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西方传播学名著导读
    •   ( 74 条评论 )
    • 胡翼青 主编 /2024-08-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传播在个人与社会之间扮演着联结者的角色,不了解传播,就无法理解人与社会。传播理论的体系庞大而驳杂,不仅历史起点晦暗,而且边界含混不清。与其挂一漏万地概括传播研究的历史与结构,还不如在名家名著的星丛中感受和体验传播理论的脉络。《西方传播学名著导读》遴选了西方传播研究领域的35部经典著作,涵盖美国实证主义传播学、法兰克福学派传播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英美文化研究等重要理论流派,通过导读的方式让读者全面感受传播理论开放的知识图谱。

    • ¥55.7 ¥99 折扣:5.6折
    • 造镜者
    •   ( 26 条评论 )
    • 【美】史蒂芬·福克斯 著, 张萌秋 译 /2024-09-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广告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广告业在20世纪早期汇集了力量,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影响力的高峰,之后逐渐在美国人的生活中失去其影响。书中专注于那些生产了19 20世纪美国广告的广告人们,包括设计师、广告文案、艺术家、经营管理者和其他从业人员。广告实际上是一门非常个人的产业,它体现了生产者的怪癖和个性,所以《造镜者》可以看作的是一部广告行业男男女女,尤其是传奇人物如拉斯克、罗比凯、伯恩巴克、奥格威等的群体传记。 《造镜者》也试图去理解广告和美国文化的关系,广告往往被批评者们当做抨击的对象,但广告只是反映社会趋势和问题的一面镜子,广告人就是这面镜子的制造者。

    • ¥72 ¥128 折扣:5.6折
    • 理解新媒介:变化与挑战(第2版)(新闻与传播学译丛)
    •   ( 40 条评论 )
    • [爱尔兰]尤金妮娜·希尔佩拉Eugenia Siap /2024-06-1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为一种社会技术形态,新媒介已经全面嵌入现代社会生活之中,深刻影响着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因此,认识并合理解释数字世界的复杂性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本书翔实而全面地呈现了理解科学技术、媒介与社会之间关系所需要的理论工具和知识资源。 作为一本面向媒介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学术著作,本书为那些希望探索新媒介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思想资源。

    • ¥56.2 ¥99.8 折扣:5.6折
    • 媒介环境学译从——麦克卢汉精粹:第二版
    •   ( 235 条评论 )
    • (加) 埃里克?麦克卢汉, (加)弗兰克?秦格龙 /2021-09-0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麦克卢汉精粹》精选麦克卢汉十余种著作,分四部,含十九章,再加首尾的 绪论 和 各章注要 ,囊括了这位20世纪思想家和媒介环境学派一代宗师的思想精华。 麦克卢汉是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先知,互联网的预言家,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论断: 媒介是人的延伸 媒介即是讯息 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 媒介使人自恋和麻木 我们正在回到重新部落化的世界 西方文明的整个观念是从拼音文字派生出来的 地球村 今天,他的预言已然成为现实,他的洞见更加富有启迪意义。

    • ¥60.8 ¥108 折扣:5.6折
    • 传播与流动 移民、手机与集装箱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2 条评论 )
    • (英)戴维·莫利 /2025-01-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英国媒介和文化研究代表人物戴维·莫利通过这本《传播与流动》“重新定义传播”,旨在超越以往“媒体中心主义”研究范式——专注于信息传播的符号、制度和技术维度的中介形式,把传播等同于象征性或修辞性的交流,而通过分析人的流动(移民)、物的流动(集装箱)和信息的流动(手机),进入交通(运输)以及传播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本书汇集了不同学科关于传播、流动性、领土和运输的观点,将“流动性”这一社会学的研究范式引入传播研究中,提供了一个新的、更广泛的理论框架,将传播历史化和文化语境化,加深和丰富了读者对当今世界技术和流动性的理解。

