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办报历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一份报纸面世,要经历采访、编辑、审核、校对、印刷等多个环节,难免出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错了就改,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气度。古训云,正人先正己。早在2010年初,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就由旗下的《南国早报》编印了内部“警示教材”《我们错了》。 2011年初,为响应全国新闻战线“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坚守媒体公信力,集团在内部版《我们错了》基础上,综合广西日报及其旗下南国早报、当代生活报、南国今报在内的虚假、失实、差错新闻案例,加以扩展、整合与精选,编成本书,公开发行。 全书收录各类虚假、失实报道及其他差错90多个案例,每个案例包括稿件差错部分的原文、造成差错的原因、差错引起的后果,并以教训的形式予以分析和点评。
《独一无二的作品》出版于阿德尔菲出版社成立50周年之际,它汇集了罗伯托 卡拉索在1975年到2009年之间发表的11篇关于出版业的著作。罗伯托 卡拉索在书中回顾了阿德尔菲出版社半个世纪以来出版的光辉历史。在回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阿德尔菲出版社刚起步的时候,卡拉索谈及了他们不同于其他出版社的特点,以及出版一系列具有极高文学价值作品的策略。追忆往昔之余,他还博学地分析了政治、文化对出版业的影响。作者在书中写下了自己对出版行业入木三分的见解 从封面设计的重要性到数字化普及所带来的影响,并对二十世纪文学做出了综合评述。
编辑一本书需要想法,策划一个书系需要想法,经营一个部门也需要想法,管理一家出版社更离不开想法。总之,对出版业而言,想法就是生产力! 《如何提高编辑力》一书重点探讨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以编辑工作为中心进行思考的能力。其核心问题包括: ·怎样找到出版渠道的新增长点? ·纸书不会死,但它的新契机在哪里? ·内容的自制和他制,各有何优势? ·如何科学地做一本图书的企划? ·成事者和任事者的角色有何不同? ·出版人应该经营时间,还是经营机会? ·何谓编辑力,何谓编企力? ·新时代的编辑人应具备哪些能力? …… 通过两岸业界数百个真实案例,作者提出了有关编辑力的种种新思考,并总结了出版人***的18种企划能力。《如何提高编辑力》一书兼具应用性和理论性,是出版人的***互联网思维实战教科
几年前,陈昌凤说起她想写一本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教材,而且想从一个新的视角写。我表示赞同。新闻史的教材、著作在我国已经出了很多,从一卷本到多卷本都有。我向她谈了我学新闻史的体会。传统写法的新闻史,与历史学家写的中国近、现代史差不多,按革命阶段分期,是以报刊资料叙说历史而已。至于新闻业本身的发展阶段划分,不但不能体现于章的标题,见于节的标题也不多。体现新闻规律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本来放在一起谈更符合逻辑,但是由于会突破政治分期只好按下不表。所以,一本新闻史看完了,头脑里装满了各种政治活动、革命斗争的背景材料,以及这些时期的说不完、记不清的各种报刊的言论及其斗争。头绪繁杂,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很多,尤其是对这个时期的新闻业本身发展的特点及其在新闻业发展史中反映的新闻规律,不甚了了。有这
谣言的产生与传播始终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人们在生活中时常会面对此类困扰。当前,由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所引发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时有发生,谣言的产生和传播也变得日益频繁,其社会危害性也愈加严重。对于高风险性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处理而言,谣言的治理是危机应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效果会直接影响突发事件的社会危害程度。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与治理/传播大视野丛书》有针对性地聚焦于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综合治理问题,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机制,从社会综合治理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谣言治理中的紧急应对和长期防控措施。由于当代社会组织和结构错综复杂,要减少谣言的危害,还需要各社会构成单元与公民共同参与谣言防控和治理,如此才能尽量减少谣言对社会和公民自身的危害。
