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讲话》: 在三联,我为初中的同学写过书,作文七巧,作文十九问,还有讲理。我为高中的同学写过书,文学种子,古文观止化读。我没有能力写儿童读物,我想,至少,我还可以写一本书,跟小学里的小朋友谈谈作文。 设身处地,我有一个想法:小朋友会看不会说,会说不会写,教小朋友作文,步是告诉他们,把眼睛看见的画面转变成语言文字。所以《小学作文讲话》的个单元是看图作文,打开书,左边一页是一张照片,右边一页是用浅白的文字描述它。 过了这一关,下面一关是,小朋友提笔作文,心里有那么一点意思,点到为止,能短不能长,这本书第二个单元是教他们如何拉长。语言像棉絮一样,开个头儿,后面跟着一大串,古人用 絮絮 来形容,这个窍门儿要对他们说破。 后一个单元,我搜集了小学作文常见的题目,例如我的父亲,我的
本书阐述了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历史,并引以适当的评论。书中既论述了主要的语文教育情况,又介绍了一些主要思想家、教育家的语文教育思想和语文教学实践,使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古代语文教育史的面貌。
《语言自迩集》是英国人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1818-1895)编写的一部著名的汉语教材,初版于1867年,1886年出版第二版。书中保留了许多19世纪北京话的材料,对汉语史及汉语教学历史的研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早期北京话珍本典籍校释与研究”书系将《语言自迩集》**版、第二版影印出版,加以导读,对《语言自迩集》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有重要意义。 《语言自迩集(第二版)》分三卷。一卷,是“口语(Colloquial)系列”的八章。第二卷,是第三、四、五、六、七、八章中文课文的标音、英译和注释,并随课文进程相应附加了1080条字词释义和用法示例,相当一部小型辞典。第三卷是四个附录:附录一“(英文)词语汇编(第二卷第三、四、五、六章)”;附录二“汉字引得(第二卷第二、三、四、五、六、七章,以部首为序)”;附录三“北京话
《100个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 100个日常词汇,如果追根溯源,能发现怎样更迭变化、出其不意的故事?词汇的变迁隐含着什么样的真实生活细节?历史严肃的面孔下,有多少有趣的风俗被人遗忘,又在多大程度上能被还原?《100个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以举重若轻的笔法,写我们生活里耳熟能详的词语,在轻松起步的阅读中,不经意地走向历史的深度;而100幅与词汇既相关又参差互补的图画,仿佛支撑起一座纸上美术馆,让人流连于审美之旅中,感受绵密的历史质地和人情风物变迁。 《100个日常俗语中的古代社会史》 本书是继我社出版的《100个汉语词汇中的古代风俗史》《100个成语中的古代生活史》之后,许晖“100词”系列的第三部作品。俗语,从古老的华夏大地上长起来。在千百年口口相传的常言中,封存着多少曾经鲜活可感的柴米油盐、花前月下?
《汉字形体史》对汉字历史发展全面阐述,每个环节,每个名称,都有说明,探索学界从未涉足的领域。内容之丰富,脉络之清晰,插图之精美,都是靠前。 汉字历史涉及音形义,形体是汉字的特点,因此汉字历史就是汉字形体发展史。改革开放以来文字学界开拓了新的领域,现代汉字、汉字数据处理、汉字传播、汉字民俗等迅速蓬勃发展。同时传统古文字识读,特别是甲骨文得到长足进步,特别是层出不穷的楚简、秦汉简牍,吸引了大量的力量,以敦煌文献为主的中古文字考释持续稳健推进。这些研究大致上覆盖了古今文字,成绩卓著。不过对于汉字学问的核心,从古到今贯通的历史,也就是汉字通史则迟迟不能面世。通史研究恰如像穿珠串,每一颗珠子需要琢磨光滑,还要有一根丝线把它串成美轮美奂的项链。这项研究十分困难,长期以来,基本的名称、概念
《图说字源》是一本介绍汉字起源和流变的读本,汇集了语言学家唐汉先生在汉字字源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作者秉承严谨地治学态度,搜集各方有关汉字字源的资料,从古汉字学研究等学科入手,发现了汉字形成过程中许多有趣而又有规律性的现象。本书从汉字与动物、汉字与植物、汉字与天地、汉字与人体、汉字与两性、汉字与战争、汉字与民生、汉字与文化等方面图文并茂地阐释了汉字的诸多奥秘。 《发现汉字》是一本研究汉字文化、介绍汉字之美的图书,作者从汉字字根入手,追根溯源,探究汉字字形、字义、字音等方面的起源和流变,*个从字根的角度分析汉字的产生、发展历程,从逻辑学的角度来分析汉字,揭开汉字的造字之谜。全书分为两编:上编为 图说字根 ,从汉字字根入手,分析了汉字字形、字义、字音等方面的起源和流变;下编为 图说六
