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时尚角度为海派文化另启新机。由 时髦 、 时装 到 摩登 的历史轨迹显示,现代性幻影经由都市文化的万花筒不断生产与衍变,却根植于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 作者以图像资料建构新的历史叙事,试图完成 魔都 文化史方面的一种 视觉转向 或 图像转向 。 本书讲十二个词的故事。除 时髦 、 时尚 和 摩登 之外也包括 西方美人 、 丝厂女工 、 髦儿戏 、 电车 、 游泳 、 杨贵妃 、 富春老六 等,它们流行于晚清至民国的报纸杂志。书中收录近 300 幅图像,也来自当时各种媒介,是图像证史的一种尝试。 一 个 词 是 一 部 文 化 史 , 而十二个词展示都市文化生活及历史文化样态,涉及感情史、语言史、物质史、影像史等。女性史都市欲望的隐喻,折射出海纳百川的文化生态、传统文化的活力,与雅俗、高下与男女的权力结构难分难解。
本书从语言、认知和交际维度出发,探究了如何通过翻译隐喻传播中国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并考察了译文的接受度。 书中分析了原文隐喻和译文隐喻在语言与认知层面能否保持一致,探讨了这种一致性是否显示了体验哲学的普遍性,以及能否有助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政治领域达成共识。书中还从语言、认知与交际等维度揭示了原文和译文隐喻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作者利用目的语的大型语料库,研究了译文在目的语中的使用情况,为评估译文的接受度提供了实证方法。 本书不仅促进了翻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交叉发展,也为传播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对于政治语言学、国际问题研究和跨文化交流等领域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与那些长途跋涉欣赏美景或观赏艺术珍品的意大利爱好者不同,黛安娜 黑尔斯更喜爱的是意大利语,因为它既美丽又粗俗。它体现出意大利人的天赋:能将任何事物 从大理石到旋律,从不起眼的面条到生活本身 转化成一种欢乐的艺术。 仅凭语言,意大利人就培养出了一种简单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能把沉闷的日子变得生趣盎然,把平凡琐事变成难忘的记忆。例如独具特色的意大利语时态 未完成过去时 :在意大利,未完成的事可能花很长的时间仍未完成,一位研究员告诉黛安娜,他曾向图书馆借阅一本编目内的书,结果收到一份通知,上面写着 此书自1530年出借至今未归还 。 黛安娜将自己在意大利游历、探访的经历,与意大利历史、文学、电影、戏剧、美食等领域的奇闻逸事结合在一起,写成了这本小书。热闹、丰富、性感且有趣的意大利,曾带给黛安娜
本书以学者对谈形式,就翻译本质、翻译伦理、翻译价值、翻译批评、翻译家研究等涉及翻译的根本性问题展开深入思考,主要内容包括:翻译批评与翻译理论建构;把握翻译的丰富性、复杂性与创造性;翻译伦理的本质诉求;翻译的定位与翻译价值的把握;走进翻译家的精神世界;翻译研究的问题、路径与方法等。本书立足翻译历史观与文化观,针对以上涉及翻译与翻译研究的基本问题加以探讨,一方面把握翻译本质,进一步思考何为译、译何为,另一方面关注翻译现实,对中国文学外译等重大现实问题予以关照。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西翻译理论与批评的专著。全球化背景下,中西翻译理论与批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中西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不断完善翻译批评的方法和体系。基于此,本书站在实践的角度,关注翻译的理论与策略,对中西翻译理论及文化视角、中西翻译批评的实践进行研究。本书的实用性较强,通过对翻译理论评估和反思,对翻译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和批判,旨在加深对翻译本质的认识,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理解,从而更好地评估翻译作品的质量和价值,提高翻译水平,推动翻译事业的发展,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辅助与支持作用。
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纵古今,跨经纬,全面系统介绍中华历史上著名翻译家以及他们的翻译思想,选择他们代表性的译文,列出每位译者的译事年表,该文库积极回应国家文化战略,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前言、代表性译文和译事年表。前言包括徐光启生平介绍、翻译思想、对徐光启的研究、代表性译文选择的原因、对所选译文的介绍与研究等。第二部分为徐光启代表性译文。第三部分为徐光启译事年表,把徐光启所有的翻译实践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包括年代与发表渠道。
本书为 中华译学馆 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 之一。全书收录了著名翻译家伍光建的代表性译文。全书包括三大部分:导言、代表性译文和译事年表。导言包括前言包括伍光建生平介绍、翻译思想、对伍光建的研究、代表性译文选择的原因、对所选译文的介绍与研究等。代表性译文包括短篇小说、戏剧、长篇小说节选、政治学著作等。译事年表,按现有考查成果将伍光建的翻译实践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包括年代与发表渠道。 中华译学馆 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 丛书简介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由浙大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许钧担任馆长,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和勒克莱齐奥,以及国际翻译界奖项之一 北极光 翻译奖的得主许渊冲担任顾问。 回望中国的翻译历史,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傅雷的文学翻译,朱生豪的莎士比
许钧主编·中华译学馆学术集刊第一辑·莫言题字 《中华译学》是关于翻译与翻译研究的学术集刊,由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办,旨在为翻译学者、翻译爱好者等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推动国内翻译理论建设,助力中国翻译学学科发展以及中华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中华译学(第一辑)》精选了20篇知名翻译学者的文章,分为翻译家心声、学者访谈、翻译理论、中国典籍翻译、翻译史、翻译教育、观察与争鸣等几个部分,讨论在新时代译学界不断涌现出的新现象、新问题,如翻译学科的内涵式发展、翻译与文明互鉴、中国特色翻译理论、翻译与人工智能、中国译学的理论建设、翻译教育的实践路径等。
