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宓庆 (1939 2023),祖籍湖南新宁,中国当代知名翻译理论家。刘氏长期从事翻译实务与理论研究,创建了翻译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后期的功能理论观以维根斯坦的语言哲学为导向,在国际学术界备受重视。 本书旨在全面介绍 刘宓庆翻译理论 ,其中列举了刘宓庆的各种著作,并撰写了刘宓庆翻译理论总论,从汉英对比研究、文化翻译、翻译美学、翻译语言哲学、翻译教学和翻译思想研究等六个方面梳理了刘宓庆翻译理论,同时每位梳理者基于自己的视角展开思考。
本书共收录论文19篇,汇集了多位学者在翻译跨学科、翻译理论、翻译技术及翻译实践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旨在跟踪翻译跨学科研究的学界动态,关注翻译与语言学、阐释学、交际学、符号学、传播学、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及脑科学等诸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引领翻译跨学科研究的未来发展。
这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英语学习用书。 该书精心搜集汉英误译1000余例,例证典型,点评,诠释得当,语言通俗,言简意赅。广大英语学习者及爱好者定会从中找到乐趣与价值。
《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以翻译学为核心,从语言接触的视角出发,充分利用语料库方法的优势,借鉴历史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对比语言学以及汉语研究等领域的相关成果,对当前英汉翻译中出现的欧化翻译现象进行实证研究,在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欧化翻译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描写和挖掘。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往往遇到人名、地名的翻译问题,包括中国人名、地名的英译与西方人名、地名的汉译。《中英人名地名的特点与翻译》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本书相当大一部分是本书作者们在长期学习中的积累,如中国地名的翻译、人名和地名的缩略形式等,所以,本书应该有其独到之处。本书由胡芳毅、熊欣主编。
马君武是我国民国初年著名的翻译家,翻译成就仅决于严复,在近代西学中译的过程中曾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马君武的翻译实践和翻译思想受到有意无意的遮蔽,对马君武翻译思想和翻译实践的全面研究至今阙如,袁斌业的研究弥补了这个缺憾。 本书绪论和章介绍了马君武作为辛亥革命先驱、政治家、教育家、启蒙思想家、科学家的活动和翻译活动,马君武缘何有如此丰硕的翻译成就,他在翻译过程中为何时而采用达旨的方法、时而使用高度的直译,这些都与他的上述身份密切相关。第二、三章是对马君武翻译思想的研究,这包括从马君武翻译实践中概括出来的翻译思想和马君武本人明言确语道出来的翻译思想,作者讨论了这些思想的特色,指出了其价值。在第四到第七章探讨马君武科学翻译、诗歌翻译和戏剧翻译时,作者除了讨论马
本书基于发展的观点对外翻译研究界和相关学科对翻译活动的多方面探索进行了一次尝试性的整体思考、系统梳理和学术阐发,是作者对翻译活动所涉及的基本问题的分析与探索。 全书分翻译本质论、翻译过程论、翻译意义论、翻译因素论、翻译矛盾论、翻译主体论、翻译价值与批评论等七章,从中可看出作者对翻译这一对象思考的广度。书中探讨每个问题时,都把古今中外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论点加以引述和点评,最后亮出作者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从中可看出作者对翻译这一对象思考的深度。 本书梳理出了翻译研究的明晰的理论脉络,提供了丰富、可信和前沿的学术资料线索,为翻译研究界同行提供了一种学术参考,也可用作高等院校翻译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的理论教程。
本书为研究中国古诗词曲英语翻译理论的专著。作者探索古诗词曲的可译性,并汇聚百家翻译古诗词典之精华,用实证的方法展现传译古诗词曲的要旨与技巧,供读者借鉴、模仿与欣赏。本书可作为大学英语专业师生的参考教材,也可欣赏中国古代诗词曲的一本很好的读物。
中国人大凡喜欢从字面上理解英语,特别是汉语中有与英语字面意思相对应的表达时,更容易想当然地去理解,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本书针对这种情况,列举了近700条容易产生望文生义错误的英语短语,既有口语,也有书面语:既有英式英语,也有美式英语。其中许多短语除了告诉你正确解释外,还讲解了出处或相关的小故事,不用死记硬背一样可以轻松记忆哦!
