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媒介形象为视点,对媒介形象进行了系统研究。本书包括5章,分别为:导论、媒介形象的内涵及功能、媒介形象的主客体及价值、媒介形象的生成和媒介自我形象的建构。本书主要站在媒介组织角度,分析媒介形象的特征与价值。通过揭示媒介形象生成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解读媒介形象在受众中生成的过程和规律,探讨媒介形象建构的可能性与具体的技术操作,试图为媒介组织的发展提供新的战略视角和具体的操作模式。
本书的前身《大众媒介与社会》在1977年出版之时,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媒介研究向高峰攀登的时候,我们从编撰者的出发点就可以看到,当年英国媒介研究当中的马克思主义者有多么自信。还有一件旗帜鲜明的事情,就是要抵制美国在传播领域的主导地位,后者的知识生产在他们看来只是一些“捉襟见肘的共识”,一些“无穷尽的、非结论性的‘效果’研究”,与“欧洲知识思想多样性的论辩”是不能比拟的。 全书的基本结构和主题仍然沿袭了原的面貌,无论是作为还是作为学术著作,对学生和研究者来说都有着很好的延续性。当然,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对媒介生态整体把握的问题设置和论述框架完全突破了过去的模式。
《舆论的结晶》原书成书于1923年,它次用整本书的篇幅详尽探讨了专业公共关系及其从业者——公共关系顾问的范畴和功能。我在书中将公共关系定义为一项处理企业与公共关系的活动,在这种关系中,企业服务并依存于公众。
对博物馆而言,以观众为中心的路径转向意味着什么?面对不同年龄、认同和社会阶级的广泛观众群,博物馆应该如何建立相关性?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博物馆应该简化他们的工作吗?博物馆内部需要作出何种应对?在克雷斯基金会的资助下,彼特·萨米斯和米米·迈克尔森对当时认可的、以观众为中心的十家藏品立本的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博物馆进行了数年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回答了上述问题。这本书:介绍为广泛观众群提供可及性的重要机构;分析这些机构认同与民主的内部斗争;采取个案研究、员工访谈、信息导读等方法向博物馆专业人员阐明如何在藏品立本的机构践行以观众为中心的路径。
《美国舆论管理研究》这部专著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机制与方法等多个层面,全面探讨了美国舆论管理的自由主义逻辑及其与公共生活之间的社会动力学机制。舆论管理的合法性在于拓展公共讨论的空间,培育公共精神,但又与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等重大利益存在冲突和竞争。随着政治统治技术和媒介环境的演变,美国的舆论管理应时而动、因势而变,形态多样而又有章可循,最终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本书的研究结论,打破了许多人误以为美国舆论完全依靠“意见市场”自然进化的浪漫想象,深化了人们对于新媒体环境下政治与新闻相互作用规律的认识。
《中国图书馆年鉴2019》是一部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国家图书馆联合编写的,反映中国图书馆事业2018年度发展状况的大型资料工具书。本书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 由国家图书馆研究院《中国图书馆年鉴》编辑部主持编纂, 由特载、纪事、专文、图书馆事业、学术研究与活动、法律法规与政策性文件、专业文献、统计资料、年度大事记、综合索引等部分构成。
《企业舆情研究和危机管理/传播与社会研究丛书》结合企业管理及危机应对的案例,对企业舆情危机产生的成因以及企业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作者认为“企业危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事不入、无人难免。危机管理是一种使危机对企业造成的潜在损失小化,并有助于控制事态的管理方式,是有助于防范、管理和成功应对危机的管理步骤和行动。对企业舆情和危机管理进行研究,可以提高企业的公信力,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