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实为萨林斯在芝加哥大学开设的西方社会思想史课程的全部内容的浓缩,展示萨林斯心路历程的某个小小部分。在这篇长文中,萨林斯的关注点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生成的文化符号逻辑,而且还包括对一系列西方经济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和范式的批判。他认为,西方经济学和社会科学正是西方文化符号逻辑和宗教神话的合法化和延伸,它们的基础并非是基于对现实的忠实观察,而是基于西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宗教神话表述。
本书采用历史学和人口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现今北京市的市域范围为地理空间,在对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全面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考证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人口数量的消长变化,整理出一套更加接近实际的人口数据,并在资料允许的条件下,介绍了人口的迁移流动、自然变动、自然构成、社会构成、家庭与婚姻等方面的情况,阐述了北京地区各个历史时期人口起伏变动的复杂轨迹,总结了造成人口起伏变动的各种因素,有利于从长时段的角度把握北京人口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史》分上篇和下篇。上篇,在简要介绍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社会经济背景及人口思想和人口发展变动的主要情况后,按年代顺序记述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历程。下篇,按计划生育的各项业务工作分别记述50年来的主要吏实和发展变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研究论文集》共收到30多所高校、科研单位的论文和研究报告200余篇。《中国人口老龄化研究论文集》涵盖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对策、老年人经济供养、老年人健康支持、老龄服务、老年人居环境、老年群众工作等多个领域。经对各单位的论文或研究报告评审后,选出60多余篇编入本文集。 此外,《中国人口老龄化研究论文集》还收录了1999-2009年期间国内出版的有关老龄问题图书目录、论文目录1万余条。为方便读者查阅、研究,《中国人口老龄化研究论文集》以研究主题分类和发表时间先后编排。
社会老龄化现象的严重和加重趋势,使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基本权利问题等问题深入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令人担忧。《社会老年学》一书正是一本基于这一系列的问题出发,由中国老年学会会长邬沧萍教授特别主编的专著,本书系统的揭示了老龄化问题,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理论性著作。
《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是葛兰言的代表作之一。葛兰言通过分析《诗经》中的情歌,考察了中国上古时期朴野的习俗(“俗”)是如何转化为“文明的秩序”(“礼”)的。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男女两性村落日常生活的界限,聚集在圣地中,以对歌的形式相互竞赛交换礼物,女性也由此成为“的礼物”(“质”)。这成为古代中国营造社会秩序的基本模式。葛兰言在法国人类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本书为代表的对“复杂社会”的研究不仅为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关于文明的人类学”开辟了一条值得当代人类学家继续探索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