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共收集了500个与“人”有关的汉字,作者常年浸淫于文学的天地,寻索字与字之间的逻辑关联,随着心得渐增,他引入电脑强大的汇编整理能力,有系统地梳理汉字的构件,试图找出解释力更强的说法。于是,作者巧妙地将汉字的部首作为汉字的构件之一,进行梳理整合,将其浓缩在“汉字树状图”中,通过清晰、简要的说明,可以让毫无文字学根基的读者,也能凭借自身的汉字使用经验,得到许多新奇的发现与乐趣。 此外,本书稿在详细介绍500个与“人”有关的汉字的同时,也海量收集了这些与“人”有关的汉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繁体中文、简体中文等,读者可根据本书稿的逻辑关系,由浅入深地逐步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而以部首及其他发散式理解方式,又能让读者迅速了解不同汉字间的逻辑关系。可以说,本书是一本以“根-树干-树枝-树”
《说文解字》是我国语文学目前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也是1800年来专享研究汉字的经典著作,对研究古文字和古汉语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作者许慎是东汉时期汝南召陵(现河南漯河市)人,性格淳朴诚信,博览群书。从古至今,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们既推崇这部经典,更敬重许慎的为人,均尊称许慎为“许君”,称《说文》为“许书”,称传其学为“许学”。 《图解说文解字(画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故事)》以《说文解字》为依托,精选了1000个现代生活中最常用到的汉字,为每个字配上一幅精美插画、200字左右的精短解说,以及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演变,来揭示汉字诞生、演化的过程,同时展示了该字在现代社会的使用状况。本书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文字精粹,可以作为文学爱好者、汉字爱好者、创意工作者的工
本书大致分作两部分:一是文字的产生,解释文字的意义开始堆积、延续并负载情感的过程;二是在文字中进行“推理”,在浩淼字海中搜寻蛛丝马迹,力图还原古人的生活,带我们回到文字产生的现场。 整本书的引人之处在于把我们自以为无比熟悉的汉字重新陌生化,回到文字的创造过程中,亲近那遥远的文字初始期的甲骨文与金文,用他自己的想像和“杜撰”,使我们因为太熟悉而麻木五感的现代中文重放异彩。 作者在赋予一个个文字精彩的故事的时候,常常流露出对文字由衷的热爱。
《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以小篆为研究对象,同时参照小篆以外的古文、籀文,其中一至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十五卷为叙目,每卷都分上下两篇,实为三十卷。共收字头9353个,重文(古文、异体等)1163个,字头以小篆为准,兼有古文、籀文等异体。《说文解字》首创汉字部首,顺应了统一规范汉字的时代要求,根据“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牵条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的原则,以字形为纲,因形立训,将汉字中相同的形旁作为分类的基准,分540个部首排列,同部字的第一个字就是部首,并用“凡某之属皆从某”标明。凡同从一个偏旁的字都列在一起,讨原以纳流,执要以说详,措意于揭示词语的内在规律和词义系统。
本书分为门径篇与登堂篇,共19个章节。 门径篇介绍国学相关基本材料、知识与方法,并针对各个领域,如儒、道、释,或经、史、子、集等进行分类讲解,是拆开来说。 登堂篇借评述民国初叶国学运动中的人物与教育,对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王国维等国学大家所持国学观点,进行综合的分析、辨正,属于对门径篇基本知识的运用以及进一步研究国学思路的拓展。
全书共收录600多个个与房舍和容器相关的汉字,详细解释这些汉字的基本含义、常见用法以及汉字背后的趣味故事,同时搜集并标注这些汉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等字体以及繁简写法等,由简到繁、由浅入深逐步揭示汉字的发展脉络。读者可以迅速了解不同汉字之间的逻辑关系,即便是毫无文字学根基的读者,也能凭借自己对汉语的使用经验,很快读懂汉字的来龙去脉。
本书从汉字的形音义、文字起源、甲骨学、以及金文、战国文字研究等方面介绍了古文字学,并提出了研究古文字的方法和戒律,开列了限度的书目和15个研究课题,对初学者极具指导意义。 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六朝的丰碑巨制、韩柳欧苏的大块文章、明清之际的人生画卷,无不表现了对社会国家的情怀,对宇宙世界的期待。千古风流人物的搏斗,相互辉映,激荡交融,造成了光华灿烂的中国,博大久远的中华民族传统。这套文库力求以历史的高度,把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文化放到整个人类文明的背景中审视,向您展示五千年文化的各个方面。该书向您展示的是中国古文字的灿烂文化。