潘新和著的《语文--表现与存在(共4册)(精)》是一部系统而深入地总结了中国百年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吸纳了欧美存在哲学和语言学心理学新成果加以融贯并推陈出新的一本涵盖面广、体大思精的语文学理论巨著。2014年开始,作者对该书进行了全面修订,增加了对学界这十多年来的新理论新成果的介绍以及作者的新思考,丰富和发展了初版的内容。修订版相较于初版,在理论厚度、说理力度以及实践深度上都得到了加强。
汉字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汉字文化则是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通路。本书是一部讲述汉字演变与发展的作品,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专为初学者设计,题为“古汉字入门浅谈”,带有导读和总论的性质。下编题为“一百个古汉字浅解”,以一个字为一个字条。每个字条一般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其甲骨文、金文、小篆三体字形;二是以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为基本依据,解释每个字的构形意义和构形方法,说明其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及其在卜辞、铭文中的用法,其中一些字条还连带介绍了少量与被解释字相关的其他字。每个字条均附有作者书写的金文书法作品。 本书凝结了作者在书法、文学、文字等方面的综合成就,对读者了解汉字本源、汉字演变、中华文化和历史有重要意义。
《古文字考释提要总览》是古文字考释研究集成类型的工具书。它有别于其他全文收录或部分截录式的集成类古文字工具书,是古文字考释研究资料的一种新体裁。全书以表栏形式概要地汇集迄今为止研究者对古文字的考释意见,将通常是长篇累牍、繁复艰涩的复杂考释,简要地归纳在十数字或数十字的简短篇幅内,便于读者在短时间内清楚了解相关古文字考释成果的内容要点。为方便读者查考原始考释论著,编者在每条考释提要后皆标明资料出处:作者及书名、论文篇名(或器名、卷次);论文还标明刊物所刊或网站登载日期等。
《公文写作精讲 思路、模式、场景应用 下册·为文》 《公文写作精讲:思路、模式、场景应用 下册·为文》突出实操性,采用“经验+范例”形式,讲解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活动方案、调研报告、经验材料、信息等常用公文的写作方法和行文技巧,针对15种文种进行范例展示,并介绍公文写作的综合技巧,使读者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教益,进而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公文写作精讲:思路、模式、场景应用 下册·为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角度新颖、深入浅出,语言鲜活、通俗易懂,没有枯燥的理论说教,均是具有操作性的“干货”,适合、企*单位文字工作者阅读,也适合对文字工作感兴趣的读者学习,还可作为文秘相关专业的教材。无论是公文写作新手还是老手,都能从中学到一定的实战经验和技巧。 《公文写作金句速查宝典 诗词、佳句、场景用法》 为了达
内容简介 《卢文弨批校本仪礼注疏》十七卷,以上海图书馆藏卢文弨批校本《仪礼注疏》为底本进行影印,全彩印刷。此本为盧文弨手批原本,有清黄彭年、黄嗣東跋。 该书所载卢文弨批校,是卢文弨校勘《仪礼注疏》的主要成果,也是其《仪礼注疏详校》的基础。批校本中又有不少校语与《详校》相异。 卢文弨的校勘,对其后的阮元等诸家刻本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丛书简介 《卢校丛编》是我社策划的一套古籍影印丛书,从清代校勘家卢文弨所校刊或校勘的古籍中,选取校勘质量较高、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品种,陆续影印出版。卢文弨,杭州人,堂号抱经堂。是乾隆十七年科举考试的探花郎,在治学上擅长经学义理,长期执掌江浙多个书院。他平生大的贡献在于校勘古籍,一生校勘古籍达350余种,而
《诸子锦言录》是一部汇编诸子名言的著作。所谓“诸子”即以先秦汉魏诸子为代表的子学著作,“锦言”即体现诸子思想精华的佳言妙语。全书收录先秦至隋代的诸子类著作近百种,对每种著作都有简要介绍,选文近八千条,均依据 版本选录原文,并加以注释翻译,末附主题分类索引。 由于本书收录的诸子类著作基本是隋代以前的著作,故大体依《隋书·经籍志》的分类和顺序排列,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兵家、医家、 等十二类。选文原文多依据中华书局的古籍整理本(如三全本、新编诸子集成本等)为底本,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负责注释翻译,准确可靠。为方便读者查找相关主题内容的选文,我们编制了《主题分类索引》,根据选文内容将其分到八十多个主题之下,括注出处,标明册数页码。 我们致力
