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身体与社会》初版于1984年,你现在看到的是该书的第二个版本。此书的作者布莱恩.特纳把关于身体的研究从最基础的医学身体层面上升到精神身体的层面。正如作者在第二版序言里所述:“随着《身体与社会》第二版的出版,应该及时思考人文学科及社会学科中对人类身体与体现(embodiment)进行艺术再现这个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充分运用了其广博的知识,从梅洛.庞蒂的以身体为基础的存在现象学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从社会学到女性主义,都为作者提供了理论源泉。全书共分十章,从医学、社会学、宗教学、伦理
剑桥大学——这所成就了马洛、弥尔顿、牛顿、达尔文、凯恩斯、卢瑟福、克里克、沃森、霍金等学界巨擎的世界著名学府迎来了她800周岁华诞。《剑桥大学:800周年肖像》从各个维度、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剑桥大学步入800周年时的广角画面,展现出其坚实的学术力量和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
《人口寿命增长与均等化研究》将深入研究中国人口寿命均等的变化历程,利用中国人口普查资料和世界人口死亡率及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考察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寿命改善的历程、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关的政策启示。 《人口寿命增长与均等化研究》章节安排如下: 章导论主要介绍寿命不均等的概念、内涵及其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从人口不确定性的角度讨论人口寿命均等的形成机制和基本特征,并对其政策内涵进行阐述。 第二章对健康公平和寿命均等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简要评述,然后介绍几种常见的寿命均等衡量指标及其特点。基于该书使用的度量指标,阐述寿命均等变化的人口学机制,即死亡率下降对寿命均等的影响取决于一个临界年龄:在这个年龄之前的死亡率下降会提高寿命均等,而这个年龄之后的死亡率下降却会降低寿命均
本书采用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我国流动人口生活状况和经济融入问题进行梳理,采用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揭示出我国流动人口的一些数量特征,分析影响我国流动人口经济融入的重要因素,探究我国流动人口的生活状况,为促进流动人口就业和积极参与社会生产活动、提高流动人口个人和家庭的收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