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人的世界》是一本在当代美国主流的内容行业 出版业以及内容创作者中颇有影响力的经典读物。本版据1993年第3次修订版翻译,收录了38位美国当代知名编辑人撰写的38篇文章,你将从这里了解到:什么是好的表达,什么是消遣性、重要性、知识性兼具的内容;一个创意构想在各方辅助下从无到有的完整孵化过程;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如何及时调整策略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除了深入细致的实操指导外,还精心选录了在理论、伦理等方面富有启发性,甚至争议性的文章,来锚定行业与职业定位。简言之,它将带领读者进入真正的 编辑人的世界 。
本书是为初涉传播学学术研究的读者撰写的导论性著作,旨在提供传播研究的完整路径与方法。全书分为四大板块:第一板块为学术研究的基本知识,包括对知识这一概念的阐释以及对知识合法性的介绍;第二板块为问题意识,讨论如何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第三板块为方法意识,讨论如何设计研究方法,其中包含三种方法论范式以及计算机环境下的19种具体研究方法;第四板块为论文结构,介绍论文的常规结构模式。全书在对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及论文结构进行讨论时,不但提出了应该达到的规范,而且结合核心期刊大量已刊登论文和未采用投稿进行了案例说明,意在提供前车之鉴,为学术研究及学术表达指点迷津。
《麦克卢汉精粹》精选麦克卢汉十余种著作,分四部,含十九章,再加首尾的 绪论 和 各章注要 ,囊括了这位20世纪思想家和媒介环境学派一代宗师的思想精华。 麦克卢汉是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先知,互联网的预言家,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论断: 媒介是人的延伸 媒介即是讯息 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 媒介使人自恋和麻木 我们正在回到重新部落化的世界 西方文明的整个观念是从拼音文字派生出来的 地球村 今天,他的预言已然成为现实,他的洞见更加富有启迪意义。
《认知传播学》在充分论证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梳理了认知传播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认知传播融合创新的基本条件、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阐述了认知传播学的本质特性、功能与任务,揭示了认知传播与传播主体、接受主体及其体认过程与典型模式、效果与测评的基本规律,说明了认知传播视阈下如何进行内容生产和认识其文化价值及社会环境,论述了认知传播与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符号学、社会学的关系。《认知传播学》作为一本跨学科研究的专著,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认知传播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具有前沿性、学术性、系统性、应用性、科学性等特征。它对于活跃传播思想、创新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优化传播效果、更好地建立内容生产机制、正确评估内容传播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际出版页发展报告(2022版)》是我院品牌科研系列课题 国际出版蓝皮书 的第十五卷。该系列从2003年开始出版,至今已历时20年,是我国唯一一部持续研究世界主要出版市场整体情况的年度报告,是出版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从事出版业研究与学习的读者了解世界出版业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我国新闻出版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参阅资料。 2021年,各国新冠感染疫情略趋稳定,各行各业都在稳定期得以喘息。各国政府在不同程度出台措施助力行业复苏;图书出版流程、图书销售渠道逐步恢复;各国书展和书业相关活动或宣布永久线上举办或逐步尝试恢复线下。《国际出版业发展报告(2022版)》延续前几版成果的体例,将 主报告 与 国别报告 作为整本书的核心,对11个年度重点国家进行分析研究。在研究内容方面,对美、加、英、法、德、俄、西、日、
《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前沿》收录了近年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部分教师关于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的前沿成果,全书分为新闻理论、新闻实践、新闻教育三大部分,既有对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总体性、纲领性思考,也有从理论史、概念史、跨文化比较研究、新技术语境研究等角度进行的前沿探索,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的 清华学派 已初具特色。
《新中国新闻出版业70年》是从 图书出版 报业出版 期刊出版 印刷业 出版物发行业 出版技术和出版形态的变革和发展 出版公共服务 出版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出版科研 出版人才队伍建设 出版对外交流合作 等方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闻出版业不平凡的历程,充分体现了新闻出版业几十年的繁荣发展。
