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经症与人的成长》这本书中,卡伦?霍尼把神经症患者的人际关系倾向划分为“亲近人”“逃避人”“攻击人”三种形式,又称为“自谦型”“脱离型”“夸张型”。常人也会运用这三种模式,但是在神经症患者身上,这三种倾向都是强迫性的,不由分说的,一旦某一倾向占了优势,则是而不能自由切换的。另外,不同于一切从童年经验里挖掘根源的弗洛伊德,霍尼通过大量的临床经验的总结指出,神经症系统乃是一个动态的机制,它自成一体,独立并且随时随地发展变化。例如它会被挫伤,然后不经由当事人的意识发现而能自动重生。恰如出卖灵魂给魔鬼的神话所述,神经症患者为获得“永恒”“无限”“”“光荣”,与魔鬼签约,却付出了一生囚禁于内心牢狱的惨痛代价。
出版人沈昌文亲自编选,分纪事、怀人、杂感类,在书中,回忆了多年来在出版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忘不掉的言传身教》《出版学徒生涯纪程》《编辑与“好事”》,《陈原先生》《读出真正的金克木来》《汪老的儒行》,《再说鲁迅》《历史的转折》等等,从中可看出沈先生不平凡的人生路程,展现出先生的为人处世之道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
《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台湾社会:音乐、电影及其他》系统阐述文化研究理论,以此为研究视角从文化与意识形态、流行音乐与身份认同、电影与都市问题、饮食文化与文学等多个层面来深度透视台湾社会的变革及现状。《文化研究视域下的台湾社会:音乐、电影及其他》分为十章,主要内容包括:文化研究理论;行旅台湾与文化想象;城市与人:光影中的台北;流行、嘻哈与在地化;滋味与怀乡:饮食文化和饮食文学;离群索居:现代性与蔡明亮的电影世界等。
本书是在原教材《化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这次修改听取了使用本书的师生的意见,删去了一些较繁杂的数学推导,增加了一些较成熟的算法,纠正了一些编排错误,使内容与系统更加完整,便于自学与教学。 本书内容包括化基础、线性规划、对偶线性规划、无约束化方法、约束优化方法、直接搜索的方向加速法、多目标优化、动态规划等内容。 本书具有取材得当、难易适度、注意思想、算法简明、便于自学与教学的特点,适合工科研究生、工科高年级本科生和应用数学专业学生使用。
我们欣赏梵高的《星空》,陶醉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面对白雪覆盖的山峰,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所有这些体验都离不开意识。然而,意识具有主观性,属于个人经验,很难准确把握。长久以来,哲学家们都声称,意识太神秘了,科学无法洞悉意识。 神经科学家丹尼尔?博尔在《贪婪的大脑: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意识运作模式,他的观点与传统的哲学观点完全不同。博尔认为,意识是大脑的产物,随着知识积累,意识也在发展。意识实际上是一个思想工厂,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致力于创新的精神空间。意识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深层结构。 博尔的意识运作模式解释了我们的大脑为何会贪婪地探寻信息,尤其是那些具有模式的信息。比如,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我们会玩填字游戏和数独游戏。从生物学角度看,玩这些游
老龄社会是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在这个新型社会,人类不再通过多生育来确保足够的人口规模,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儿童越来越少,老人越来越多,人类构成的这种变迁正在悄悄地改变着传统社会的基本构造,一场新的变革已经不可避免。这场变革是人类既定文明发展模式的产物,但却有力地改变了既定的发展路向,并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制度、法律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传统习惯以至婚姻、家庭、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哲学等一切可能的方方面面,正在改变着人类自身及其所构成的社会。这场变革意味着,人类正面临着新的重大历史转折。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类将会有什么样的命运?人类将走向何方……
《人口原理(珍藏本)》是马尔萨斯的早期著作,但却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1797年,父亲把英国政治哲学家葛德文的名著《研究者:教育、习俗及文艺的评论》介绍给32岁的马尔萨斯,父子因对此书理解不一,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由此马尔萨斯以匿名的方式发表了一本小册子--这就是版《人口原理》。 本书从1798年发行版开始到1872年,仅仅70余年共发行了七版。这部著作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普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于古如此,于今更是如此。 这是一部曾引致联合国人口统计学大会60个国家代表赞成再版的鸿篇巨著,它的价值绝不于人口学领域,它对世界经济乃至世界历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当生活资料的增加远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且成为自然和永恒规律时,到底用什么手段才能改善二者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呢?作者次试图将这一问题总结成一
《人性缺陷与文化控制:现代危机根源探究》内容简介:人性不可以放纵,放纵必然引发社会混乱。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现代西方文化,是一种解放人性的文化,它既是现代文明的源泉,也是造成当今世界社会危机的根源。中国儒学作为一种追求至善的文化,其社会目标就在于引导人类向善,避免因人性放纵而引发社会混乱。面对当今世界普遍的社会危机,我们应当从中国儒学中充分汲取有益的营养,倡导和构建至善主义新文化,以摆脱现代危机的困扰,引导人类迈向新境界。
全书共分为七篇: 篇 人口思想史及其基本理论。从人口思想史开篇后,本篇讲述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和马克思主义的人口思想、马寅初的“新人口论”、社会学派人口理论和数理派人口理论等为代表的当代人口理论的主要流派,还探讨了人口再生产、迁移、分布、人口结构、人口质量等问题。 第二篇 人口统计、人口预测和规划。针对人口统计、人口预测、人口规划、人口状态统计指标、人口再生产、计划生育、人口普查、人口抽样调查等众多议题及相关指标,本篇花了相当大的篇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配以图、表、公式、附件等补充说明。 第三篇 人口与经济。经济发展对人口有决定性影响,经济是人口发展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的经济条件,人口就不能存在与发展;同时,人口是经济行为的主体,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人口
环境和生态问题事关人类的生存大计。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时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相当严重,环境状况不断恶化,但有关调查却显示,我国公众和学界的环境意识均非常欠缺。我们深感,弘扬绿色意识、倡导绿色观念、确立绿色伦理,是我们走向新世纪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文化工程,中国的绿色事业任重而道远。
本书从东方学者的角度审视和研判西方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通过对西方传统文化发展的叙述和分析,归纳总结了传统西方文化的优点和不足。同时与东方文化相比较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和精辟的见解。
本书运用性别视角考察中国古代历史,用性别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先秦至汉晋的一些神秘主义文化现象,包括鲁迅所说的“巫风”和“鬼道”。秦汉时期的性别关系,特别是女性作为社会脚色在当时的特征和影响,受到更多的关注。作者利用张家山汉简和走马楼吴简等新发表的出土资料,对社会历史进行了多方位的性别考察。对于文学史料变换角度,从性别关系的分析入手进行研究,也是有意义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