    • ¥56.8 ¥98 折扣:5.8折
    • 共识与秩序 中国传播思想史
    •   ( 378 条评论 )
    • 胡百精 /2022-09-0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共识与秩序:中国传播思想史》通过书写中国传播思想史,旨在促进中国传统传播观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的传播学知识体系。本书采取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书写方式,提出中国传播思想史的基源问题乃传播与秩序互构,或曰传播成就秩序。秩序生成于道或性 在天与自然为道、在人为性,而传播(言说、交往)乃载道成道、创生秩序的工具。 从基源问题出发,中国传播思想史可辟出若干指向不同传播情境或领域的子题:个体表达与人际交往,社会互动及其规范 礼与礼治,政治传播 言路与舆论,以及公共协商 理性、公共性及其价值来源等。上述子题分别指向言说与存在、礼制规范与社会交往、言路建设与政治认同、辩论与说服伦理、舆论与共识建构、公共性与公共生活。 本书重返中国传播思想史的基源问题,介入关乎人之存

    • ¥72 ¥128 折扣:5.6折
    • 数字时代的问卷调查:LimeSurvey的综合应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系列丛书)
    •   ( 70 条评论 )
    • 王卫东 /2023-06-1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探讨了如何在数字时代超越传统的纸笔问卷调查,采用拥有广大全球用户的LimeSurvey问卷调查系统,创新性地开展电子化、网络化、系统化的问卷调查项目。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如何通过LimeSurvey创建和优化电子问卷、启动问卷调查项目、进行问卷调查项目管理和数据管理,说明了将LimeSurvey应用到具体的问卷调查项目中的各应用要点和使用技巧。 除了全面展示LimeSurvey作为通用型电子问卷引擎和问卷管理系统的功能外,本书还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发挥LimeSurvey系统的优势,将其应用于网络化和数字化时代中的面访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调查、混合模式调查等各种场景,创新性地开发出新的应用场景和方向,展示了LimeSurvey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 ¥50.1 ¥89 折扣:5.6折
    • 虚实共生:真实、创造与传播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
    •   ( 79 条评论 )
    •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 /2024-04-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数智时代,新闻与传播学研究须更好地应和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形式不断迭变,技术与人类命运的关系愈来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与谈话中。新闻与传播学在其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探索中、在国际传播能力与国际形象建构的紧迫性中、在平台社会与认同传播的密切关系中、在通过建构数字基础设施来凸显的社会平等中,愈来愈呈现出其持续追问的姿态和传播思想价值观之转向中与个人自我的关系。虚实共生,在分化与分离着人与组织的观念、行为以及行动的同时,也在统合与凝聚着共同体,这为新闻与传播学应对时代的需要、以跨学科的姿态介入人之本质乃至生命提供了理据。 《虚实共生:真实、创造与传播》共收录16篇文章,分为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探索、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平台社会与认同传播、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平等、传播思想与价值观

    • ¥55.7 ¥99 折扣:5.6折
    • 新闻价值论(新修版)(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
    •   ( 19 条评论 )
    • 杨保军 /2024-03-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新闻价值论》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在多维视野中展开对新闻价值的研究,开辟了诸多新的新闻价值研究领域,比如关于新闻价值主体与客体的研究、关于新闻价值中介的研究,特别是关于新闻价值创造、评价和实现等问题的探讨,在已经出版的相关著作中还比较鲜见。《新闻价值论》从传播主体与收受主体间的关系出发,探讨了双重新闻价值客体的结构和属性、新闻价值创造、评价、实现的双重特点,为新闻价值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此 次为新修版,订正讹误,根据时代发展调整文中一些说法,重新按新规范调整注释、参考文献格式,收录本书出版后的重要书评。

    • ¥60.8 ¥108 折扣:5.6折
    • 2023-2024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 中国书籍出版社
    •   ( 4 条评论 )
    • 无 /2024-09-01/ 中国书籍出版社
    • 2024年度的研究成果,延续了历年来的研究特点和内容。本书由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出版业大事记等五大部分组成。总报告以“融合创新,协调发展”为主题,全面梳理了2023年中国出版业发展概况,并对中国出版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进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建议。分报告对图书、期刊、数字出版和印刷业、出版发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专题报告通过出对版业典型事例和发展新动向的研究分析,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新亮点、新发展和未来趋势进行了阐述。本书还梳理了港澳台的出版业发展情况,并整理了2023年中国出版业大事记,全面回顾和梳理了2023年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出版业发展全貌。

