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人人都用得上的翻译技术
    •   ( 2 条评论 )
    • 王华树,李莹 /2024-09-17/ 知识产权
    • 本书遵循“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的理念,立足于语言服务行业的 需求,聚焦翻译实践中的技术问题,以翻译技术为基本知识框架,强调技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系统阐述各类翻译技术和工具如何应用。 本书内容涵盖桌面与网络搜索、智能采集、文档处理、语料处理、文本快翻、网页翻译、语音输入、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机器口译、视频翻译、智能写作与批改等多个领域,同时融入了 ChatGPT 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各章编排严谨,知识模块丰富,工具种类齐全,突出单一技术的内在逻辑与可拓展性的同时,构建不同工具间的数据迁移知识,满足读者多层次、多维度、多场景的需求。

    • ¥51.8 ¥98 折扣:5.3折
    • 中国史话:翻译史话
    •   ( 6 条评论 )
    • 王晓丹 著 /2012-03-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中国的翻译史源远流长。概括地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个阶段,是从汉代到元代的对佛教经典的翻译。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僧人翻译了大量的佛教典籍,这些典籍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鼎盛时期是唐朝。第二个阶段,是明末清初对西方科学著作的翻译。这个时期的翻译高潮是由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而引起的。第三个阶段,是中国近代对于西方科技、思想乃至文艺的全面翻译介绍。这一阶段大约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 本书所介绍的翻译史主要侧重于第三个阶段,其中不仅涉及西方近代科技书刊的翻译、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书刊的翻译情况,而且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著作与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国的翻译情况。通过《翻译史话》,读者可以对近代中国的翻译史有一个大致而清晰的了解。

    • ¥7.5 ¥15 折扣:5折
    • 聊斋志异(精)
    •   ( 5 条评论 )
    • (清)蒲松龄|责编:石帅帅 /2020-10-01/ 上海古籍
    • 《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中国志怪小说的巅峰之作。该版本由《聊斋》专家、“百家讲坛”《说聊斋》主讲人马瑞芳选定,收录了《画皮》《聂小倩》《阿宝》等各个类别的经典篇,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丰富而精彩的神鬼狐妖世界。

    • ¥38 ¥72 折扣:5.3折
    • 多模态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融通中西 · 翻译研究论丛/王洪林/浙江大学出版社
    •   ( 5 条评论 )
    • 王洪林 /2023-05-01/ 浙江大学出版社
    • 本书从符号学和多模态视角考察新兴多模态翻译实践,在多模态翻译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多模态翻译理论,实现多模态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对话,回应数字化时代多模态翻译实践对多模态翻译理论的呼吁。本书主要结合网站本地化翻译、绘本翻译、字幕翻译等案例,从多模态翻译研究的学术史考察、视觉多模态翻译案例分析、视听多模态翻译案例分析、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的多模态翻译与符际书写、多模态翻译研究焦点与前瞻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并回应新时代中国文化“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跨文化传播问题,提出基于多模态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符际书写和多模态书写路径,从而有助于提升中外文化的双向和多向交流的效果。

    • ¥34 ¥68 折扣:5折
    • 葛浩文翻译研究/翻译理论与文学译介研究文丛
    •   ( 5 条评论 )
    • 编者:刘云虹|总主编:许钧 /2019-01-01/ 南京大学
    • 近年来,中国文学外译成为翻译界、文化界探讨与思考的焦点问题之一。美国翻译家、汉学家葛浩文译介中国文学的丰富经历具有特别的研究价值。从呼兰河畔“热泪纵横”的萧红迷,到没有翻译“就不能生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首席翻译家,再到作者与译者“不安而脆弱”的关系中“我行我素”的探索者,葛浩文无疑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译介史上极为重要的个案之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出了个案层面而具有某种普遍性。如何从整体上认识与把握葛浩文对中国文学的译介,进而在此基础上探寻与构建其对于中国文学外译可能存在的参照意义?可靠的路径就是 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据此,刘云虹主编的《葛浩文翻译研究/翻译理论与文学译介研究文丛》遴选了 葛浩文翻译研究中的代表性成果,力求从翻译文本、翻译原则与策略、翻译理念与目标等多方面,