本书是一本教科书,适合主修英汉翻译、修辞学及对英汉语写作感兴趣的大专学生阅读。本书目的是要加强读者对修辞学的认识,并提高其英汉互译的能力。 本书有三个特色: ,我们结合中西学者近年来在语言学、修辞学和翻译学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从语义、语法、语音和语用四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地讨论翻译修辞的种种问题。 第二,我们所选用的英汉实例超过300年,皆一一注明出处。英语的例子出自英、美现代流行小说,而汉语的例子出自两岸三地,还有新加坡的作品,至于搜集资料的范围,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少部分旁及其他材料,像诗歌、演讲词、流行歌曲之类。 第三,本书一共分析了23个常用的修辞格、英译中、中译英例子数目参半。每个范例先列举原文句子,然后予以翻译,中间加插讨论。即使没有教师从旁协助,读者也能够自行阅读本
辜正坤翻译思想与理论,不仅涉及到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还包括翻译的定义论、玄翻译理论、翻译批评与道德制约因素论、翻译风格时空对应与错位论;诗歌可译与不可译五因素论、翻译容错率论、形似和神似关系论、直译与意译——异化与归化论、增词减词与增色减色翻译对策论、筛选积淀重译论、,翻译与语言文化制约性论、理解成本与翻译对策论、中国诗歌翻译概论与研究前景论、百年中国文化翻译与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论、易理佛理交相融入译理论等。其思想体系涉及到哲学、语言学、比较文化学及比较诗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理论。
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英译汉基本规则,下篇为英译汉常用技巧。读者通过学习这些基本规则,既可以进一步巩固英语的基础知识,又能摆脱英语结构的影响,了解汉语的准确表达方式,避免全盘欧化的句式,从而顺利地从事翻译工作。所谓常用技巧是通过英汉对比,指出英语、汉语表达方式存在的差异,尤其是结构上的差异,总结我国翻译界为解决差异问题所运用的技巧,以使译文忠实、通顺、流畅。读者通过学习,可以掌握我国翻译界沿用的常用规则,顺利地从事翻译实践,同时还可以通过借鉴这些技巧,开拓思路,创造更新更好的翻译技巧。本书是编著者在教学实践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适合英语本科二、三年级和非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使用。
这本中英文对照《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汇集了富有“韵味”的汉英散文和小说46篇,涉及中外古典和现代著名作家作品的阅读与翻译,并附有关于原文或译文的鉴赏或评介文字。本书是刘士聪先生从中翻译、教学及研究成果的精选和总汇,凝聚着他多年的心血、智慧和学养。不论旧作或新译,语言皆质朴自然,韵味悠长,意境深远,是翻译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刘先生提出的散文翻译“韵味”说,在翻译理论上独树一帜。他倡导的中外学者合作实践途径,体现了成功的艺术经验。读者透过翻译家优美文笔,会领悟到原作的文字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品味出译者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恬淡的人生境界,从而获取翻译和文学的双得教益。 本书既是有志于提高英语修养者的书,又是高校英语专业翻译实践课的理想教材。
本书按照研究重点分成了八个部分,每一部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章节。各章所论,主要包括:(1)西方翻译研究(杨晓华著)。(2)中国翻译研究(李林波著)。(3)外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王瑞著)。(4)中国文学在国外的译介(党争胜著)。(5)双语语料库视角下的翻译研究(黄立波著)。(6)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翻译研究(李本现著)。(7)全球化视角下的网络翻译研究(贺莺著)。(8)教育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李瑞林著)。总而言之,本书所涉及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当今外翻译研究的主要成果,对于“什么是翻译学”这一具有挑战意义的问题,从多个维度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但愿此书的出版,能够对正在走向科学的翻译学学科建设有所裨益。
本书是一本适于高等院校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学生及各类翻译工作者、自学青年使用的翻译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内容涉及词句翻译技巧及训练,如增译法、缩译法、省译法、拆译法、反译法、重复法、倒置法、转换法、被动句译法、名词从句译法、定语从句译法、状语从句译法、习语译法、谚语译法;篇章段落翻译技巧及训练,如段落翻译讲评、语篇翻译讲评,包括逻辑关系、语言风格、修辞格、文化寓意等;以及翻译标准的讨论,如神似论、信达雅、信达切、化境说、文本观念观、多元互补论,等等。
全书共分为12个单元,至第4单元训练的选材内容为日常商务活动,主题包括接待、入住酒店、日程安排、公司介绍、参观考察、商务会议、观光、购物、用餐、欢送辞、离店、送行等方面,并简单介绍了记忆力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第5至第8单元训练的选材内容为国际贸易实务,主题包括询盘、报盘、包装、付款、装运、保险、索赔、代理等方面,简单介绍了笔记技巧、数字口译技巧及常见口译技巧。 第9至2单元训练的选材内容为大商务,主题包括经济发展与改革、对外贸易、国际经济组织、自由贸易协定等方面,简单介绍了视译技巧和演讲技巧,主题广泛,同时还介绍了同声传译的基本技巧等。
精辟阐述翻译培训的基本方法,从理论上、方法上,通过实例分析告诉我们会议翻译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 为愿意当翻译、愿意教授翻译的人指出一条与成见大相径庭的道路:如何学习和教授翻译,如何使学习翻译的年轻人少走弯路,如何使组织翻译教学的机构事半功倍。 本书介绍的翻译方法是:捕捉话语的意思,把讲话者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再用译入语重新表达这一思想,同时又遵守译入语的语言规则。 本书旨在为各层次的国际交流解决翻译质量问题,让教授翻译和准备教授翻译的教师培养出既能够为国家元首做交传,也能够在高度专业性的会议上担任同传的译员。
翻译质量评估(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缩略语为TQA)是一个大的研究课题,也是众学者孜孜以求的目标。翻译学研究的领域很广泛,有理论也有实践,翻译实践研究归根结底服务于翻译质量,翻译质量是翻译实践的关键与归宿,翻译质量评估理所当然是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或许会有人问,怎样的译文才算是“优”或“劣”呢?毋容置疑,客观地讲译文存在着质量的优劣问题。我们认为,译文是一种产品,存在“优”与“劣”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加之出自不同的译者之手,其差异性是难免的。在此前提下,又会引出另一个问题,译文能否进行检验呢?既然译文属于一种产品,理论上讲是可以检验的,但由于译文形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检验和评价译文并非易事,这就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也是本课题展开研究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