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科的历史不到百年,由于长期受到学科正当性赤字的困扰,其研究史常被各种神话所笼罩。 《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从那些被有意收编或无意误读的"灰色地带"入手,结合新发现的材料和语境,重新诠释传播学经典文本,以颠覆传播学术史主流叙事的霸权,寻找新的视角,解放传播研究的想象力。本书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重写传播学术思想史,在对拉斯维尔、哥伦比亚学派、芝加哥学派、中国传播研究的史前史、批判学派的失踪、本土化话语等问题的研究上,均推翻了目前的定论。 作为一个贴近意识形态的舶来学科,中国传播学的经验在诸社会科学中并不特殊。对传播学术史的反思也可为中国当代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典型个案。
我们在现实世界遭受社会孤立之苦,被我们寄予厚望打破隔离的互联网,如今也日益变成充满隔阂与暴力的场所。我们把社交媒体平台的政策和内容分发算法视为罪魁祸首,考虑彻底退网的可能,但本书作者克里斯 贝尔让我们停下来思考另一种可能。利用经过精妙设计的在线实验和深入访谈,他在本书中证明了走出回声室(信息茧房)会使我们更加极化,而不是减少极化。本书挑战了关于回声室、境外势力和激进算法的常见神话,揭示了社交媒体的功能更像是一面棱镜,它扭曲了我们的身份认同,增强了追求地位的极端派的力量,让温和派几乎隐形;而政治部落主义的解决之道,就在我们自身深处。
《无声的声言》是跨文化传播(交际)学的奠基之作,视野宏阔,洞见深刻,理沦崭新。霍尔按知觉程度将文化分为显形、隐形和技术性三个层次,按内部构造将文化分为元素、集合和模式。他系统讲解直观而实用的 文化教学示意图 ,解说文化变革,提出 文化即是交流 的命题,首倡 时间语言 和 空间语言 ,并给予生动的解说,意在帮助人们挣脱文化枷锁,逃离文化囚笼。 跨文化传播(交际)学之父爱德华 霍尔筚路蓝缕的精心之作前无古人,达到了后人也难以企及的高度,魅力经久不衰。 《无声的语言》在传播学的发展中给人启迪,在 和谐世界 的构建中给人信心,它扫荡隐形障碍,提高文化觉悟,激励世界各国人民互相学习和尊重。
《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是一部媒介与文化学研究的入门读物。作者展示了现代大众媒介是如何与意识形态、情感、霸权、社会规则、权力、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相互作用并相互影响的。在全球化背景下,作者将全球性文化融合的主流理论与其*的发展趋势巧妙连接起来,并对当今的文化和信息研究提出了重要的批判性观点。
顾执中(1898-1995),1919年中学毕业,后在东吴大学肄业。中国新闻记者、新闻教育家。 顾执中从事新闻教育工作近60年,历任上海、重庆、香港、北京等地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校长、名誉校长,培养了大批新闻专业人才,是有影响的新闻教育家。
《如何假装读过一百本名著:伪文青实用指南》是一本简介实用的图文书。本书每一到两页戏说一本世界名著,共涉及一百本名著,语言十分幽默简练,配以同样简洁的插图,令读过该名著的人会心一笑,没读过的人产生相当大的阅读兴趣。适用于文青社交场合,也可当做方便随身携带的漫画文学备忘录。
2016年英国公投脱离欧盟,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一时间,“后真相”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并被《牛津大辞典》选为年度词汇。所谓“后真相”,就是真相和逻辑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被忽视,而情感煽动主导舆论的情形。从投票选举到众筹诈骗,再到病毒营销,无论是在政治、传媒,还是商业领域,后真相的案例俯拾即是。显然,我们已经进入了后真相时代。在本书中,为世界很好企业提供商业咨询的说故事大师赫克托·麦克唐纳用生动的故事向我们展示出真相是如何被信息传达者肢解、扭曲和掩盖的。他在大量实例的基础上总结出误导者的惯用伎俩,同时告诉我们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竞争性真相来证明观点、凝聚人心。作为后真相时代的信息消费者,上当受骗有时在所难免。唯有洞悉真相的运作模式,我们才能更有智慧地处理信息,甚至通过改善真相的讲述方式
本书为学术专著。 身体作为一个经典且从未缺席的在场,在哲学、社会学中关于其的论争从未停息。本书着眼于研究新媒体艺术中的身体研究,对身体的观念史进行梳理,关注后身体景观的产生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关联以及后身体哲学引导下的技术与媒介作用下的身体/媒介边界的消失。 本书从传播学的角度,立足于新媒介批评,厘清新媒介(媒介化)与新媒体艺术(视觉文化)中间的关系,分析探讨新媒体艺术中身体呈现的两大特征,即交互性与叙事性,揭示新媒体艺术从呈现到建构的范式转移的必然,以及身体的交互性和叙事性在新媒体艺术中的艺术实践,从而证明将身体作为超文本利于理解新媒体艺术中的身体的媒介性。