    • ¥58.8 ¥118 折扣:5折
    • 弥尔顿传/英国诗坛巨匠约翰·弥尔顿诞辰400周年纪念传记/文艺复兴巨人艺术人生的生动描绘/中华译学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
    •   ( 15 条评论 )
    • 戈登·坎贝尔 托马斯·N.科恩斯 翟康 陈睿 /2023-01-01/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 中华译学馆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译丛 第一辑。本书为纪念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思想家约翰 弥尔顿诞辰400周年所作传记,由世界著名的两位弥尔顿学者 戈登 坎贝尔、托马斯 N. 科恩斯撰写,以详实的史料深入考察了弥尔顿的著作、思想和生活,尤其是弥尔顿在面临失明、丧亲和政治衰落等人生逆境时所取得的惊人成就,展现了这位文艺复兴时期巨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本书是近几十年来对弥尔顿第 一 次新的认真研究,出版后备受好评,《文学评论》( Literary Review )等媒体均撰文赞誉,获著名作家菲利普 普尔曼力荐,荣膺美国弥尔顿协会的 詹姆斯 霍利 汉福德图书奖 (James Holly Hanford Award) 编辑推荐: ? 世界闻名的弥尔顿学者戈登 坎贝尔、托马斯 N.科恩斯撰写,深入考察了弥尔顿的著作、思想和人生 ?

    • ¥64 ¥128 折扣:5折
    • 巴别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精)
    •   ( 145 条评论 )
    • (美)乔治·斯坦纳|责编:王志毅|译者:孟醒... /2020-08-01/ 浙江大学
    • 乔治·斯坦纳的《巴别塔之后》把翻译放在语言学、阐释学和跨文化研究广阔的背景中来讨论,却 不是一部所谓的“翻译研究”著作,其价值也远远超过一些徒有虚名的“翻译研究”著作。读这本书,你会叹服作者学识之渊博、分析之精到和洞见之深刻,对人类如何通过语言来相互理解和交往,会有 真确的认识。这是一部值得仔细阅读而且一定会得益良多的好书。

    • ¥68.8 ¥138 折扣:5折
    • 口译训练指南【满额减,发货快】
    •   ( 0 条评论 )
    • (法)塞莱斯科维奇,(法)勒代雷 著,闫素伟,邵炜 译 /2007-12-01/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精辟阐述翻译培训的基本方法,从理论上、方法上,通过实例分析告诉我们会议翻译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为愿意当翻译、愿意教授翻译的人指出一条与成见大相径庭的道路:如何学习和教授翻译,如何使学习翻译的年轻人少走弯路,如何使组织翻译教学的机构事半功倍。本书介绍的翻译方法是:捕捉话语的意思,把讲话者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再用译入语重新表达这一思想,同时又遵守译入语的语言规则。本书旨在为各层次的国际交流解决翻译质量问题,让教授翻译和准备教授翻译的教师培养出既能够为国家元首做交传,也能够在高度专业性的会议上担任同传的译员。

    • ¥28.9 ¥58 折扣:5折
    • 实用语篇翻译(英汉双向第2版)
    •   ( 1 条评论 )
    • 编者:彭萍|责编:冯佳佳//甄薇薇 /2022-11-01/ 中国宇航
    • 1. 包含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社会、地理、历史、科技、环保、旅游、人物、叙事、散文等13个主题和文本,力求满足读者参加各种翻译考试和从事多种主题翻译的需求;2. 英汉互译同步讲解和练习,洞悉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使译文表达 符合语言习惯;3.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以理论指导翻译实践,强化各种翻译技巧,总结翻译规律;4. 结构清晰,每篇文章由四节组成:英译汉讲解(两篇)、英译汉练习(两篇)、汉译英讲解(两篇)、汉译英练习(两篇)。讲练结合,助力读者复习所学技巧,夯实翻译实践基础

