经验丰富的实务工作者。
张再生*的《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教程》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对社会性别问题进行研究,全书分为理论与方法篇、应用篇和发展篇三个部分。理论与方法篇包括社会性别主流化、社会性别分析框架、社会性别统计、社会性别预算、社会性别影响评估等理论内容;应用篇包括劳动就业、家庭婚姻、公共卫生、社会福利、公共基础设施和政治参与等问题和领域内的社会性别主流化问题;发展篇包括性别平等政策的倡导与实现机制。*后从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推进路径、社会性别与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改革方向等方面对未来进行展望。
本书近距离介绍了促进社会变革的多种对话方式和过程,包含深入介绍的10种对话方法,以及简要介绍的15种。这些方法既有原理作为支撑,也提供了大量的具体研究案例,包括深度民主、欣赏性探究、开放空间技术、前景规划、世界咖啡馆、和平学校,等等。本书为对话实践工作提供了基础,清楚区分了对话和其他的会话形式,鼓励人们由传统的互动模式转变为对话。本书的几位作者作为一个跨国对话实践团队,基于自己的实践,对在什么情况下应具体使用何种对话方法提供了指导,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专享的和不可或缺的资源。
志愿服务指标体系的构建不仅是推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客观需要,而且是推进志愿服务事业与国际社会接轨的迫切要求。本书在系统介绍国际社会指标体系发展演进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为构建志愿服务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主要采用经验判断法、德尔菲法、访谈法等方法对收集的相关指标进行了三轮甄别和筛选,构建了应然状态下和实然状态下两套指标体系,并通过对实然状态下志愿服务指标体系的测试,就志愿服务指标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前瞻性的展望。本书读者对象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的工作人员、志愿服务理论研究者。
本书是社会和谐与发展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总论介绍了社会工作及其知识的本质、社会工作价值、理论和实践;中篇社会工作理论介绍了心理社会理论、女权主义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危机介入理论、系统及生态理论、增权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下篇社会工作实务介绍了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和医务社会工作。本书由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范明林所著。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口流动等因素冲击着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传统的血缘–地缘关系,熟人社会,“人情”“面子”等观念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形塑了我国农村的新面貌和新常态。作者以实地走访调查、研究,结合观察与发现,深入思考,重新审视过去学者所提出的种种有关中国农村研究的论点,并试图就目前农村产生的现实治理问题予以探索和解答。
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使养老成为中国迈向现代化过程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与管理(上海经验)》的作者汤艳文,基于新时期如何构建良好的养老服务秩序,如何理解养老服务中的社会主体性作用,如何才能发挥社会的主体性作用,分三个方面讨论了养老服务的组织与管理,即社会参与的必要与可能,养老月艮务的组织管理的创新与困境,自主互助的合作养老服务模式的条件与路径选择,学术价值高,现实意义重大。
本书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城市既有住区公共空间如何积极适应 老龄化 社会。首先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其次开展天津市既有住区公共空间实地调查,第三建立城市既有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评价模型,*后提出城市既有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策略。
在近现代中国乡村建设的百年历史进程中,不断涌现出耀眼的“明星村”,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乡村建设及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同历史阶段的“明星村”烙下了中国乡村建设的历史痕迹,蕴涵着不同政党、学派及精英人物的乡村建设思想。本研究选择百年乡村建设中*代表性的六个乡村样本进行研究,梳理了这些“明星村”的乡村建设思想及实施,以“小村庄”为突破口折射近现代中国乡村建设的历史轨迹,挖掘了中国百年乡村建设的思想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