作为一本新闻伦理学领域的著作,本书做了下列研究: 一、指出新闻正义研究的必要性:新闻实践中经常面临公信与私利、自由与责任、真相与隐私的冲突;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不正义的新闻行为屡禁不止。 二、将新闻正义与新闻、新闻价值、正义、社会正义做了对比研究,梳理出新闻正义的基本内涵。 三、归纳了伦理思想史上重要的正义思想(包括儒家伦理、基督教伦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康德的责任伦理、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自由至上主义、功利主义、社群主义),对福利论、目的论、德性论三种伦理视域中的新闻正义进行了分析。 四、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在威权主义、自由至上主义、社会责任和苏联共产主义等四种传媒理论视角中考察新闻正义。 五、研究了下列维度的新闻正义:新闻自由与新闻责
开门办报历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一份报纸面世,要经历采访、编辑、审核、校对、印刷等多个环节,难免出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错了就改,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气度。古训云,正人先正己。早在2010年初,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就由旗下的《南国早报》编印了内部“警示教材”《我们错了》。 2011年初,为响应全国新闻战线“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坚守媒体公信力,集团在内部版《我们错了》基础上,综合广西日报及其旗下南国早报、当代生活报、南国今报在内的虚假、失实、差错新闻案例,加以扩展、整合与精选,编成本书,公开发行。 全书收录各类虚假、失实报道及其他差错90多个案例,每个案例包括稿件差错部分的原文、造成差错的原因、差错引起的后果,并以教训的形式予以分析和点评。
本书为著名学者劳拉·贝茨对困扰我们的各类社会处境的梳理和研究。在这本发人深省的书中,贝茨详尽探究了女性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面临的种种难题,并分析了它们的社会因素。原来许多问题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时至今日仍旧存在于社会之中,我们也可能因为对其习以为常而失去对这些问题的察觉。本书通过广泛的采访、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和令人信服的统计数据,揭示了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处境,并邀请读者重新评估我们在建设一个更加公平的世界方面所肩负的集体责任。
本书是一本全面指导读者举办读书会的实用手册,为想要举办读书会的个人或团队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建议。全书的结构非常清晰,在理论部分,它详细阐述了读书会的概念、收益以及举办3大类读书会的方法,涉及活动策划、书籍选择、参与者管理、讨论引导以及读书会发展等多个方面,干货满满,深入浅出。在案例部分,你可以看到23个与读书会有不解之缘的人分享自己的真实故事,有的因为读书会走出阴霾,改变了人生;有的将读书会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获得了更好的职业发展;有的落地实操,复盘自己举办读书会的经验和方法。 无论你是读书会的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组织者,都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帮助,为成功举办读书会提供有力的支持。
叶鹏编著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研究 --基于文化与科技融合视角》是作者在武汉大学攻读 博士学位期间所获成果的总结、凝练和升华。全书从 文化与科技融合角度,分别从理论阐释、机制建构和 平台设计三个方面,提出构建以政府**、融合创新 、需求导向和社会保护为内容的机制体系及其实现路 径。通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系统研究 ,初步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和举措建议,为我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较为可行的实施建议。
《传媒业务素养提升读本》板块定为前沿理论、纪录片实践、叙事表达、采访报道及编辑评论。前沿理论部分包括融合媒体环境下的媒体创新发展对策;纪录片实践围绕伦理批评、心理机制、传播效果、发展创新等方面进行;叙事表达板块围绕电视访谈、镜头表达展开;采访报道板块结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报道传播;编辑评论板块通过文字编辑方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