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止一次地发现具备一定背景知识的学生——尤其是高年级本科和研究生——特别欣赏本书的明白晓畅。……第七版仍然坚持了高标准的读者定位。本书不是写级那些对传播理论一无所知的入门者。虽然我可以把本书的写作“降低”到这种最基础的层次,但那些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更需要一本传播学理论进行概观式介绍的教科书。这本《人类传播理论》旨在为这些学生提供一本高质量的教科书,帮助他们完成本科的专业学习,为他们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林林总总的传播学著述中,这部《人类传播理论》堪称上乘之作。本书自1987年版问世,迄今为止已经出到第七版,对传播学这门二战后兴起的新学科来说,一部学术著作能连续25年高居“排行榜”,其地位与价值也就可想而知了。
网络传播时代改变了优选意识形态传播的图谱,带来了意识形态传播的形式、叙事方式和话语表达方式的转换,也带来了意识形态传播向日常生活的转向。因此,牢牢掌握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传播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不仅可以从学理上进一步地丰富和发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策略,而且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大众化生活化的时代要求。本书紧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关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自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内,结合传播学、哲学、语言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理论研究成果,实行跨学科研究。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一个极其广博的领域,它所蕴含的中华古老文明,怎样与现代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相接轨,已经引起中国和世界学人的关切与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已有不少学者,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站在当今学术发展的高度,进行真正符合科学意义的独立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一向重视古籍(包括出土文物)的整理出版与传统文化的系统研究相结合,并且主张应把整理、研究的成果与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使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既有科学的基础,又有明确的方向。也正因为如此,一九九二年制订的《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前言中即着重提到:“今后十年内,应重视安排现代学者研究古籍而获得较大成果的学术专著及时出版,提倡现代学者用现代科学精神着力于中国
《博物馆之城》以杭州近百座博物馆(包括纪念馆、展览馆等)为对象,分成历史之悠、自然之真、文化之厚、艺术之雅、劳作之工和生活之享六个部分,对这些馆的建馆历史、馆藏内容、建筑结构、内外环境、地理位置、交通路线等作了详细的解说,并配以精美的实物照片和准确的示意图,以方便游览者使用。
“文化与传播研究”丛书是新闻传播学研究所、媒体策划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在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长年研究、实践基础上,倾力推出的一套学术精品丛书。该丛书的理论视野涵盖文化传播学与新闻传播学两大学科领域,广泛吸收了当今西方传播理论、媒介哲学、大众文化研究、新闻传播学、传媒经济学、编辑出版学、文献学以及当代国学研究的理论,密切贴近当代媒介研究、传媒实践、文化产业发展等实际需要,是文化传播学与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一批领先之作。本书是丛书之一,讲述的是传统媒介与典籍文化。
《故纸堆里觅苍黄:民国报刊札记》中民国时期出版的版别各异、大小纷杂的旧报刊,是藏不全、读不完的,是永远研不透、写不尽的题材,它就像一块神奇的磁铁,将集报人的心牢牢地黏住。《故纸堆里觅苍黄:民国报刊札记》中粉墨登场的众多人物,跌宕起伏的悲喜故事,都会在版面中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