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过去几年,本书作者便以价值中立的态度,对人类首次 总体战 中英、法、德、美等主要交战国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进行了全面和高度理性的分析。《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对充满着谎言和欺骗的战时宣传的揭示最初引起了学界和公众的恐慌,有评论家称之为 一本马基雅维利式的教科书 ,呼吁 马上予以销毁 。如今,历史已经赋予它美国传播学开山之作的不朽地位。
《文本盗猎者 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反对将粉丝看做愚昧、盲目的 文化白痴 ,而是将电视粉丝看作是在节目方式上的主动的消费者、熟练的参与者,是从借来的材料中建构自己文化的游猎式的文本盗猎者,是勇于争夺文化权力的斗士。电视粉丝热衷于对媒介文本进行各种自主性的符号阐释,并且从大众文化资源中盗取零散的片段,进行拼贴重组。本书从一个知情人的角度出发,提供了从电视粉丝中收集的生动事例,具体分析了《布莱克斯七号》《异型国度》《美女与野兽》《双峰》等电视节目,对粉丝群体进行了一次以民族志研究方法为主的叙述和考察,重点关注其社会机制、文化实践以及与大众媒体和资本主义消费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乡村是整个中国的抹不去的底色。著名摄影家、纪录片导演焦波带领团队在山东沂蒙山革命老区沂源县杓峪村驻扎373天,拍摄了荣获20多项大奖的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中国电影出版社推出的这本《乡村里的中国》,就是焦波对该片拍摄历程的详实记录。 该书向读者展示了影片拍摄的缘由、困难、进程、人物冲突等丰富的背后细节,对于看过该纪录片的观众,阅读此书可以对片中人物和情感有更深刻的了解,对乡村中国有更深刻、更细微的思考;对于没有看过该片的观众,本书则无疑是一位好的推荐人。 在叙述拍摄历程中的细节的同时,焦波导演自然也披露了他在这373天里的心路历程,让我们看到这位对乡村满怀深情的导演是如何去寻找和跟踪拍摄线索、如何思考对乡村生活和人物的表达。阅读本书,是一次与导演的对话,也是一次与乡村中国,甚至与我们
什么是纪录片? 纪录片从哪里来? 纪录片到哪里去? 为寻求答案,一代又一代纪录片工作者,在探索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起源的过程中,毕生求索,孜孜不辍,《纪录片简史》亦试图回应纪录片的这三大终极问题。 《纪录片简史》主要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纪录片百年历史,将纪录片的起源、纪录片观念的形成与演变、纪录片的创作规律等穿插其间,辅以纪录片史上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创作流派、理论主张和美学理想。 历史使人明智,理论滋养灵感。希望《纪录片简史》有助于读者了解纪录片百年文化,生发纪录片创作兴趣,知古、明今、创未来。
该书次对我国网络广告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与演变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科学的与全景式的历时性梳理、共时性探讨与学理性归纳,分析总结了我国网络广告的中国特色、全球视野与发展路径,充实了我国广告学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是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史的新成果。
广告是美的创造性的反映形态,作为审美对象,它一方面反映或渗透着一定时代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同时它也凝聚着广告人构思的心血和独创性的精神劳动。从这种意义上说,它是广告人审美心理结构的物质化表现。 另一方面,广告又是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审美意识的人们的欣赏对象,是物质美、精神美的能动反映,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大众对广告的认知、感受和理解的过程,向社会传播着某种美学观念:道德观、价值观、幸福观、消费观等,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本书研究广告中审美现象和审美规律,将广告学和美学相结,探讨指导广告创作的基础理论,具有社会使用功能和市场价值。
冯晓临编*的这本《湖南卫视电视节目形态演变研究》从形态的概念入手,系统规范地界定了电视节目形态的概念,对中国电视节目形态予以重新分类,梳理了电视节目形态的构成要素和组合方式。在此基础上,对湖南卫视电视节目形态演变进行不同时段、不同类别的整体梳理,对湖南卫视电视节目形态构成要素和组合方式的变化创新进行个案分析,对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媒体变革等影响电视节目形态的外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本书从有利于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的角度,向电视从业人员、电视媒体和行业管理机构等提出自己的建议。
《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24)》是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推出的针对纪录片领域的年度发展报告,迄今已连续出版十余年。 本年度发展报告内容主要包含 总报告 行业报告 国际传播 国别研究 前沿观察 个案报告 等板块。 总报告 延续了每年的业态调查,对中国纪录片行业发展进行总体回顾。 行业报告 描摹中国新媒体纪录片、纪录电影、纪录片行业人才培养等领域发展现状。 国际传播 对海外流媒体平台纪录片发展进行分析。 国别研究 选取印度、巴西作为研究案例,梳理其纪录片产业发展脉络。 前沿观察 探究中国纪录片技术、伦理、人类学等方面的最新动态。 个案报告 选取2023年优秀作品及经典案例进行剖析。此外,附录中的 大事记 是从作品、活动、政策等方面,对2023年中国纪录片领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集纳与整理。
《电视节目制作技艺(修订版)》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内容完备、强调实用、注意理论。提到的电视节目制作方方面面的工作,不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灯光师、音响师、摄像师、舞美设计师,但是懂得了这些,你就能够与他们更好地交流,并能够更好地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电视节目制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便于学习,了解电视设备的构成及其工作原则,作者以介绍每一种设备的功能为先导,适当辅以该功能的实现方法和原则,通过简洁图解,使一些复杂的内内部结构一目了解,达到灵活又有创造性地使用。同时,注意实用性,深入浅出地介绍如何使用摄像机、录像机以及编辑机等设备,在设备出现一些故障时知道怎样去解决,不至于影响工作使问题扩大。目前市场上已有名目繁多的各类摄录像机,而且还在不断更新型号,因此,学习的
本书是以上海图书馆所藏丰富的历史文献为基础,对翻译馆在其存在期间有关西学的全部出版物,逐一扼要介绍其内容,查出原著名称及其简要内容,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当然,尽管本书以上海图书馆馆藏文献为基础,但它绝不是资料的简单堆砌。它根据扎实的资料,充分吸收了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夹叙夹议,作了相应的理论分析。本书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具体的例证,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补充了生动的内容,它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尤其是近代西学东渐的思想文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