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和发表SCI期刊论文(第二版)》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例举大量实例,并结合中国学者撰写SCI论文时常发生的错误和作者自己的写作经验,从如何构思到论文完成后如何投稿以及投稿后如何修改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特别强调要重视SCI论文的题目、摘要、图表和结论。尽管本书力求全面和详尽,然而,由于各SCI期刊都有其具体要求,因此,要确定在递交您的论文之前通读作者指南,按照预投SCI期刊的要求进行正确的格式化。但愿通过和大家分享我对SCI论文写作的理解和经验,大家会少走一些弯路。相信本书对许许多多亟需认识和掌握SCI论文写作的中国学者有较多的帮助。
本书将策划学、管理学、营销学、广告学、社会学、心理学、公关学的相关原理运用于图书选题策划领域,构建起图书选题策划学的学科框架,辨析了图书选题策划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总结出图书选题策划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探讨,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战略与策略相结合的高度,将精品书、书、长销书分章研究,既总结了它们的共性,又分析了它们的个性特征,并归纳出它们各自的策划要领。 本书对于从事图书选题策划工作的人们,是一部富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参考书;对于编辑出版专业师生,是一部系统、规范的教科书。
本书的预期目标是以《北京青年报》在长期新闻事件工作中所积累的代表案例为基础,以新闻学理论为支撑,制作一本帮助学生了解新闻工作实践、增强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闻案例教程。本书主要通过向一线从业人员进行访谈,从而对这些典型案例从获取线索、组织报道到完成作品的过程进行系统展示,以使学生在了解生动案例的同时对新闻行业的实际工作有深入而全面的认识。
图书发行自动化不仅是我国高等学校编辑出版专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专业教材,而且也适应21世纪我国出版发行界现实需求的一本应用著作。本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图书发行自动化的概念、内容及开展应用的必要性、可能性;二、开展图书发行自动化应用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术;三、出版发行部门如何进行图书发行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组织工作;四、图书发行主要业务的微型机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本书是作者在1991年6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发行自动化基础》的基础上,吸收近些年在该领域教学、科研所取得的成果。
在出版产业的结构性大调整背景下,全国高校出版学、编辑学等相关专业必须及时在教学计划和科研方向上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对新型出版人才的选用标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数字出版学概论》在编写思路和章节的具体设计上均紧扣这一时代要求。我们在撰写过程中既遵循学科规范,在知识的传授上力求全面和系统;又尊重行业的人才评估指标,力求《数字出版学概论》内容的编写及训练模式的确定都与行业考核目标相适应,以符合国家对数字时代所急需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标准。全书共九章,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出版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环境建设,数字出版产品的类型和支持系统,数字出版物及其复合产品的创意和制作过程,数字出版各类平台建设的技术,数字出版的信息检索与
回顾这一段文字生涯,可以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近年来,我的写作愈加勤快,愈加一发而不可收。 初是几年的文字积聚起来,才可以凑成一本小书,现在几乎是一年一本。比如《那一张旧书单(精)》所收文章,大多是二〇一二年到今年上半年完成的,同时还完成另一本小书《可爱的文化人》。此时我的脑海中,经常会响起几年前一位朋友的告诫:“文章不宜写得太多,否则会降低水准。”但是没有办法,到五十岁前后,我创作的驱动力越来越强烈,再加上读者和一些媒体编辑的鼓励,使我几乎将写作当成工作之外,另一个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每天工作之余,不写一些东西,就会产生某种抑郁的情绪,似乎工作与生活都会显得平庸许多。当然,为了不落入朋友警示的处境,我只能落笔时 加认真, 加辛苦。 《那一张旧书单(精)》由俞晓群著。
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有较长时间的封建割据、分裂和战乱,曾经被人看作是黑暗和倒退的时代。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经济和文化虽然遭到战乱的破坏,但是社会仍在继续发展,动荡和迁徙将北方的生产力和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了南方,开发了南方的经济,江南的繁荣后来超过了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的进发,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不仅有许多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汉民族也从中吸取其他民族的文化营养,从而提高了中华民族整体的活力,推动了一些边远、落后地区的社会进步。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出版事业在奠定基础后走向逐步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的继续发展、民族融合、中外交通为出版事业的初兴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生产、流通的有利条件。同时,历朝统治者也大都比较重视图书的编撰和出版。如魏武帝曹
导语 夏慧夷编著的《近代浙江出版家群体研究》对近代浙江出版家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进行归纳,从而深入研究近代浙江出版家的文化贡献和经营管理思想,并对浙江出版家群体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研究近代浙江出版家群体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共通之处与各自特色,辩证地看待近代浙江出版家的历史贡献和内在缺陷。为当代出版提供参考与借鉴。 内容提要 晚清和民国时期是我国出版业近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涌现出了一批知名的浙江籍出版家,代表人物有张元济、陆费逵、沈知方、章锡琛、胡愈之、张静庐等。 夏慧夷编著的《近代浙江出版家群体研究》选取清末至民国的历史背景,以知名的浙江籍出版家为中心,通过“文化贡献”、“市场经营”、“社会转型”三个方面,深入研究近代浙江出版家群体在思想和行为上
回顾这一段文字生涯,可以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近年来,我的写作愈加勤快,愈加一发而不可收。 初是几年的文字积聚起来,才可以凑成一本小书,现在几乎是一年一本。比如《那一张旧书单(精)》所收文章,大多是二〇一二年到今年上半年完成的,同时还完成另一本小书《可爱的文化人》。此时我的脑海中,经常会响起几年前一位朋友的告诫:“文章不宜写得太多,否则会降低水准。”但是没有办法,到五十岁前后,我创作的驱动力越来越强烈,再加上读者和一些媒体编辑的鼓励,使我几乎将写作当成工作之外,另一个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每天工作之余,不写一些东西,就会产生某种抑郁的情绪,似乎工作与生活都会显得平庸许多。当然,为了不落入朋友警示的处境,我只能落笔时 加认真, 加辛苦。 《那一张旧书单(精)》由俞晓群著。
该书介绍了从最早的书籍形式甲骨书起,直到十九世纪西洋机械化铅印术的传入为止这一期间内的图书各种形态。全书分为史卷及赏卷两卷,分别介绍了图书之源、纸以前的书、纸的发明和纸写本书、印刷术的发明、历代刻印本书、活字印刷术与活字版印本书、历代图书补述以及装帧之美、书的劫难、发现与收藏、图书赏鉴等篇。讲述了中国书籍三千年的辉煌历史。一册在手,书香中国.
2002—2003中国出版业状况及预测》报告近日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完成。报告包括四个部分,即2002年出版业状况分析、出版业管理状况分析、出版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2003年出版业发展走向预测。 部分主要是出版物市场情况(包括图书、期刊等,突出介绍了教材出版改革)、集团建设、发行改革,鉴于民营资本及外资2002年在出版业的突出表现,2002年度的图书发展总体继续保持近两年来的持续上升势头。据新闻出版总署计财司初步统计,2002年全国出版图书数量比上年增长12%,总印数同比增长6.5%;全系统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5%和6.5%。从2002年出版物品种结构看,出版物选题的类型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结合更为紧密。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新闻出版业的管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报告第二部分介绍了加入世贸组织一年来我国出版业管理方面取得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