《抗战现场》是《伦敦新闻画报》1937年10月到1938年1月关于抗日战争图片和文字报道的合辑。在这段时间内,《伦敦新闻画报》的记者在中国华北、上海、杭州、广州、南京等地,在战场的线,采写、拍摄抗日战争的现场。出于西方记者的独特视角,他们所记录的抗战现场,有许多之前不曾注意的细节,例如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军官穿白衣从城头缒城而下的场面,上海遭空袭期间小贩卖“防毒口罩”的场面,八路军战士缴获敌人高射炮后的欣喜之情等;不少照片反映的史实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这是一个鲜血记录下的抗战现场,本书汇集《伦敦新闻画报》的记者从1937年到1938年拍摄的所有抗战现场照片,这些照片采自抗战时期中国华北、上海、杭州、广州、南京等地,全都在战场的线,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令人鼓舞的抗战精神和不息的民族精神。
当代社会科学的一个特点是研究成果的模式化,从而对事物的内在机制和相互联系作出直观而简洁的描述。传播学素以图象模式见长,堪与经济学的数学模式相媲美。当你传播学新流派“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的倡导人丹尼斯·温德尔,在本书中精心选取了四十八种代表性的模式,逐一介绍其涵义、演变过程和主要优缺点,明晰如画地描绘了五十年来传播学发展的轮廓,使庞大的传播学理论体系在人们面前一目了然。在当今卷帙浩繁的传播学论著中,这是一部独具特色的传播学概论。
新闻精品战略的提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新闻界提出的最具魄力的口号之一,也是最具实际价值与意义的重大举措之一。 纵观中国乃至世界新闻史,任何一次新闻传播的变革与发展,任何一个新闻传播理念的提出与形成,都是与当时社会发展和时代背景所密切相关的。 正当世界处于世纪之交,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之时,每日每时产生的新事物、新现象、新矛盾、新问题等层出不穷,无可计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作为一个特殊商品,也必然参与市场竞争。随着新闻市场的成熟,可以说,新闻市场也已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市场呼唤品质优良的新闻作品。任何不想无为而治的新闻媒体都应当在剧烈的竞争中展示才华,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因此,新闻精品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就自然而然地摆上议事日程,这是大势所趋,不以人的意志为
一百年历史长河里,每个浪涛在起落间记下了当时的社会进化、人事浮沉、政经变幻。一百年的《大公报》是这个进程的载体。《大公报一百年新闻案例选》从过去刊登的新闻中选出数十例整理成书。读者从中除能重温世事之嬗变,亦可品位当年记者、编辑的采写报道手法。
部系统、全面、科学论述新闻学基本原理及报道规律的学术专著。 本书从会议和会议新闻的基本概念入手,深入探讨会议新闻的地位、特性、功能和类型,并对中西会议新闻报道及其研究状况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梳理。并用大量篇幅详述会议新闻与记者思维、会议新闻报道的准备和策划、会议新闻的基本表现形式、记者招待会及其新闻的采访报道技巧、会议新闻的编辑评论及会议新闻报道对采编人员的特殊要求。既有理论探索,又具有可操作性。 适读对象: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学生;一线采编人员、通讯员;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官员、会议组织策划人员。
本书将策划学、管理学、营销学、广告学、社会学、心理学、公关学的相关原理运用于图书选题策划领域,构建起图书选题策划学的学科框架,辨析了图书选题策划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总结出图书选题策划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探讨,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战略与策略相结合的高度,将精品书、书、长销书分章研究,既总结了它们的共性,又分析了它们的个性特征,并归纳出它们各自的策划要领。 本书对于从事图书选题策划工作的人们,是一部富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参考书;对于编辑出版专业师生,是一部系统、规范的教科书。
当您开始阅读《中国新闻事业史》时,人类已经迈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变幻难测的世纪,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希望、困惑、机遇、挑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之中。抓住机遇、寻求发展、迎接挑战、适应变化的制胜法宝就是学习——依靠自己学习、终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