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件可写的事:停不下来的创意冒险》 本书由美国旧金山写作社(San Francisco Writers Grotto)的56个作家共同完成,全书有642个天马行空的写作题目,每一个题目都互不重复,古怪、好玩又实用。这是一次关于写作的创意冒险,你需要独自探索、亲自完成。在这场奇妙的智力和文字游戏中,一个个看似互不相关的题目组成了整个蕴含巨大能量场的写作迷宫,它既能为有意进行文字创作的读者提供写作方向和灵感,又能为热爱探索和幻想的你提供放松和天马行空的场域。打开这扇创意写作的 任意门 ,你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温暖文字避难所。 《642件可写的事:关于你的一切》 在这本小巧的口袋书中,共有642个关于所爱之人的问题。比如,对方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对方洗澡时喜欢唱的歌,对方给你讲过的笑话,你们一起去过的地方,一起做过的疯狂的事 思考
本书是中国较早概述中国舆论演变过程的专著。本书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中国自古代到现代以来的民意是如何表达的?作者份古代和近现代两个部分探讨了中国古代的文人学者和普通大众在何种情况下、以何种方式时间公共批评。 作者尤其关心中国古代清议与朝廷权威之间的斗争以及民国时期新闻报业所代表的民意与国民政府的斗争,这再作者看来是民主再中国发展的关键所在。 作者再书中强调新闻报道要贴近人的内心和生计、要有人情味、要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喜闻乐见、要用脚写作(指要多实地采访)等等,对当今的新闻工作不无裨益。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2003年由我国宣传领域的几个部门在三项教育学习中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这个概念的内涵,一向是党领导的新闻传播业,以及更大范围内的党领导的文化产业在政治上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观念和行动指南,是我们极为熟悉的。这些原则和观念,既是一种政治原则和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对象。这项研究,主要在以下两方面做了扩展:第一,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人思想的研究,扩展为对与他们共同创建革命政党和从事革命活动的领导集体的思想的研究,包括争论的话题。第二,不仅局限于研究领导人的思想,也要研究党的各种会议和文件中关于新闻、宣传、文化的观点,这些会议和文件是时代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书是一部全面评述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的专著。时间的跨度从公元前2世纪到20世纪90年代,历时2000余年。内容涉及报纸、期刊、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摄影、新闻纪录电影、新闻漫画、新闻法制、新闻教育、报业经营管理、新闻思想,以及各时期的名记者、名报人活动等新闻事业的各个方面,订正了大量的已出版的新闻史专著中的错误,填补了新闻史研究中的不少空白,为读者勾勒了一幅有关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
本书界说清晰,搜罗丰富,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学术史梳理系统而有分析,既有对传教士与中文报刊的宏观论述,也有对重点报刊的个案介绍。全书既吸收了学术界的已有成果,也有作者赵晓兰,吴潮自己的心得,堪称关于传教士与中文报刊的集大成之作。
当前,财经新闻报道成为受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如何做好财经新闻报道、提高受众财经新闻素养是本书的主要写作目标。周根红编著的《财经新闻报道》既包括财经新闻报道的基本理论、发展趋势、写作方法和财经新闻媒体生态等整体性内容,也包括宏观经济报道、证券市场报道、金融市场报道、公司财务报道、公司治理报道、公司并购报道、房地产市场报道和理财报道等专业领域的相关议题。本书力求融合经济学和新闻学理论,从新闻学的角度透视经济,以经济学的知识阐释新闻,既进行理论性论述和经验的学理总结,也注重实务性运用和对策性指导,以期实现理论阐述和实际应用于一体。本书所选的案例兼顾中外,生动鲜活,时效性强,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界说清晰,搜罗丰富,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学术史梳理而有分析,既有对传教士与中文报刊的宏观论述,也有对重点报刊的个案介绍。全书既吸收了学术界的已有成果,也有作者赵晓兰,吴潮自己的心得,堪称关于传教士与中文报刊的集大成之作。
什么是新闻?我们为何急于交换新闻?为什么新闻总是耸人听闻?新闻的收集和传播方式怎样影响了政治和我们的生活?本书是一部以全球眼光讲述的新闻史。作者采用了独特的人类学视角,将新闻的历史向上追溯至史前时期,向下贯通至当今信息爆炸时代。本书最初于1988年出版,一经面世便受到好评,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图书”(notablebookof1988)。第二版出版于1996年,获得更大反响,被译成葡萄牙文、荷兰文、中文、日本等各种版本。2007年,斯蒂芬斯又出版了该书的第三版。新版不仅扩充了电视新闻部分的内容,还增写了全新的一章,专门阐述互联网和数字革命。作者视野广阔,古今中外各种史料信手拈来,读者读来颇有酣畅淋漓之感;文笔生动有趣,字里行间不乏狡黠机智的评论,随时令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