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红楼梦》的人大概都同意这个意见,甚至连读过《红楼梦》的外国人也持同样的看法。斯洛伐克翻译家玛丽纳.恰尔诺古尔斯卡就说,因为它是一部天才的小说、散文和诗的交响曲,它是一部集所有重要的中国文化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它是一部蕴涵重要的人生哲理和世界观的小说--而这样大师级的文学作品在世界上任何别的地方均不存在。《红楼梦》的翻译研究虽属个案研究,但在对两种语言、两种文学和文化的对比研究中可以汲取丰富的灵感和资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梳理总结,可以使我们的翻译研究建立在语言、文学和文化对比研究的坚实的基础之上,在对比语言学、对比文化学、文艺美学和翻译诗学等方面有所发现,为翻译学的建设和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语料库翻译学概论》由胡开宝所著,介绍语料库翻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发展演变,分析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路径、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重点阐述译学研究语料库的建设及其在翻译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如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语言特征、译者风格、翻译规范等理论层面的研究,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的等应用层面的研究以及基于语料库的口译研究。本书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掌握语料库翻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本书可作为对语料库翻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者的参考用书,亦可作为教材使用。
《翻译文体学研究》由JeanBoase-Beier所著,首先追溯了早期的文体观,阐明文体对翻译的影响,又从读者视角和译者视角分别探讨文体的作用和文体再创作过程中的选择。作者随之提出翻译研究的认知转向和文体学的认知观,最后全面总结翻译研究的文体学途径,并介绍其在翻译实践中的作用。
高华丽编著的这本《中西翻译话语研究》通过各个时期中西翻译话语的分析,解析中西翻译话语产生的不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话语发出者的文化身份,透视中西翻译话语中的相同和差异,寻求中西翻译研究交流和对话的基础,倡导翻译学建设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推进翻译学建设深入发展。
本书提供了创新的编译器构造方法,通过大量韵示例和练习,描述如何从头至尾设计一个哥用的编译器。书中均衡覆盖了编译器设计中的理论与实现两大部分,详细讨论了标准编译器设计的相关主题,如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表示和代码生成。 本书均衡讲述了编译器设计中的理论与实现两大部分,详细讨论了标准编译器设计的相关主题(如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表示和代码生成),提供了创新的编译器构造方法,使读者可以从头至尾地学习如何设计一个可用的编译器。 本书是一本的编译器构造方面的教材,适合于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使用C语言的专业程序员。
大多数人都认为震惊世界的“9·11”事件是不可预见的、不可避免的,然而本书作者通过第一手资料否定了这些观点。其实,“9·11”事件以前,就有连续不断的警示信号表明这场灾难即将来临,然而这些信号根本没有引起各级部门的重视,最终导致了这场可预见的危机的爆发。作者向读者真实地再现了世界政治、金融、安全、卫生等诸多领域的可预见危机的生动事例。详尽地分析了包括“9·11”事件、“安然事件”等一系列的案例,总结了可预见危机形成的原因,找到了防范的措施。本书并不是要通过这些事件简单地指责“为什么领导者经常错误估计或忽视逼近的危机”,而是通过富有说服力的分析,阐释了造成可预见危机的认知、组织和政治方面的原因,提出领导者应当重视这些原因,找出先见的措施。作者系统地提出了鉴别可预见的危机即将来临的六个危险信
“中译翻译教材”是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联合翻译教学、翻译实务、翻译研究、翻译服务等各界资深人士,为中国各类翻译学习者精心打造的大型系列教材,包括翻译专业本科生(BTI)系列教材、翻译专业研究生(含~rrI等)系列教材、翻译选修课程系列教材、翻译证书考试系列教材、行业翻译系列教材。“中译翻译教材”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常年、长期征稿,成熟一本,出版一本,旨在成为中国翻译教学的标志性出版工程。《翻译工作坊·汉英时政翻译》根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编写,详解时政类汉译英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疑点与心得,涉及翻译技巧、原文理解、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原文短小精悍、生动鲜活,解析一语中的、实战性强,主要定位为MTI学生翻译工作坊课程教材,可供英语专业本科毕业以上水平的学习者、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及翻译专业
本书是一部研究我国“译学”的专题著作,根据我国译学历史发展的轨迹,分“中国古代的译事及论说”、“晚清时期的译论”、“民国时期的译论”和“新中国成立后的译论”四个部分,论述了中国译学理论发生、发展的历史,展现了丰富翔实的资料,勾勒出我国译学理论发展的明晰脉络,对我们了解和研究传统译学理论、建设与时俱进的现代译学理论都是一份很宝贵的资料。
本书是一本语言学研究著作,讨论语言与时间的关系,透视经验世界里的时间观念如何投射到语言世界里,探明时态、体态等概念。然后分析了英汉时体的各种类型(过去时、现代时、完成体、进行体、完成进行体)以及相应的汉语翻译策略。
《口译理论概述》(作者鲍刚)是“中译翻译文库·口笔译教学与研究丛书”之一。作为本口译研究专著,《口译理论概述》介绍口译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辨析口语与口译的差别,解剖口译中听辨、记忆、笔记、译语表达等程序,并介绍译前准备工作,既循序渐进,又清晰透彻,是口译研究的之书。 《口译理论概述》是中外口译理论界次通力合作的研究成果,是中国口译研究的开山之作,是口译理论的入门书。
本书以解决翻译实践问题为导向,以多元化搜索技术为脉络,基于数百个典型案例和应用场景进行详细讲解,内容涵盖桌面搜索、文档搜索、词典搜索、术语库搜索、语料库检索、网络搜索以及学术搜索等多个方面,旨在系统提升广大翻译从业者的搜索素养。全书紧跟 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基于数据驱动和数据赋能的理念,致力于将 搜索技术与翻译工作需求深度融合,是 聚焦译者“搜商”的著作。本书既适用于外语、翻译专业的师生,也适用于广大语言服务从业者、翻译爱好者及相关研究人员。
蔡力坚等的《英汉实意翻译案例讲评》不深究翻译及译学的渊源,不分析比较各种流派及译论,而仅从实用角度讨论如何运用实意翻译的基本理念指导翻译实践,通过翻译误区分解(词义误区、文法误区、结构误区、文辞误区)和综合剖析(按内容分类),帮助翻译工作者避开陷阱,摆脱束缚,提高翻译质量。
本书共分4大部分。部分为概论,讲述了语料库翻译学的定义、基本理念、主要研究内容和基本途径,以及发展历程和研究范式。第2部分为语料库与翻译研究之间的关系,内容涉及语料库建设、翻译共性、语言特征宏观与微观描述、翻译文体等方面。第3部分为语料库与翻译教学,对与翻译教学相关的方面进行了描述。第4部分侧重于应用问题的研究,如计算语言学、辅助翻译功能、专门对应语料库等。 本书适用于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及教师、研究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