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介绍京剧文化的书,以“一戏一文一图”的形式,从说戏、说角、杂说、戏词等几个角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一百出经典京剧曲目。同时附带了“京剧大事年表”“京剧舞台掠影”“一台戏词”(《霸王别姬》),以全面展示京剧的历史发展脉络、艺术形式缩影和叙事特色,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这本书,真正地走进剧场“看戏”,感受京剧的魅力。 在书籍结构设计上,希望读者打开这本书时,像是拉开一道通往京剧艺术的大幕。“给读者的一封信”就是一次邀约,读者借由一张“戏票”,走进“剧场”开始“看戏”。目录设计成京剧舞台的幕布,大幕拉开戏目显现,幕布后面,生、旦、净、丑几大行当角色的人物渐次出场。 书籍设色按京剧舞台枣红色大幕、浅绿色二道幕、浅黄色三道幕来设计,借此烘托出舞台的氛围。每折戏相对独立,阅读从戏
古印度是一个注重生活和享乐的国度,有着悠久的性爱传统,《印度爱经》即是成书于公元4—6世纪的性爱经典。由英国人理查?波顿翻译出版后,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 这部书描述了两性生活中男女各自的特征,男女恋人如何相处,如何追求喜欢的对象,如何避免第三者插足,交际花们如何能够挑选到好男人,以及女人需要拥有的特质等要点。这是一本关于古印度人如何进行求爱、结婚以及两性关系的社会档案,是了解古印度爱情、婚姻和两性文化与社会风俗的重要读物。 在这片造出世界上架“合欢秋千”的土地上,人们认为性不是生活的附庸,而是传统生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求爱到婚姻,从恋人相依到妻妾共处,从国公、贵族,到穷人、交际花,从纯洁的恋爱到婚外情,从印度北部到南部,筏磋衍那告诉人们爱情与婚姻的维持自有其技巧和方式。透过其
《诗可以观:礼乐文化与周代诗学精神》共分9个章节,主要对礼乐文化与周代诗学精神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象乐的“戏礼”形态与史诗化叙事倾向、“兴”的艺术源起与“诗可以兴”的思想路径、城邦社会与春秋时代的文化精神、《周易》的诗体结构形式与诗性智慧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老年学百科全书:年龄、老龄化和老年人》涵盖广泛、涉及老年学的方方面面,对于专业领域外的人而言,是初步认识老年学的重要工具,对传播老年学知识和促进大众普及是 有帮助的;对于专业研究者和学生来说,本书有助于其系统地了解多学科老年学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参考书。书中各词条并非局限于某一领域的综述,而是反映了老年学跨学科、 交叉学科的属性和知识体系发展的过程。本书从整体上系统深入地介绍了经典理论概念和前沿研究视角,既包括诸如社会学、心理学、社会政策与实践、历史学、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 又涵盖了生物学、医学与健康科学等自然科学以及它们的交叉发展。每篇词条均由来自 的 研究者、实践者等撰写,每篇词条都包含概述、主题内容、术语表和建议阅读的参考书目,具有代表性、专业性和 性 。
这是一本结合生物基因理论对人类文化进行研究的学术专著。全书从人类认知的生理形式、群体和社会组织结构、人类文化的基因编码与复制、人类文化演化进程以及当下对于文化基因编码的应用等方面,论述了当今世界的意识形态、文化正义、文化基因编码等问题,认为人类文化中存在着类似于生物基因的DNA结构,从而影响着人类文化的一切。
《中国古典诗歌写作》主要论述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律诗和古体诗的写作理论、写作技巧,以供习作、鉴赏和研究古典诗歌者参考。古典诗歌历史悠久,作者和作品众多。这种诗歌形式至今仍有其艺术生命力与表现力,诗歌创作中还经常为人们所运用。其中,以律诗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编者经本植在论述中以唐代和唐以后的律诗为重点,也论古体诗的有关问题。《中国古典诗歌写作》力图从写作和实用的角度出发,对律诗和古体诗创作中正反两方面的实例作一些对比和分析。
本书从分子人类学的角度,使用现代遗传学的方法论,对现代蒙古语诸族(也涉及通古斯语诸族)的各种遗传成分的起源和扩散历史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包括父系Y染色体类型、母系mtDNA类型以及常染色体。 本书应用分子生物学有关遗传标记的起源年代和扩散年代的 算法来计算蒙古语诸族的各种遗传成分的具体起源年代,并结合古代DNA来研究这些成分混合形成现代蒙古语族群的复杂历史过程。 本书整合了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和语言学关于蒙古语诸族的起源和分化的诸多成果,在 广的时间尺度和 的研究对象上,展示了现代遗传学对于解答族群起源这一历久弥新的话题所能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