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结合生物基因理论对人类文化进行研究的学术专著。全书从人类认知的生理形式、群体和社会组织结构、人类文化的基因编码与复制、人类文化演化进程以及当下对于文化基因编码的应用等方面,论述了当今世界的意识形态、文化正义、文化基因编码等问题,认为人类文化中存在着类似于生物基因的DNA结构,从而影响着人类文化的一切。
本书采用历史学和人口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现今北京市的市域范围为地理空间,在对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全面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考证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人口数量的消长变化,整理出一套更加接近实际的人口数据,并在资料允许的条件下,介绍了人口的迁移流动、自然变动、自然构成、社会构成、家庭与婚姻等方面的情况,阐述了北京地区各个历史时期人口起伏变动的复杂轨迹,总结了造成人口起伏变动的各种因素,有利于从长时段的角度把握北京人口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性的政治》在攻击男性一统的秩序时,旁征博引而又注意分寸,提出问题的方式即严肃又意气风发。它表达的是一位年轻激进分子特有的敏感。孕育这一敏锐所必需的智能的和社会的发展等因素,仅仅二十年前还不曾有过……如果男人们能不抱偏见地阅读这本书(这不是易事),他们就会明白,他们从书中获得的解放并不少于妇女们。
《裂缝和塌陷:当代人类状况》是著名作家赵鑫珊先生就当代人类社会的种种弊端,所发出的警示性思考,提出了严肃的关于社会裂缝和塌陷的话题,具体很强的哲理性和社会责任性。全书图文并茂,适合社会工作者、哲学工作者、白领和图书爱好者阅读。
传统中国是个农耕大国,农神信仰的历史与遗产既悠久又丰厚。在农神信仰中已经蕴涵着早期凡俗、功利的财富崇拜,只不过那时的财富主要还是指的农业财富,因此被称之为“田财”或“地财”。也就是说,当人们对财富的理解还囿于一种特殊的内容而没有抽象出其普遍形式的时候,财神必然被包容于各类农神之中而无法独立出来。传统的各类农神信仰抑制了近代财神的产生。
“儒教是教说”是中国大陆近二十年来在宗教和传统文化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创新学说。它否定了近百年来学术界一致认为中国古代是“非宗教国”的“定论”,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貌,为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性质及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人口老龄化是二十一世纪我国面临的挑战之一,应对老龄化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善老年人健康水平,延长健康寿命,引导老人实现积极健康老龄化。本书着重介绍研究老年人健康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的一些新视角。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了解我国老年人健康的状况与发展前景。
本书从社会工作理论的建构及在实务中的应用人手,全面介绍了西方现代社会工作理论,对心理动力、危机干预和任务中心模型、认知行为理论、社会发展和社区发展,以及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等各理论流派的主要思想及应用做了具体的阐释。本书力图在内容覆盖上反映文化多元化,吸收了一些非西方的社会工作思想及理论,并就每种理论的实务议题及其概念展开讨论,同时给出具体案例及评论。本书是一本融理论性、实务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的经典教科书。
写这本书的意图是想说明欧洲文明是在怎样的历史人文条件下成长、发展和向外扩张的,从而探讨欧洲文明的特殊成因和内涵,以作为加深了解我们自己的参照。今天的世界是越来越连成一片了,了解别人几乎是剖析自身的必要条件。
《中国水书系列·水书:丧葬卷》是水书中极为重要一部,集中反映了水家先民信仰世界的生死观、鬼神观,以及企盼从死亡中追求永生和发展的功利目的。从《中国水书系列·水书:丧葬卷》的条目忌戒内容来看,都是与死者后裔的吉凶祸福、兴衰枯荣紧密相连。这是后裔力求通过对死者肉身归宿、灵魂安顿之后,企盼获得子孙发达的永生、家道福泽延绵的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