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采用语料库实证方法对作为翻译共性之一的显化在汉英和英汉翻译中的表现进行探究。所用语料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王克非教授主持研制的“北外通用汉英平行语料库”。本书以双语平行语料为基础,将语际对比与语内类比相结合,以语言在构句层面的形式手段差异作为前提,以翻译方向和文体类型作为两个控制变量,对汉英和英汉翻译中连接成分和人称代词主语的转换进行考察,旨在发现语言形式手段差异与翻译中显化和隐化的关系,尝试从语言本质差异角度达到对现有关于显化研究结果的统一解释。研究表明,语言在构句层面的形式手段差异是翻译中显化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一点在其他语对转换中亦有所表现。
读过《红楼梦》的人大概都同意这个意见,甚至连读过《红楼梦》的外国人也持同样的看法。斯洛伐克翻译家玛丽纳.恰尔诺古尔斯卡就说,因为它是一部天才的小说、散文和诗的交响曲,它是一部集所有重要的中国文化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它是一部蕴涵重要的人生哲理和世界观的小说--而这样大师级的文学作品在世界上任何别的地方均不存在。《红楼梦》的翻译研究虽属个案研究,但在对两种语言、两种文学和文化的对比研究中可以汲取丰富的灵感和资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梳理总结,可以使我们的翻译研究建立在语言、文学和文化对比研究的坚实的基础之上,在对比语言学、对比文化学、文艺美学和翻译诗学等方面有所发现,为翻译学的建设和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书主要采用语料库实证方法对作为翻译共性之一的显化在汉英和英汉翻译中的表现进行探究。所用语料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王克非教授主持研制的“北外通用汉英平行语料库”。本书以双语平行语料为基础,将语际对比与语内类比相结合,以语言在构句层面的形式手段差异作为前提,以翻译方向和文体类型作为两个控制变量,对汉英和英汉翻译中连接成分和人称代词主语的转换进行考察,旨在发现语言形式手段差异与翻译中显化和隐化的关系,尝试从语言本质差异角度达到对现有关于显化研究结果的统一解释。研究表明,语言在构句层面的形式手段差异是翻译中显化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一点在其他语对转换中亦有所表现。
《语料库翻译学概论》由胡开宝所著,介绍语料库翻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发展演变,分析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路径、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重点阐述译学研究语料库的建设及其在翻译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如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语言特征、译者风格、翻译规范等理论层面的研究,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的等应用层面的研究以及基于语料库的口译研究。本书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掌握语料库翻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本书可作为对语料库翻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者的参考用书,亦可作为教材使用。
全球化给翻译带来了无限机遇,并提出了新的挑战。《全球化语境下的译者素养》由潘卫民所著,分为七章,从双语能力、翻译理论、翻译技巧三方面,讨论了全球化时代对译者的要求;论证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全球化与翻译现状、主要问题以及应对办法;提出了全球化时代译者应强化语言能力、培养翻译技能、增强文化意识、掌握现代工具;并以实例证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功能,用格式塔美学理论解读分析《水浒传》两种英译本。 全书例证翔实,语料丰富。对从事翻译教学和研究的教师、研究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具有参考价值。
《西方翻译理论通史》对西方翻译理论的历史做了全面的论述,梳理其主要发展脉络和流派,列举各个学派代表性的人物和主要翻译观点。以展现西方翻译活动及翻译理论的全貌。本书描述了漫长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翻译理论家的生平、勾勒其理论的显著特点,并且将其归属到不同的翻译学派。本书还阐发了各种翻译理论产生的语言、文学、文化或哲学的背景,剖析各种翻译理论观的异同,清晰地界定了各个学派所使用的关键概念、范畴、术语。 《西方翻译理论通史》是一部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演变史,它揭示了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规律,采用描述性历史叙述手法与理论论说相结合,力图做到“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它以时间跨度为经,上起远古,从中西语言文字的起源开始,探索翻译与文字、翻译与文化的渊源,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叙述和解释翻译
《翻译大讲堂·一个译者的吐槽:方柏林翻译随笔》内容简介:“翻译大讲堂”邀请文学、文献公文、外交、经贸等各领域的翻译名家,讲述他们翻译历程中的成功与失败、趣闻轶事、对翻译问题思考、翻译心路、翻译经验、对学子的寄语等等,让读者从多个角度了解翻译的方方面面。丛书既有的学术性,又有较强的趣味性,对翻译学子有较大的实践指导价值,适用于翻译专业学生及社会上的翻译爱好者和从业人员。《翻译大讲堂·一个译者的吐槽:方柏林翻译随笔》是文学翻译和专栏作者方柏林的翻译随笔,分为四部分:部分是“翻译吐槽”,是作者对业余从事翻译工作的苦乐发出的感慨;第二部分是“前言后记”,是作者为自己译作所写的序言的文字;第三部分是“翻译札记”,是作者从事翻译工作多年的一些思考和经验总结;第四部分是“译余拾趣”,是作者在
本书由丹麦学术刊物《视角:翻译学研究》(Perspectives:Studies in Translatology)2004卷的4期内容为主体合编而成。该英语季刊创刊于1993年,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英文系和翻译研究中心主办,国际翻译学者Cay Dollerup担任主编。自2002年起该刊改由哥本哈根大学英文系和清华大学外语系合办。作为国际翻译界颇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之一,该刊为国际权威检索系统A & HCI(艺术与人文科学论文索引)确定的极少数翻译研究源刊,其论文收录率达到80%以上。该刊物的特点是观点新、视角新、跨文化和跨学科,力图从不同角度揭示翻译学的性质和任务。清华大学翻译与跨学科学术保心主任罗选民教授为每一期内容作了简评,以方便读者更好地把握每篇论文的写作背景和主旨。 读者对象:英语专业学生和教师,以及从事实践与理论的人士。
《标志翻译1000例:方法篇》是一套学术与应用并举的翻译教科书。原汁原味的英文图标实例,标准地道的英文译写规范。收录词条1600余条、国标照片800余幅。注重国内双语标志误译案例的解析。练习编排,“读写译”三结合,实用有趣,配有参考答案。
本书的编写用了六年时间。一是要启发你真正领悟英语与汉语的区别,二是告诉你在遇到有关难题时如何解决。本书中的“窍门”,就是我在多年的翻译实践和教学中,挖掘出的处理一些疑难问题的“妙招”。因此,本书将减少理论性的论述,从细节上剖析方法,达到让你一看就明白、学了就立即会用的目的。
本书共分为九章, 分别从否定的概述、否定的对比和翻译研究、英汉语言否定宏观概述、英汉否定表达形式对比、英汉主要否定表达形式翻译、英汉主要否定概念意义对比、英汉否定概念的翻译标准和英汉否定概念的翻译、英汉语用否定九个方面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