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的媒介研究存在两派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派认为,新旧媒介之间存在一道明显的分野,旧媒介将被彻底并入新媒介的轨道,此为媒介的断裂史观;另一派承认数字媒介对于数字社会的特别意义,但更倾向于看到历史的延续,指出新旧媒介互为交织的复杂性,此为媒介的延续史观。 旧媒介着重于对内容的投资和创造,其主要特点包括:由媒体机构生产权威的新闻报道,有固定的文本,吸纳精英作者与人才。新媒介则处处表现出不同的属性:媒体机构的特权正在消失,网络平台成为主导;文本表现出动态性与交互性;人人都是媒介的出口,置身于一个庞然的信息传播生态系统。然而我们不能以简单的二分法来认识媒介的变化。 媒介思想家麦克卢汉有一句名言: 我们透过后视镜观看现在,我们倒退着走向未来。 只有通过回顾过去数个世纪的媒介技术爆炸,才能看
本辞典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涵盖目前国内新闻传播学科*研究成果,由全国26 家高校和研究所、近200 名新闻传播学专业人员参与撰写,学科基础知识和学术前沿成果并重,学科框架完整,知识体系完备。索引有词条标题汉语拼音索引和词条外文标题索引,以利读者检索。可作为新闻传播学专业从业人员、教学和研究人员、学生和大众读者的查阅和参考工具。 内容有十四部分,正文分为13部分,包括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新闻伦理与法、新闻传播业务、传播媒介经济学、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新闻传播媒介、新闻传播事件、新闻传播界人物、新闻传播教育、新闻传播管理机构与组织、新闻传播奖项、网络传播技术。共收入词条6811条,计220万字。词条采用分类编排法,按词条内容划分类别,据以编排。 附录有传播学谱系图、世界新闻
本书突破了传统的“图书馆规章制度汇编”的思路,全面厘清管理脉络,创建了符合东莞图书馆发展特色的制度框架体系,为东莞图书馆开展各项业务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指南,进一步促进了业务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原则上,延续以人为本、突出特色的思路,并重点将绩效管理的理念融入制度体系中,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制度规范行为;结构上,全面、完整,从组织文化到行政管理再到业务规范,全方位涉及,并自成体系;时效性上,反映了东莞图书馆管理规范的研究成果,紧贴实际,并与国际上通行的绩效管理与评估接轨,具有前瞻性。
本书收录了作者十余年来论及传播与社会问题的大量倾心之作。这些论文不仅展现了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研究的广阔知识视野,更提供了一种将文化传播放在“外部”社会权力关系中考察的理论路径。通过讨论“帝国时代”世界传播的新自由主义逻辑和中国媒介商业转型的历史困境,作者不仅在传播研究中清晰地确立了“权力”与“社会”这两个富有解释力的柱心范畴而且用一种整体性的历史视野覆盖了化、主权、民主平等、公共性、多样性等现代政治中重娶的议题,本书昭示,一旦突破了寻求“内部”规律的“去政治化”窠臼,传播研究将释放出理解当代世界与中国问题的巨大潜力。在这个意义上,这部著作既剖析了媒介景观背后的权力结构.也挑战了当下传播研究的典型知识症侯。
本书是通过照片记录新时代的纪实作品,透过百姓视角,以点带面、全景式展现新时代以来的辉煌历程和中国人民的奋斗英姿和精神面貌。以喜闻乐见的阅读方式,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生动深入理解新时代以来恢弘壮丽的伟大历程,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动的精神力量。本书图文并茂,每幅照片辅以精炼的解读文字。照片选编要贯彻融通一体、互相衬托的原则,兼具纪实性和艺术性,文字内兼具容知识性和思想性,图文结合既有一定的可读性,又饱含学术性,展现新时代的时代主题。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信息革命对人的认识活动造成了深刻而全面的影响,也正在为认识论研究开辟新走向、带入新范式、提供新动力。本书就信息革命对认识论的新挑战和提出的新问题加以了多维梳理和回应,从认识论的经典视野和知识论的主要论域探析当代认识活动的若干新特征,包括认识对象的技术显现、认识来源的网络获取和认识过程的人机分工、认识方式的算法分型等十个方面,并深入分析由此带来的技术显现的实在性、经验的技术性生成和基于脑机接口的知行合一等认识论研究新拓展,从而借助信息革命的强大驱动,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脑机接口、移动互联网、虚拟实在等信息技术的前沿成就,构绘一幅当代认识论发展的新图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年鉴.2020-2021》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年鉴编委会编
可见,还是不可见?这已成为当代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形形色色可见的图像背后隐藏着的是种种不可见的文化、思想和意义,尤其是在当今的图像时代,视觉文化的传播已经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它进行全面的理论研究也成为必然要求。本书集纳了中国首届视觉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的研究精华,围绕“全球化:可见的与不可见的”这一主题,对相关领域进行拓展、延伸和细化,以视觉文化理论的现状与发展、视觉文化视野中的社会变动、视觉文化传播的表象与现实、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视觉文化传播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等命题作为学术焦点,从理论建构、视听阅读、视界扩展、影像个案等多个层面对视觉文化传播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释,展示了视觉文化传播领域的发展动态。全书既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颇具现实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选编:2006-2017》由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等编译
