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介绍京剧文化的书,以“一戏一文一图”的形式,从说戏、说角、杂说、戏词等几个角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一百出经典京剧曲目。同时附带了“京剧大事年表”“京剧舞台掠影”“一台戏词”(《霸王别姬》),以全面展示京剧的历史发展脉络、艺术形式缩影和叙事特色,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这本书,真正地走进剧场“看戏”,感受京剧的魅力。 在书籍结构设计上,希望读者打开这本书时,像是拉开一道通往京剧艺术的大幕。“给读者的一封信”就是一次邀约,读者借由一张“戏票”,走进“剧场”开始“看戏”。目录设计成京剧舞台的幕布,大幕拉开戏目显现,幕布后面,生、旦、净、丑几大行当角色的人物渐次出场。 书籍设色按京剧舞台枣红色大幕、浅绿色二道幕、浅黄色三道幕来设计,借此烘托出舞台的氛围。每折戏相对独立,阅读从戏
《中国古典诗歌写作》主要论述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律诗和古体诗的写作理论、写作技巧,以供习作、鉴赏和研究古典诗歌者参考。古典诗歌历史悠久,作者和作品众多。这种诗歌形式至今仍有其艺术生命力与表现力,诗歌创作中还经常为人们所运用。其中,以律诗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编者经本植在论述中以唐代和唐以后的律诗为重点,也论古体诗的有关问题。《中国古典诗歌写作》力图从写作和实用的角度出发,对律诗和古体诗创作中正反两方面的实例作一些对比和分析。
《客家传统村落》一书涵盖客家文化区内的地理环境、人口变迁、物质景观、非物质文化景观、重点保护村落概述等内容,多角度分类解读区域内的传统村落文化,书末附本文化区内所有的传统村落名录、地理信息及价值评估表等。该书是学院派专家与“古村之友”志愿者强强联合打造的通俗易懂又不失学术价值的经典读物,试图对中国传统村落进行一次科学的梳理、抢救性记录和保护性活化,通过深度挖掘传统村落的价值,唤起社会关注,重振乡居生活方式。 《客家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抢救与研究·文化区系列”丛书中的一种,本书集中讲述客家传统村落的文化渊源、地理分布、村落成因、文化遗存、保护与活化利用等内容,以客家文化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的时间轴为主线,多角度分类解读本文化区内的传统村落文化。
本书是继哈佛大学河内一郎教授领衔的《社会资本与健康》之后的又一本探讨社会资本与健康关系的专题研讨论文集。本书一共有三个部分。靠前部分介绍了社会资本与健康研究的新趋势,第二部分介绍了社会资本对健康干预和政策制定的影响,第三部分总结了不同国家/地区进行的社会资本与健康实证研究,阐述了在不同文化下社会资本的内涵,并指出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本书学科背景涵盖范围较广,包括社会流行病学、医学地理、社会心理学、社会福利和老年医学等,目前在靠前还没有类似的专著,本书的研究成果展示了学者们不断创新出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对于当前我国的人口与健康研究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可供社会资本与健康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及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本书探索了几乎优选范围内人权理念乃至实践的纯粹现象。与常规的研究路径不同的是,弗里德曼没有从法律或是哲理的角度检视权利,而是在书中设问:作为一个社会和历史问题,权利话语在当今世界为何如此普遍且诱人?大量的书籍和论文谈及人权,但以人权文化为论题是颇具特色的。这是在当代为数不多的关于人权的综合性社会学研究。凭借着很好的学识和优雅的文风,劳伦斯·弗里德曼论及了所有的核心主题:女性权利、少数人权利、隐私、社会权利、文化权利和法院的角色,以及人权是否具有普遍性,等等。这部尤为精炼的作品均衡地讨论了每个问题,并穿插了有趣的细节和例子。其核心论点是:人权话语的优选兴起是现代性的产物,尤其是一种文化信仰在不断传播,即人是有权获得尊重和发展机会的独特个体。
本书对太行山两翼夏至西周时期诸考古学文化的分期、年代、文化因素构成等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考察太行山两翼地区夏至西周时期考古学文化格局的变迁及其原因。通过这种文化格局变迁的研究,本书指出,夏商西周文化对其北方地区的经略方式存在差异,同时又具有明显的联系。本书的研究表明,太行山两翼北方青铜文化的演进进程和模式存在差异:东区是连续性的演进模式,西区是断裂性的演进模式。北方青铜文化势力的消长与中原夏商西周文化存在密切关系。夏商西周文化对其北方地区的文化渗透具有明显的层级性差异:其中夏文化和早商文化对其北方地区的文化影响大体都可以分成两个层级。晚商文化对其北方地区的文化影响可以分成三个层级。本书还指出,夏人、商人在其北方地区采取的政治措施可以归纳为“分封联盟”,周人在其北方
本书是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纂写的“南宋史研究丛书”中的一种。南宋是我国人口重心、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重要历史时期。著者以南宋行政区域--路为单位,适当考虑各大自然区域的地理、历史等情况,考察研究了我国南宋政权(1127~1279)范围内的人口调查统计制度、人口数量和各时期各区域的人口发展过程。
《太行—天下脊》“太行自古天下脊”。绵延780公里的太行山,以其标志性的连绵“峰墙”,纵跨京、冀、晋、豫四省市,与恒山、五台山、太岳山、王屋山等支系山脉一起,共同搭建起华北的地理框架,构筑起古中国的“天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