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语文课:写作七十二讲》本书精选夏丐尊、叶圣陶合编的《国文百八课》 文话 文选 部分内容及本书提代的选文。本书既有语文知识又有学习方法,涵盖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是一本讲授语言素养提高方法的指导性图书。
本书作者笹原宏之被称为日本“和制汉字”研究**人。 本书主要比较了中日汉字的区别,描述了日本汉字的现在,以及中国、韩国、越南等汉字圈的汉字生存现状。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解读填补了规范标准不能深入、不能扩展的空白地带,是对规范标准本身的必要补充。如果使用者对规范标准的具体规定有疑惑,解读可以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解读中介绍了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制的背景、过程、原则等内容,这些“背后的故事”能够帮助使用者更加深刻地理解规范标准本身。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解读》分上下两部分。上编以问答的形式对数字用法的原则以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数字用法问题做了详细说明,编者们归纳了11类问题,共72对问答内容,尽量全面地覆盖中文中数字用法的基本问题和难点问题。此外,还比较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和其他跟数字用法有关的国家标准和公文规范,特别是对具体规定不一致的地方做了说明。下编对《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国家标准制定过程做了全面介绍。正文之后还附上了编者们整理的相关资料,以便对这一问题有兴趣深入钻研的同志查考。
《医经与音韵》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传统音韵学的基本知识和发展概况,论述我国古典医籍与音韵的关系,研究《内经》、《伤寒论》等古典医著的用韵特点及规律。 全书共分五章:章指出音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详细阐明懂得音韵学对阅读和研究古典医籍的重要意义。第二章简明扼要地介绍等韵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反切的创始和反切的方法。第三章简述中古音的演变过程及其声母和声调。第四章介绍上古音基本理论的形成过程,重点说明清代几位有代表性的音韵学家研究古韵的主要成就和王力对研究古韵的贡献,介绍上古声纽系统的结论和上古声调系统。第五章详细介绍《内经》的三十部用韵,每部用韵均列出例证,并运用了大量翔实的材料分析了《素问》、《灵枢》、《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等四部经典医著的用韵
《语言的突破》为卡内基经典之作,于1931年初次出版, 80多年来先后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被誉为“人类出版 的奇迹”。本书汇集了成功学大师卡内基的思想精华,深刻剖析了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技巧,同时引用了许多名人及普通人的真实案例;讲述了他们如何通过学习书中的内容,改变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并增强自信,从而获得他人的信任甚至影响他人,然后取得成功。
本书大致分作两部分:一是文字的产生,解释文字的意义开始堆积、延续并负载情感的过程;二是在文字中进行“推理”,在浩淼字海中搜寻蛛丝马迹,力图还原古人的生活,带我们回到文字产生的现场。 整本书的引人之处在于把我们自以为无比熟悉的汉字重新陌生化,回到文字的创造过程中,亲近那遥远的文字初始期的甲骨文与金文,用他自己的想像和“杜撰”,使我们因为太熟悉而麻木五感的现代中文重放异彩。 作者在赋予一个个文字精彩的故事的时候,常常流露出对文字由衷的热爱。
破译三千年汉字活化石 再现中国人的食色性也 “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如何改造世界。”汉字研究者的任务:一是让汉字非神秘化,使以往艰深的汉字学进入小学、中学课堂,步入寻常百姓家;二是解决识字难的问题,极大地缩短汉字的学习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为汉字的简化法则以及简化的必然性提供科学依据。若非如此,你便不是一个好的汉字学者。
本书的初稿发表于2004年第6期《中华诗词》杂志,由赵京战执笔,当时署名“中华诗词编辑部。”2006年收入笔者《诗词韵律合编》(中华书局出版)一书,之后,笔者一直对其进行修订和校对工作,以确保准确无误。 韵书,是诗词创作的便利工具。对于广大诗词作者来说,尤其需要一本包括新旧韵在内的综合性韵书。为了适应更广泛的创作需要,本书的附录部分还收入了《平水韵》、《宽韵》、《词林正韵》和《中原音韵》。本书实际上是一本“五韵全书”,携带、使用更加方便。