    • ¥71.1 ¥158 折扣:4.5折
    • 全球新闻学研究:理论、方法、发现与未来(新闻与传播学译丛)
    •   ( 109 条评论 )
    • [德]马丁 劳福霍兹 [美]戴维 韦弗 /2023-06-1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全球新闻学是指新闻生产结构和标准的持续演进的同质化( 一个世界 ),以及代表全世界不同类型社会的截然不同的新闻文化的总和。《全球新闻学研究》同时包含了以上两种对全球新闻业的解读视角,从特定的区域研究拓展至全球视野。 本书收录全球26位知名学者的研究成果,阐释全球化对于新闻业和新闻学研究的影响与后果,以22章的篇幅将四个主要方面的学术研究融于一册:基于新闻学研究不能再局限于国家和文化边界的考虑,介绍了主要理论路径;介绍了比较新闻学研究方法,以及经验研究的主要工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和观察法等);通过介绍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新闻学研究相关的重要范式和发现,提供真正的全球视角;提出全球化如何影响作为一门学科的新闻学研究,如何挑战建立在民族国家及其边界概念基础上的传统范式。

    • ¥50.6 ¥89.8 折扣:5.6折
    • 新媒体舆情论:理论与方法
    •   ( 93 条评论 )
    • 贾祥敏 /2023-01-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是一本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的读本。首先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舆情历史、缘起、现状进行回顾,阐述了舆情的基本内涵和外延,不但涉及学理性的分析,还将舆情议题与表达、演化的一般规律、预警与监测、舆情研判、回应与引导、报告撰写、舆情治理等操作性的内容纳入在内。

    • ¥55.2 ¥98 折扣:5.6折
    • 数字时代的媒介(新闻与传播学译丛)
    •   ( 486 条评论 )
    • 【美】埃弗里特·E.丹尼斯 梅尔文·L.德弗 /2019-04-3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数字时代的媒介:连接传播、社会和文化》绘制了数字时代传播媒介的全景图卷。在这幅图卷里,图书、报纸、杂志、电影、广播、电视、网站、手持设备等悉数登场,并在数字时代发生着新的深刻变化。 媒介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首先是语言,其次是文字、字母、手持媒介、图书、照片、报纸、电报、电影、广播、各种形态的电视、计算机和互联网。贯穿于本书始终的是,作者带领我们思考了媒介内容在个人和集体两个维度上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大众传播的影响是有益的、无害的还是危险的?我们将发现谁掌握了我们的媒介,他们如何运营媒介,他们如何通过媒介对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施加影响,其表现是否具有传播伦理和社会责任。 阅读本书,读者将会获得一幅把握传媒现在和未来的地图。

    • ¥50.6 ¥89.8 折扣:5.6折
    • 中国特色出版管理体制研究(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
    •   ( 10 条评论 )
    • 周蔚华 刘兰肖 等 /2024-03-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长期以来,对于出版的管理体制研究主要侧重于行政管理和微观管理这两个角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对新形势下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近些年飞速发展的数字传播技术以及出版深度融合加速趋势对出版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书认真总结分析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出版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对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管理新体制做系统探讨。 本书从出版是出版主体如何处理精神产品(出版客体)的个体化与它的社会化传播之间的矛盾这一出版的本质属性为出发点,探讨了精神产品个性化生产向社会化传播转化过程中,各个出版相关主体为什么要管理、如何管理、管理体制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等等问题,力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管理体系,即党的领导-行政管理-行业自律-出版单位自

    • ¥72.6 ¥129 折扣:5.6折
    • 传播力(新版)
    •   ( 10 条评论 )
    • [美]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 /2018-10-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传播力》一书延续了卡斯特的宏大叙事线索,记述了传播过程对于树立与维护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权力的重要性。卡斯特认为,在网络社会这种新型社会形态中,传播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时空。在传播这个链条上,政治、市场以及公民社会力量正在进行跨越时空的大博弈,需要一种跨学科、跨文化的视角方能看清他们博弈的过程。虽然卡斯特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曾招来质疑,被认为缺乏学术规范,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卡斯特的思想在学术江湖中已经自成一家,构成了思考网络社会各种问题的起点,他的书籍也成为开展此方面学术辩论的书籍。此外,卡斯特一如既往地关注着中国的走向。在他曾经撰写的书中,既可以看到孔子的只言片语,也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以及此时中国复兴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面临的各种挑战。 卡斯特作品的核心观点

