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西藏有代表性的22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访谈对象,历时三年,通过大量田野考察而形成。全书共涉及8类22项非遗保护项目,内容涵盖西藏音乐、歌舞、绘画、手工制作、医药等多个方面,基本上呈现了西藏非遗保护名录的特征特色。作为一部口述史,本书在文字方面尽量保持了口述人的叙述风格,从中可以深切体会到他们对这些特有文化的热爱,也可以看出他们作为传承人的担当。数百幅配图,锦上添花,全面、鲜活地展示每一传承艺术的制作场景、传授过程等,将西藏非遗文化表现地更为立体,让读者为之耳目一新。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这套《90年代思想文选》由罗岗、倪文尖编选,采用专题编选的方法,将90年代思想界中引起激烈争论、具有较大反响的话题分成9个专题,籍入相应的代表性文章。卷:学术规范、后学、人文精神;第二卷:市民社会、化、自由主义;第三卷:社会公正、经济伦理、制度创新。
《社会学的理论逻辑》是一部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理论史著作,也是作者亚历山大建立其新功能主义研究纲领的开端。此第四卷试图说明何以帕森斯是整整一代人中唯一可与古典大师们媲美的人,一方面本书论证了在力图调和古典思想对立问题上,帕森斯甚至比韦伯走的更远;另一方面,帕森斯著作中的内在矛盾加重了他力图弥合的两极化趋势。
本书采用历史学和人口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现今北京市的市域范围为地理空间,在对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全面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考证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人口数量的消长变化,整理出一套更加接近实际的人口数据,并在资料允许的条件下,介绍了人口的迁移流动、自然变动、自然构成、社会构成、家庭与婚姻等方面的情况,阐述了北京地区各个历史时期人口起伏变动的复杂轨迹,总结了造成人口起伏变动的各种因素,有利于从长时段的角度把握北京人口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诗可以观:礼乐文化与周代诗学精神》共分9个章节,主要对礼乐文化与周代诗学精神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象乐的“戏礼”形态与史诗化叙事倾向、“兴”的艺术源起与“诗可以兴”的思想路径、城邦社会与春秋时代的文化精神、《周易》的诗体结构形式与诗性智慧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传统中国是个农耕大国,农神信仰的历史与遗产既悠久又丰厚。在农神信仰中已经蕴涵着早期凡俗、功利的财富崇拜,只不过那时的财富主要还是指的农业财富,因此被称之为“田财”或“地财”。也就是说,当人们对财富的理解还囿于一种特殊的内容而没有抽象出其普遍形式的时候,财神必然被包容于各类农神之中而无法独立出来。传统的各类农神信仰抑制了近代财神的产生。
本书是将人类学观点应用于这个跨学科的发展研究分支。发展人类学将靠前发展与靠前援助视为主要研究课题。在这个人类学分支学科,发展这个术语系指由不同行动者自发产生的社会行动,这些行动者包括机机构、企业、组织、国家与独立志愿工作者,他们试图改善在世界某些特定地方的经济、技术、政治或(与)社会生活,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人类学而言,发展既不是一个目标、一个理想。发展是一个研究课题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人类学家可以描述、分析与理解在某个特定地方所采取与发生的各种发展行动。所要检视的是这些行动对于地方人群、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的影响。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灵活运用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观察视角和研究手段,在评析靠前发展人类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在当代中国学界树立与时俱进的
《张仲礼文集》是上海市社会科学学者文集之一。《张仲礼文集》主要内容:中国企业史和近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国城市史和上海城市史研究、经济学与国际关系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状况和方法的回顾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