全书共收录将近700个与武器、工具及玉帛相关的汉字,详细解释这些汉字的基本含义、常见用法以及汉字背后的趣味故事,同时搜集并标注这些汉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文等字体以及繁简写法等,由简到繁、由浅入深逐步揭示汉字的发展脉络。读者可以迅速了解不同汉字之间的逻辑关系,即便是毫无文字学根基的读者,也能凭借自己对汉语的使用经验,很快读懂汉字的来龙去脉。
《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属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阅读大系之一种。阅读对象主要为该专业的研究生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教师。本书全面地介绍了当代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认识论及研究对象所涵盖的各个领域,包括类范畴与原型理论、语言客体范畴化(词类范畴与句法范畴)、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意象图式与凸显原则、句法象似性与语言表达式、概念整合与意义构建、构式语法与句法构式。同时,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在介绍一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分别概括了汉语学界有代表性的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和解释汉语事实的主要成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汉语学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概貌,也反映了作者对一些相关领域研究的独到见解。
这是王力先生当年在北京大学讲授汉语史课程期间所写的教材,也是我国研究汉语历史发展的部专著。全面介绍了汉语悠久的历史,讲述了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语法结构、词汇、文字是怎样经过三千多年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鉴于我们在编辑《王力全集》之《汉语史稿》时,做了大量工作,如:订正了书中一些错误,请专家审核了书稿,编制了“术语、人名、论著索引”等,更便于读者使用,所以本书以“王力全集本”为底本。
这是一个窗口,通往汉字王国的窗口。文字的创造是社会的投影,字间与世间的事情似乎一样,那里也充满着鲜花与荼毒,残忍与温馨,善良与狰狞,情仇与爱恨。 为什么房子底下卧着一头公猪就是“家”?屋子里边坐着一位女性即为“安”?在“家”中,为什么离不开“挺”?家庭会不会走到尽头?母猪拱圈为什么会拱出一团“火”来?羲、娲(即伏羲、女娲)为什么原出自感叹词“兮”与“哇”?乘龙快婿的夫君也有发祥之地吗?为什么“海”原本是指母亲的胸怀?室、屋、房、舍、宅同为人居之所,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待嫁的女儿为什么称“闺女”?为什么人们有时称自己为“余”?村与庄的区别究竟在哪里?爱情与猫头鹰有什么关系?“幸福”的根源究竟在哪里?等等,这些待揭的千古之谜,作者从文字的原创性奥秘这一角度,发人之未发地都一一进
本书是作者对其过去研究的理论化总结,书中主要探讨语言本质属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语言能力合成说,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一个层级体系,语言能力是更基本的能力协同合作的结果。本书还分析了语言表达的创新机制,语法结构的合成性,语法标记和形式之间的,语言假设的证据,语法规律的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等等。此外,还附录了三篇关于当代语言学理论的商榷性文章。凡对当代语言学感兴趣的读者,都会从本书中发现他们感兴趣的现象和话题。
改革开放30年了,我们国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社会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说到社会发展的成就还是人的发展,因为一切发展和进步都是为了每个人的全面发展,这表现为人的本质越来越丰富。人们在注重提高自己内在的修养的同时,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注重自己的形象,如发型服饰、仪态仪表等,而语言表达作为人的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中国文字的起源和特点,选取200多个与人的生活有关的字进行细致的讲解,如与人的身体、住房、器皿、丝和麻、家畜、农具、车船、道路等有关的字,同时分析和描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从而使人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既有深度,又很好读。 本书初版于1989年,至今已被翻译成七八种语言,是西方人学习汉语的主要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