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继《民国出版标记大观》《民国出版标记大观续集》之后的又一力作,收录340多家新发现的书店书局、出版社、报社出版部等近400个精彩纷呈、风格迥异的出版标记,以及近1000种各类图书版本,封面、扉页、版权页、目录、题词、插图、插照、广告等,可谓蔚为大观。作者用浅显的语言,娓娓道来。这些鲜活史料从另外一个角度真实还原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一个个侧面,从而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以及版本收藏爱好者又多了一份难得的参考资料。
《编辑学在新中国茁壮成长》收集了邵益文1984年至2018年在各报刊和书籍上发表过的有关编辑学、出版学的306篇作品。书中所收作品按写作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分四册收录。书中的内容既包括邵益文有关编辑学研究方面的个人看法,又包括他对编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还有他在中国编辑学会历年年会上所做的工作报告。资料详尽,真实可靠,是人们研究编辑学在新中国发展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
《十六—十九世纪中国出版研究》属于文献传播研究的范畴,以16—19世纪的中国出版为研究对象,所论各题大都属于开创性质,无论是对明代杭州府私人出版机构数量的考论,对晚明科举与出版业关系的阐发,对《嘉兴藏》资料的排比,还是对清代满文出版的研究,对海关造册处与中国近代出版的探讨,都能发人所未发,踏踏实实做实证研究。《十六—十九世纪中国出版研究》作者章宏伟坚持使用手资料,注重文物与文献的结合,经过认真的考据,从浩如烟海的材料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凭资料阐发虽然有些琐细,结论或许还可讨论,但都是实学。
本书选录作者过去所发表有关中国书籍、纸墨及印刷术的论文、叙跋、书评以及读者评介等结集而成。全书分为前后两编:前编四章分论典籍、纸墨、印刷及其影响等论文共20篇;后编四章收录题跋、书评、写作缘起、读者评介等杂文亦计20篇;附录报导一篇。每篇文后皆附有关插图共约50幅,以助阅读兴趣。 本书所收论文,大部皆为作者写作《书于竹帛》及《纸和印刷》两部专著的副产品。其中如有关封泥、书刀、纸的起源、印刷定义、雕版技术、明代活字等各篇,皆可补充作者专书中讨论之不足。书中论文大部皆原以英文写作,经译成中文在各地的学术刊物发表,部分曾收入作者的专著,但译文与专书内容不尽相同,并请读者注意。
媒体语言依据其不同的媒介特质可分为报刊语言、广播语言、网络语言和电视语言类。《报刊语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内地与香港报刊语言的主要差异、内地与香港报刊语言差异的原因、报刊语言的语体类型、报刊语言的语体特点、报刊语言语法的基本特征、报刊语言的标点使用、报刊语言的语法变异等。
本书以历史时间为经,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纬,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大背景下,对民国各个时期的出版历史现象和出版活动进行全景式的阐述。对民国三十八年的图书业历史,从行业经济史和出版文化史两个维度,进行宏观把握与概括。同时对有影响的出版机构和出版人物个案进行了微观研究和分析,对出版活动过程中商业利益和文化价值之间的平衡关系,给予了特别关注。对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业源头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事业,既探讨绍往,亦昭示先机,有细致深入的论述。
大龄儿童的童年,也许也是你的童年 Q:《童话往事》的主角是老动画片,可以大致介绍一下书的内容吗? A:我们的书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解读。 一是从全书的结构来说,我们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以自1979年起中国大陆引进每部动画片的时间(说的再具体点,应该是每部动画片在中国大陆的时间),一部一部往下排,一直排到1992年年底。在这个时间范围内,中国大陆正式公映过的动画电影以及在电视台播出过的电视动画片,我们都会进行回顾,不敢说百分百覆盖,但也应该是八九不离十。 第二,就每篇文章而言,一篇文章就是一部作品的回顾。 文中首先会有一个作品的小档案,包括作品的基本信息和故事梗概。 接着就是正文,正文主要分为这么几部分:这部作品在其原产地的制作情况及反响等(制作史);它是如何引进到中国大陆的(引进史);它
《从精英文化到大众传播——明代商业出版研究》借鉴“新文化史”的研究范式,以传统的历史学的方法为基础,综合分析各种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尽可能客观地展现明代商业出版面貌的同时,借鉴传播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探讨商业出版在社会和文化变迁中的作用。详细阐述并分析了明代商业出版兴盛及其背景和原因、明代商业出版中心、明代商业出版的主要品种、明代商业出版的经营状况、明代商业出版与社会和思想文化变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