《上古音略》(修订版),仅从篇幅上来说,较之十年前的初版增加了近10万字,对比第一版,修订版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增删:1.对2013版做了订正,主要是对音系本身进行修订,尤其是对中古汉语知庄组上古汉语读音的重新构拟;2.对2013版的分析做了完善,如分析中古汉语来母的上古音需要离析边音和颤音的界线等。3.在2013版的基础上,加强了上古汉语形态方面的论证。 金理新教授的《上古音略》一书对汉语上古音进行了全面的构拟和研究,对《切韵》音系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认识,作者从观察音系的分布来分析“重叠”韵出现的原因,以汉藏语系语言为历史比较材料,从语音形式分析上古汉语的语法形态关系,本书从研究的方法、使用的材料到研究的结论,都具有开拓性,为汉语上古音研究开辟了新的境界。作者以发展的眼光处理古代文献材料,善于通过材料
东北师范大学马如森教授出自学者孙晓野(常叙)先生门下,上承罗王学脉,于甲骨金文造诣甚深,多有著述。日前承他寄示新作《甲骨金文拓本精选释译》书稿,嘱我写几句话。追忆1992 年,他所著《殷墟甲骨文引论》书成,有胡厚宣、孙晓野先生撰序,我也厕身其间。荏苒近20 年,马如森先生将三篇序移录于他这部新作,而胡、孙两先生都已过世,念此不禁感怀系之。马如森先生这部《甲骨金文拓本精选释译》,冠以“甲骨文概说”、“金文概说”,发凡起例,作为读者入门阶梯。然后列举有代表性的甲骨九片、金文七篇,循字逐句,细加论析注解,附以语体译文,其深入细致,不厌其详,可谓。书末还为学习书法者着想,附以精美的临写作品,以作示范。全书设想之周到,工作之详密,体现出马如森先生长达十年的功夫,很值得读者品味。 在这里我特别想
《汉字揆初》创建和开拓了汉字起源於八卦的学说,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从字理阐述上进行了系统地修饬。探赜索隐,钓沉致远,进一步证明汉字的形成是八卦理念的运用和八卦符号转换的结果。它的颠覆性创造,把中华文字的研究推向一个更加深广的新阶段,是全面系统研究汉字文化的翠术专着,是中华文字一个带标志性新学构建的研究。它不同於《说文》,《说文》偏於具象意义上的形象说解,《字揆》则重於抽象意义上的意埋阐释。进一步揭示了汉字以形表意和形、意、理、音(音是附加的)相一致的本质存在。 《汉字文化丛书:汉字揆初(第6集)》所提供的文字信息,是时代的後顾前瞻。它所开拓和创建的这一新的学域,不会因社会的转型而衰落,也不会因时间的过程而过时。 本集从汉字的儒学视域介入,探求汉字所承载的历史和所蕴涵的
“常用公文写作丛书”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有关公文的规定,熟悉什么写什么,把重点放在写什么、怎么写上,不做或少做理论上的系统论述和深入探讨,而以公文实际工作者和教学人员可用好用管用作为丛书的追求。多以一个具体文种或某一专题作为一本分册的研究对象,如怎样写报告、怎样写总结、怎样标注主题词、怎样安排公文格式等。 本书介绍了怎样写领导讲话稿,主要面向的读者是直接从事公文起草、审核、阅批的实际工作者和公文专业的教学人员。
本书按《说文》部首排列,分十四卷。选定的字数为1715个,对每个字都力求弄清其音、义以及在卜辞中的用法,并将其写在甲骨文字形后面,是一部甲骨文字形书法集。 殷墟甲骨文自1899年发现至今已一百馀年。甲骨文出现以后,相继出现了甲骨学以及它的分支甲骨文文字学。 甲骨文是客观存在,是今日通行汉字的本源。它有形可识,有音可读,有义可寻。百馀年来出土甲骨卜辞十六万片以上,这些卜辞所用单字超过五千。甲骨文字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但文字考释是一项基础工作。目前已考释出一千多个字。考释申通常使用的方法是,考察文字本身的演变,上溯汉代以上之金文,由金文窥书契之意,分析甲骨文的偏旁、点划、结构,合以声韵训诂,再和《说文解字》进行对照,许多甲骨文字在《说文》中找到了对应字,另外许多形体《说文》中没有,就注
近年来,句式构造和句式意义的关系成为句法理论的热点问题,其中对致使结构句法语义特点的研究生成、检验和发展了很多新的句法观念和理论。动结式作为致使结构系统的一种类型,是汉语句法系统中非常重要且颇具特色的句法结构,其句法语义特点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项研究试图从动结式的论元结构和配位方式这两个角度来比较系统地考察动结式在句法和语义这两个方面的特点,从而探讨句法结构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互动关系。 全书除绪论外,正文共分六章,最后是结语。 绪论部分对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作出界定或说明,并从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过程及构式配价、动结式语义成分的提升条件、跟动结式相关的句式的配位方式、动结式句法功能的类型和特点、动结式的演变机制及其相关句法后果等五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动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