    • ¥84 ¥168 折扣:5折
    • 微博舆论场的评价研究
    •   ( 25 条评论 )
    • 陈景元 /2019-02-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书从评价理论视角切入分析微博舆论,深入考察了微博舆论场、微博舆论场话语的生成机制和意见倾向、微博舆论场的话语体系和舆论生态、微博舆论场的评价资源、微博舆论场中的标签词语、微博舆论场的立场话语体系、微博舆论场的评价参数和微博舆论场中评价的功能等重要议题。全书语料丰富,内容翔实,用例精当,理论多元。宏观讨论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强调意义的互动协商,动态建构,这是一种动态的、在线生成的视角。本论著是对语义学理论的一大贡献,充分地验证了功能语言学强大的社会解释力。对于言语交际、语言教学、语料库建设、机器翻译、话语分析、社会评价、舆情分析、传媒分析等应用领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新媒体语言的信息处理,也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 ¥50.1 ¥89 折扣:5.6折
    • 具身存在--智能传播时代的身体与媒介互动
    •   ( 2 条评论 )
    • 高慧敏| /2024-06-01/ 中国社科
    • 《具身存在:智能传播时代的身体与媒介互动》从身体与媒介的互动现象与实践来阐释智能传播。本书是“身体-媒介”维度下智能传播理论与实践的一次呈现。 从理论维度,立足媒介批判视野,并结合现象学的身体观,媒介学的技术论及社会学的互动观,来建构跨理论视域下的身体-媒介互动框架,丰富了传播学视域下的人机关系理论资源;从实践维度,回到新闻、娱乐、社交等不同智能传播实践场景,从新闻业界到生活世界全面考察身体-媒介互动形态,重新思考中国智能传播、媒介生态乃至人机关系。本书将前沿理论与我国智能传播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传播话语。

    • ¥61 ¥108 折扣:5.6折
    • 新闻真实论(新修版)(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
    •   ( 20 条评论 )
    • 杨保军 /2024-01-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 以集纳众智、会通经典、观照前沿为宗旨,汇聚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智识成果,力图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中国新闻传播学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方面的思想创新与理论突破。 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 含《中国新闻学基础理论研究》和 新闻十论 ,总字数超过400万字。 新闻十论 不是一次性规划完成的作品,而是在研究、写作中逐步构想、形成的具有内在统一性的系列作品。从1999年《新闻事实论》的写作算起,到2019年《新闻规律论》画上句号为止, 新闻十论 的写作积二十年之功。 十论 中的每一论都是对某一新闻理论基础概念、基本观念的成体系的研究,接近可以独立成篇。而它们组合在一起,就初步形成了对新闻理论的系统化研究。可以说, 新闻十论 为整体的新闻理论体系构建做了初步的但重要的铺垫工作。

    • ¥72.6 ¥129 折扣:5.6折
    • 新闻精神论(新修版)(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
    •   ( 13 条评论 )
    • 杨保军 /2024-03-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 以集纳众智、会通经典、观照前沿为宗旨,汇聚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智识成果,力图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中国新闻传播学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方面的思想创新与理论突破。 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 含《中国新闻学基础理论研究》和 新闻十论 ,总字数超过400万字。 新闻十论 不是一次性规划完成的作品,而是在研究、写作中逐步构想、形成的具有内在统一性的系列作品。从1999年《新闻事实论》的写作算起,到2019年《新闻规律论》画上句号为止, 新闻十论 的写作积二十年之功。 十论 中的每一论都是对某一新闻理论基础概念、基本观念的成体系的研究,接近可以独立成篇。而它们组合在一起,就初步形成了对新闻理论的系统化研究。可以说, 新闻十论 为整体的新闻理论体系构建做了初步的但重要的铺垫工作。

    • ¥61.4 ¥109 折扣:5.6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