《汉字树6:五千年的刀光剑影》内容通俗易通,妙趣横生,是一本兼具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汉字解说读本,读者在拿到书的一时间,即能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 《汉字树6:五千年的刀光剑影》从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干戈”与“玉帛”入手,详细解读与之相关的将近700个汉字的基本含义,并以图画形式描述汉字构形源流,同时也详细列出了与这些汉字有关的甲骨文、金文、篆文等内容。 《汉字树6:五千年的刀光剑影》以“树”的形式来解读汉字,将看似没有关联的汉字形象化地展现出来,让读者在趣味阅读的同时,轻松掌握汉字的不同意义及用法,既能丰富文字学知识,又能提高国学素养。
字母的最初构想从何处而来?它是如何发展成为今天最常见的罗马字母系统的? 因为有了字母,西方文明才得以奠定基石。 字母为整个西方世界的认同感提供了重要的要素:以色列人用字母定义他们的上帝、希腊人用字母记录神话、罗马人用字母展现力量;今天,透过网际网路,罗马字母俨然有主宰世界之势。 本书作者以风趣清新的文笔首次对次详细地探讨西方字母起源和发展,从埃及、希腊、罗马到俄罗斯、蒙古、西夏,乃至朝鲜,追寻字母足迹所到之处,展现出字母是如何从岩壁碑铭、陶瓷碎片上演进而来的,又是如何在与其它文化的竞争中占据了主流地位的,作者将种种考古发现、历史事件、神话故事与传说编织起来,侃侃而谈,并分析比较字母、楔形文字、象形文字和中文的书写特点。
通假字,是一种有趣的现象。那么,什么是通假字呢? 细分之,通假字又分通用和借用两种:凡本字和借字字音、字义都相同或相近的。总而言之,同音代替是通假字共同的本质了联系。具体说来,又分完全同音、双声通假、叠韵通假三种情况,这又是它们各自的个性特征。 ,完全同音。即通假字与本字声母与韵母分别相同。 第二,双声通假,即通假字与本字声母相同,韵母不同。 第三,叠韵通假。即通假字与本字韵母相同,声母不同。
近十年来,从全国各地来上海居住的人员日益增多,很多人为了方便工作和生活,需要学习沪语。本书作者长期从事上海说唱和上海滑稽戏艺术,对上海话有较为扎实的功底和研究,他总结自己的演出和教学经验,创造了“徐世利沪语拼音法”,并运用这个方法,为外地来上海的学生和务工人员上课辅导。实践证明,“徐世利沪语拼音法”易学、易懂、易记、易用。为配合讲课,作者编写的《标准上海话自学法》于2007年出版,深受读者欢迎。2009年作者将本书做了修订,此次新书出版,根据本书内容配备了MP3音频光盘一张随书赠送。本书将为读者学说上海话提供更多的方便。
周有光先生(1906-)的《语文闲谈》出版于l995年,收录语文知识八百条,分为十六卷;l997年出版“续编”,2000年出版“三编”,各收录语文知识一千条、二十卷。共计两千八百条、五十六卷。 周先生的头衔很怪:经济学家、语言文字学家——这两个行当似乎很少搭界。原来,五十岁前,他学和做的都是经济学方面的事情,曾被银行派驻纽约,曾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但他一直对汉语改革感兴趣,1952年发表了《中国拼音文字研究》,1954年出版《字母的故事》。1955年1O月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他参加制订了汉语拼音方案,并主持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制订。
本书主要基于真实语料,以认知语法为框架,建构了存现句的研究模型——基于参照点的行为链模式,探讨现代汉语存现句的认知动因、句法关系、论元结构、体貌意义、主观性和语篇功能等现象。 认识事物存现的处所是人类认识世界、生存于世的先决条件。否则,人类会无所适从,相互之间无法交流。或因为认识世界的需要,或因为熟悉,处所是人们注意力首要聚焦的对象,而位于其上的存现物是人们注意力次要聚焦的中心。因此,处所成分是凸显的射体、参照点,语法上表现为主语。而处所上的存现物是界标、参照点所激活的目标,句法上表征为宾语。存现句体现的是人们先认识处所、再认识存现物的认知顺序。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隐现都是施事发出能量,通过工具传递给客体而形成的。施事、工具和客体之间的能量互动所构成的行为链是存现句的基体
本书主要关注的是城市化中的语言问题,是当代语言学的前沿课题。大规模、高速度的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产物,也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势。《汉语言文字学前沿丛书:城市语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在梳理了城市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合肥科学岛、南京和北京等地的调查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了城市语言的特征,不同城市语言人口状况及语言生活的变化,城市化带来的公众语言交际的问题等内容。《汉语言文字学前沿丛书:城市语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是在言语社区理论指导下的城市语言研究的典型案例,可以作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公众交际、社会整合等问题的重要事实依据,为建立和谐社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