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共时与历时比较的方法对大量方言材料进行研究,力图弄清汉语东南方言声调演变的基本事实及规律,为语音史、方言分区及音变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本书的结论如下:1.东南方言声调演变各有规律、特点及条件。从声调分化来看,有送气分调、元音长短分调、韵摄分调、文白分调、全浊次浊分调;从声调合并来看,有阳调类先变、先山宕江梗先变、K尾先变、阴阳历调类各自合并、白读音先变、文读音先变、次浊字先变、全浊字先变。2.东南方言声调演变的规律可以概括为“先仄后平,先舒后促;先上后去,行阳后阴;先外后内,先文后白”。3.东南方言声调的结构类型和演变方式反映方言声调演变和历史层次。浊上归去、阴阳去合并、阴阳入合并等是不同时期官话方言影响的结果,浊上归阴平、清去归阴去、浊去归阴上、清去归阳平、浊去归阳平、
《零起点?马上开口说粤语》包含两大内容!正文部分是实用会话。该部分共有15个话题,2 000多句实用会话,网罗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日常寒暄、居家生活、生活服务、交通出行、休闲娱乐、欢度节日、恋爱婚姻、交际往来、情感表达、电话交流、旅游度假、乘机事宜、宾馆住宿、时尚话题和职场工作。附录部分收录粤语核心词汇,按人体部位、性格特征等场景分类排列,旨在扩充读者的词汇量。同时,该部分还教授如何打粤语汉字,让大家能将粤语运用于日常网络交流中,以提高本书的实用性。
本书用词汇语义学的义位结构论、极化理论。词义范畴理论进行厂方言与方言。方言与普通话的语义比较研究,并用现代词典学理论观照了现代汉语方言词典编纂的现状,指出只引进现代词典学的即论意诊才能产出精品汉语方言词典。本书的特色首光在于将词汇语义学等现代语义学理论引人方占词汇研究,力图以前沿理论作为方言词汇语义研究的基点和推动力,闪为岡样的现象用不同的理论.从不岡的角度就叮以做出不同的观察和描写,从而获得新奇的发现。二:是建构了方言词汇语义比较的框架,为方占词汇的语义研究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范式,实现了对汉语方言词汇研究传统的一种新突破。三是尝试对方占语义差异的成闪,性质给以解释,并揭示其问的规律和趋势,将方言词汇的语义研究进一步推向纵深。
在全国七大方言中,粤方言也许是最古香古色的,因为它保留了大量古代汉语的词汇和用法,因而有人说广州人学习文言文(古汉语)占有优越的条件。历史上,广东最富的是广府地区,广府最富的是广州地区,而广州最富的是西关地区。因此,所谓“粤语”,其实就是以广府话为本,而广府话则以广州话为本,广州话又以广州西关为本。据调查,讲广州方言的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包括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江门等地,甚至广西一些地方,加上海外华侨,有7000多万人口(如包括外来人员则数字更大)。笔者是一位典型的、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对广州话有着深厚的情感。为了更好地弘扬民俗文化,使更多人可以学习到广州方言的精髓。笔者通过几年来对广州方言的收集、整理、遴选、分类,用业余时间写成这本《地道广州话用语》,力求向人们展现丰富的
“日占朝鲜时期汉籍”是指日占朝鲜时期在朝鲜(包括韩国)所见用汉字书写的书籍,主要包括这一地区于当时留存的、由域外文人用汉文书写的文献典籍,其中主要是出于朝鲜、日本、琉球、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文人之手,也包括一部分欧美传教士用汉字书写的著作;二是中国典籍在域外的刊本或抄本,有所谓的朝鲜本、和刻本、越南本等;三是流失在域外的中国古籍。
友生杨再彪君忠厚沉着,好学多思,从事苗语研究经年,著述颇丰。为抢救濒危语言,深入苗寨实地调查,将其所获,裒而集之,成《湖南西部四种濒危语言调查》。此书记音准确,描写细致,分析透彻,解剖精微,全面描写了土家语、小章苗语、关峡平话和麻塘话概况,执一书而四种语言的大致情况了然于胸。对语言研究、对抢救这几种语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吴江方言俚语集成》所收入的词条在坚持吴江特色的原则上,尽可能做到“应收尽收”。本书共分俚语、谚语、歇后语三个部分。在部分俚语中,首先按词条的字数进行分类排列,并对一字俚语配上吴江方言发音,再按吴江方言发音进行排序。除了一字俚语外,其他词条都按汉语拼音音序进行排序。考虑到方言俚语作为一种口语词汇,存在许多换字同义形式,《吴江方言俚语集成》也收入了一些换字的同义词条,以“也作……”的形式收入主词条的注释中。对于意思相近的词条,本书以“义同……”的形式收入主词条的注释中。《吴江方言俚语集成》也对部分俚语全都加以注解,对第二部分谚语除了直观易懂的词条外也加以注解,而对第三部分歇后语则不加以注解。另外,我们还为书中一部分词条配上例句、典故和图片,使得全书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吸引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