《2021 2022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年度报告》一书是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负责的 中国动漫游戏产业蓝皮书系列 2021到2022年度的研究课题成果,延续了历年来的研究特点和内容。《2021 2022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年度报告》一书由 主报告 、 分报告 、 专题报告 和 大事记 几个部分组成。 《2021 2022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年度报告》是一本全面深入研究我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专题报告,报告对漫画、动画、游戏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同时也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书记录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30年的历史,是这个时期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它诞生于改革开放初的教育改革萌动期,成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之中,其间经历了破冰筹办、红火初创、艰辛探索、迎风起飞、发展壮大五个时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成为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全面培养能力的学院,成为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第1梯队的学院。同时,它又是我国新闻教育发展的一个典型 30年来走了一条特色探索之路: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首开文理交叉课程,90年代初首先使用计算机进行报纸编辑教学,90年代末前瞻性地开办网络新闻班等, 文理交叉培养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是这个学院始终不变的追求。另外,从本书中也可以看到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30年凝聚的学院文化:团结,心往一处想;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创新,特色化发展学科。
这本自选集主要写于2008年以后,是我迈进八十门槛之后写出,故以《八十后出版文存》命名;又因多数文稿出自拙著《亲历出版三十年——新时期出版纪事与思考》之后,内容也多有衔接,故可视为2007年出版的以论述新时期出版变革为主要内容的那部上下两卷集的续编。 在《亲历出版三十年》自序中,曾对我年逾古稀还在为反思历史和面对现实而撰稿,归结为把出版当作为之献身的一项事业。确实,这也是我能在八十之后写出这本约四十余万字书稿的真实心境。 为体现作者的思想脉络,也方便读者翻阅,我将收进本书的75篇文稿(未计《自序》、《著文目录》和《几句编后的话》)按六类编排。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网络传播管理研究》内容包括:网络传播问题与现状、互联网问题的分析框架、时间延伸导致的互联网问题、空间延伸导致的互联网问题、人类行为延伸导致的互联网问题、互联网问题的类目建构、网络传播中的主要问题、网络不良信息、网络隐私、网络安全等。
作为 一带一路 国际出版合作发展系列报告的卷,本书选取了21个 一带一路 相关国家和地区,并对各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图书出版、报刊出版、数字出版、全民阅读等情况进行整体梳理。这些国家分别代表了出版业较发达的国家、有一定出版基础的国家以及出版业比较薄弱的国家三种类型,符合 一带一路 国家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报告》还收集了三个典型案例,从不同角度展现我国在 一带一路 国际出版合作方面的成果。另外,《报告》还将各国的基本情况整理成表格作为本书附录,方便读者参考对比。
《 一带一路 国际出版合作发展报告:第三卷》为魏玉山老师主编的著作。继续沿用第二卷的体例,采用国别报告结合案例的形式。国别报告涉及 12 个 一带一路 相关国家,涵盖阿拉伯、南亚、北非、拉美地区,以及欧洲中部、西南部、东南部等地区,力争关照更多的 一带一路 相关国家和地区;内容重点介绍对象国的与出版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与管理体系,阅读政策与现状,以及图书出版发展情况,并对部分国家的投资环境、行业准入进行初步分析;时间上以近一二年为主并向前追溯十年甚至二十年,体现各国出版业的长期发展趋势。课题组对后疫情时代的 一带一路 国际出版合作提出相关建议:,出版业应充分意识到疫情的长期性、局势的复杂性,进一步打开视野、提升高度,从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出发,推动双向交流合作,寻求构建与 一 带一路 相关国家的利
《 一带一路 国际出版合作发展报告.第二卷》稿为魏玉山老师主编的著作。继续沿用*卷的体例,采用国别报告结合案例的形式。国别报告涉及 12 个 一带一路 相关国家,涵盖阿拉伯、南亚、北非、拉美地区,以及欧洲中部、西南部、东南部等地区,力争关照更多的 一带一路 相关国家和地区;内容重点介绍对象国的与出版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与管理体系,阅读政策与现状,以及图书出版发展情况,并对部分国家的投资环境、行业准入进行初步分析;时间上以*近一二年为主并向前追溯十年甚至二十年,体现各国出版业的长期发展趋势。课题组对后疫情时代的 一带一路 国际出版合作提出相关建议:*,出版业应充分意识到疫情的长期性、局势的复杂性,进一步打开视野、提升高度,从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出发,推动双向交流合作,寻求构建与 一 带一路 相关国家的利
陈崇山编*的这本《中国新闻界的半边天》首先梳理了我国女新闻工作者的百年历程,在此基础上运用规范的实证调查方法,对女新闻工作者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同时,该书通过对普通读者和精英读者分别调查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妇女报》在推动女性发展方面的积*作用,由此揭示出当女性在媒体决策层占据重要地位时,媒介内容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抗战现场》是《伦敦新闻画报》1937年10月到1938年1月关于抗日战争图片和文字报道的合辑。在这段时间内,《伦敦新闻画报》的记者在中国华北、上海、杭州、广州、南京等地,在战场的线,采写、拍摄抗日战争的现场。出于西方记者的独特视角,他们所记录的抗战现场,有许多之前不曾注意的细节,例如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军官穿白衣从城头缒城而下的场面,上海遭空袭期间小贩卖“防毒口罩”的场面,八路军战士缴获敌人高射炮后的欣喜之情等;不少照片反映的史实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这是一个鲜血记录下的抗战现场,本书汇集《伦敦新闻画报》的记者从1937年到1938年拍摄的所有抗战现场照片,这些照片采自抗战时期中国华北、上海、杭州、广州、南京等地,全都在战场的线,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令人鼓舞的抗战精神和不息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