    • ¥29.8 ¥59.8 折扣:5折
    • 译者行为批评
    •   ( 0 条评论 )
    • 周领顺 /2014-09-01/ 商务印书馆
    • 《译者行为批评――路径探索》是一部以译者行为评价体系为基础,以译者并具体以译者行为为切入口,以社会视域为评价视域,专题讨论译者行为和译文质量双边关系的批评性分析论著。 译者行为批评属于译者批评,是翻译批评学科的进一步细化;译者行为批评是翻译内外相结合的翻译社会学研究,是对译者意志性行为之于译文关系的评价研究,是对译者在翻译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化及其作用于文本的一般性行为规律特征的发现研究。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是“以人为本”的研究视域。译者行为批评和文本批评互不可分,译者身份和角色决定译者行为,译者行为决定译文品质,而译文品质是与译者的身份和角色相一致的。从译者身份和角色入手进行译文质量评价,有望实现全面和客观。 本书偏重实例分析,与偏重理论建构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周领顺著

    • ¥163.88 ¥328.78 折扣:5折
    • 从文学翻译到翻译文学
    •   ( 0 条评论 )
    • 马红军 著 /2006-10-01/ 上海译文出版社
    • 本书旨在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从实证出发,客观描述西方英语读者如何评价许渊冲的中诗英译作品;将许渊冲的翻译观置于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史的背景下加以考察,对其价值、地位与作用进行评断;进一步认识韵体诗(中诗英译)的利弊,以期对中诗外译主导策略提供必要的理论及实践参照;在关照西方读者审美情趣与“期待视野”的基础上,探究多维度译诗模式的可行性。 本书将参照实证调查的结果,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文本研究及历史考察研究为主线,论证许渊冲“优势竞赛论”及译诗策略的合理性及缺陷,以期在全面梳理许氏译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力求对其作出较客观、全面的论证与价值评判。

    • ¥166.66 ¥334.34 折扣:5折
    • 翻译研究的互文性视角
    •   ( 0 条评论 )
    • 秦文华 著 /2006-10-01/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作者以文本解读为入口,从写作、阅读到翻译进行了互文性分析,继而将研究视点向主体拓展,涉及在互文性记忆中写作的作者、记忆识别与自我阐释的读者以及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译者,把翻译研究延伸到更为广阔的语言、文化、符号、文学、社会、历史等具有互文性质的大文本中考察,富有深远意义。对于翻译活动的直接成果译本以及围绕其所衍生的独性问题、定本神话、翻译标准以及复译现象等所进行的分析便具备了某种互文性视野。任何一本译文文本的出场,正如任何一次批评话语的出场一样,都带有的局限性与片面性。本书也是一次带着似特征的出场。然而我们应该相信,只要研究者本着认真执著的态度,即便这种出场尚不完善,它都在朝着更为完善的方向接近一步,学术发展理想与现实的互动就隐含在这种互文性关系之中。

    • ¥82.59 ¥166.2 折扣:5折
    • 红楼译评—《红楼梦》翻译研究论文集
    •   ( 0 条评论 )
    • 刘士聪 主编 /2004-10-01/ 南开大学出版社
    • 读过《红楼梦》的人大概都同意这个意见,甚至连读过《红楼梦》的外国人也持同样的看法。斯洛伐克翻译家玛丽纳.恰尔诺古尔斯卡就说,因为它是一部天才的小说、散文和诗的交响曲,它是一部集所有重要的中国文化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它是一部蕴涵重要的人生哲理和世界观的小说--而这样大师级的文学作品在世界上任何别的地方均不存在。《红楼梦》的翻译研究虽属个案研究,但在对两种语言、两种文学和文化的对比研究中可以汲取丰富的灵感和资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梳理总结,可以使我们的翻译研究建立在语言、文学和文化对比研究的坚实的基础之上,在对比语言学、对比文化学、文艺美学和翻译诗学等方面有所发现,为翻译学的建设和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 ¥88.99 ¥179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