这是一份献给全世界麻瓜的礼物,是一本涵盖了全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幕后故事的典藏全书。本书打开了霍格沃茨和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大门,向我们展示了《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银幕背后的所有秘密、制作技术和把 J.K.罗琳的小说搬上银幕的艺术手法等。书中共分三大部分, 部分系统介绍了所有八部巨制背后庞大的演员阵容和富有创造力的团队,以及从未披露过的精美剧照、图片、概念图、设计图,还有诸多幕后花絮故事等。第二部分则是按人物的服饰、布景的设计、生物 技术和道具制作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艺术价值。第三部分则揭开了神秘的“金色场记板”的面纱,并介绍了华纳兄弟伦敦制片厂、环球影城及《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电影的情况。 本书是对《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纪录,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适合全世界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经历了深刻的调整。国家主权的实质内涵不断被大规模跨越国界的生产、贸易和金融活动重新定义。在这一背景下,国际传播的主体、内容和方式与以往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传播及其效果研究》作者程曼丽和王维佳试图立足中国对外传播的历史经验与主要问题,以高度现实主义的立场分析新的国际传播环境下对外传播的理论与效果问题。作者总结了全球化时代对外传播的内涵与时代特征,并着重讨论了国家形象塑造与软实力提升这两个对外传播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分析理论与现状的基础上,本书还用大量篇幅讨论了对外传播的效果问题。作者将有关态度改变、舆论塑造和文化教养的传播效果理论与中国对外传播的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分析其应用方式和应用前景,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对外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稻评
本书沿着结构-行为-绩效-环境的框架展开研究,从报业市场、报馆组织、民营报三个层面入手,深入剖析民营报业结构、经营行为、经营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多个指标对民营报业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测量与分析。本书将中国现代民营报业置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来考察,认为其规模结构、种群结构、市场结构、组织结构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些变化对报业经营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进一步影响民营报业的经营绩效,报业经营绩效反过来又作用于报业结构和经营行为。三者之间并非线性的传导关系,而是多向的互动关系。民营报业的外部力量博弈以及内部因子互动,共同维系民营报业经营的动态平衡。
真实是真正的新闻的生命。普利策说过:“在一件事情的真相被弄清之前,绝不放过它。连续报道!连续报道!……要坚信,真实对报纸来说犹如贞操对女人一样重要。”今天,有那么多的内幕、丑恶得以揭露,仍得益于这一的新闻传统。本套丛书汇集了西方记者们近100年来对新闻正义的理解和追求,其中绝大多数已成为新闻作品中的经典。虽然这些报道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却可以让我们看得更真实、更完整。素以评选的、公正、严格而著称的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乃至全球新闻界的奖,数十年来,它一直以新闻的公正、客观、准确、自由的精神作为其评选的准则,获奖作品更是因其直面社会政治、世道人心而成为新闻写作的范本。本书是该奖项获奖作品集,通过这些新闻报道,让我们看到更真实、更完整的世界。一部《新闻与正义》分明展示着,那些的记者在
这部《世界版画史》,从史、论、画诸方面,诠释了版画文化形态的来龙去脉,宛然一部浓缩的版画百科全书。世界版画史上的每一辉煌的峰点,都是后人前人的起点,先进文化是在文化传统基础上不断演进的结晶。各个国家各个地域的版画,在不同历史时期均有新的建树,因其时世与基因的不同,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和走向。多样化的版画形态,为我们提供了观赏和思考的大平台。有了比较和鉴别,更宜于我们审视当下、把握未来。由日本著名版画家黑崎彰先生和他的高徒张珂、杜松儒合编而成的《世界版画史》,凝聚了编者的渊博学识和艰辛劳动。本书的价值所在,必将在今后中国版画发展历程中日渐显现出来。
2010年开始,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在有限的资源限制下,开始不断尝试着用科技的方式将美术作品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现给大众,并希望用科技作为文化的载体,着力创建一个基于实体美术馆,但是可以实现更多功能的虚拟数字化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