该书主要梳理中医文化翻译历史,客观分析其贡献与缺失,提出总体研究问题。通过中医经典著作文化挖掘,厘清中医文化的内涵,提出符合当前中医界共识的可选义项,减少中医文化内涵误传。与此同时,作者从中医学、术语学、翻译学、词源学等角度论证和研究中医药文化英译的理据和可行策略,明确支撑中医文化的中文认知系统、思维方式,在前人英译技巧的基础上,探索新时代中医文化英译的原则、标准,进而提出较为科学的中医药文化英译策略。 作者重新审视和完善中医文化英译的实践标准,通过提出英译策略搭建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媒介。媒介的内涵和外延与中国文化的本土认知紧密相连,化解西方文化在中医文化认知层面的差异,如通变性思维与解析性思维的差异、辩证统一与二元对立的差异等。
中华译学馆 中华翻译研究文库 丛书简介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由浙大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许钧担任馆长,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和勒克莱齐奥,以及国际翻译界*奖项之一 北极光 翻译奖的得主许渊冲担任顾问。 中华翻译研究文库 由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集合全国译学界的力量,与浙江大学出版社合作推出。本文库坚持积累与创新的学问之道,收录的翻译研究领域的专著、论文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社会性、跨学科性,就翻译活动所涉及的重大问题展开思考与探索,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如中国文学与文化 走出去 研究、中国典籍对外译介与影响研究等,旨在打造成翻译研究领域的精品丛书, 传承文化之脉,发挥翻译之用,促进中外交流,拓展思想疆域,驱动思想创新 。 计划每年出版10本左右。 总主编简介 许 钧,浙江大
本书一共收录了对内地和港澳地区的24位翻译教授的访谈,所有的访谈基本涵盖四个方面 译者人生、教学实践、翻译思辨与行业展望,多数访谈稿包含具体的课堂复现和精彩的人生故事。即使平易的语言也挡不住这些翻译教授的人格魅力和师道风采,哪怕只是通过记录语言的文字,我们也仿佛能够听到他们朗朗的笑声,感受到他们儒雅的风度。虽然他们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高校,人生经历也迥然不同,但是他们给听众和读者留下的关于教学的真知灼见、关于实践的金玉良言居然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复旦谈译录》 第五辑收录的12 篇翻译研究论文,不仅博涉古今,而且横跨多学科。郜元宝对《野草·秋夜》与鲁迅译作之关系的梳理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段怀清以《痴汉骑马歌》为例,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揭示出译者辜鸿铭以往被忽略的重要思想层面;蔡雅芝论博尔赫斯对明清小说的接受与阐释、李佳伟解读余上沅翻译的剧本《长生诀》,以及曹琪琳对张枣译诗的脉络化考察,也都是文学翻译研究的力作;邓科从语言学角度切入,充分利用满文档案,辨析康乾时期“翻译”概念的内涵;庄驰原和杨焯分别以严复《法意》和19 世纪 法为考察对象,展现了翻译研究的不同路径介入法律文本的方式;崔峰、黄馨仪将新加坡国花“胡姬花”置于文化研究的视域中加以剖析;王海、孙一赫对戈公振《中国报学史》外报译名和史实译介的错误做了整理和订正,为新闻
本书所采用的形式化的分析手段使得领属的分类更具有操作性。形式化手段所分出来的领属关系分类边界清晰,能够覆盖更多的语言事实,并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事件结构的分析,使得领属关系的方向性以及领属关系的产生,相互依赖及互动能够呈现得更为清晰。句法层面的领属关系是能够通过事件结构来呈现并进行相应形式化的描写。本书结合类型论,算子等形式语义学手段对领属结构进行逻辑语义的刻画以及句法语义同步的推导,对领属关系所做的形式化分析概括性更强,分类也更加合理清晰,事件结构的分析方法对结构中的领属关系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学会口译技能 和 胜任口译工作 是翻译本科教学要求的基本内容。国内翻译专业从本科到研究生培养逐步完善,有必要对口译教学及口译策略技巧等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本书尝试从多个方面触及口译教学。具体来说,本书从口译教学资源难度确定、口译观摩教学现状及效果、高校与口译培训机构口译教学对比、口译输出实证研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现场口译译员 减压策略 及其对口译教学的反拨作用、高校同传课堂中汉语假宾语现象、口译附加语的语用功能分析及教学应用、古诗词口译教学、汉英口译失误与口译教学、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口译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傅雷翻译研究》聚焦于目前 有关傅雷翻译研究的学术空白处着力,对傅雷的翻译世界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全书共分九章,对傅雷的翻译世界进行概览之后,从诗学、风格、选择与文艺思想等主要方面详尽探讨和阐述了这一世界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傅雷富有代表性的具体译文文本,对这种构成进行了极富说服力的个案分析。在此过程中,使用大量翔实的 手资料,采取宏观与微观、理论与文本相结合的立体研究模式,全面展现了傅雷的翻译思想、翻译精神、翻译实践与翻译影响。
本书属于“中华译学馆·中华翻译研究文库”。选择翻译选题和传播翻译成果,是实现翻译价值整个链条中重要的环节。本书精选作者先后在报刊上发表涉及翻译出版的文章六十余篇。其中包括如何判断选择翻译选题,如何约请高水平译者,如何争取名家的支持,如何恰当处理译稿,以及采取哪些指施,最大限度地扩大译作的传播效果,等等。对于当前翻译领域出现的种种现象,作者也以翻译编辑的视野作出客观评论。如认为必须从学术和传播不同的层面,来判断翻译争议中的是非。对翻译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事物,主张采取包容、引导和坚守的态度,倡导译者要做升级版的翻译家。此外,书中还收有作者与名家交往的故事,以及多位著名学者对作者观点和作为的评说。关心翻译和出版的朋友。将会从阅读本书中获得一些有益知识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