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了19300多个上海话词汇,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习见、习用的词、短语、熟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分为26类,包括天文、地理、节令、交通、娱乐、体育、助词等,按照词义归类编排,全部采用汉语拼音拟音,注释简洁明了。词典里收录的词汇不论新老、无谓雅俗,都有囊括。 光盘内容包括《上海话900句》、《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老派)、《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新派)。
全手册收录上海市区方言词语约4500余条,用丁氏注音法标注了读音,大部分词条列出了注释并且给出了例句。对其他方言区的读者了解上海市市区方言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对研究上海市区口语的学者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自1993年以来,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差不多每隔两年召开一届,第十二届研讨会于12月3日、4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中文堂举行。此次会议既继承历来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求真务实的传统,又在客家方言比较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拓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在以往研究相对薄弱的客家方言语法、客家边界方言点、海内外客家方言文献、客家方言有声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丰富了客家方言研究的内涵,为新形势下客家方言的调查研究开辟了新路。本书选取了该次研讨会的40篇论文,内容涉及客家方言的田野调查研究成果,以及客家方言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成果,既有共时层面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研究,又有历时层面的客家方言发展演变规律的探讨,材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是一本学术性与通俗性兼顾的宁波方言读本,分方言词、短语、谚语、歇后语、谜语、绕口令、歌谣、附录八部分,共收录词语4831条、短语422条、谚语2328条、歇后语73条、谜语101条、绕口令14条、歌谣129首。对方言词语按词义类别排列,分名物类、动作行为类、性质状态类、虚词类四大类,绕口令和歇后语按字数和笔画多少排列,谚语分故乡、家庭、生活、社交、行业等10类,歌谣分乡情、乡俗、岁时等六类。附录“宁波话简述”对宁波话的语法、音韵等特点作了简要说明。本书是同名老书的修订版。原书出版于1991年,由宁波大学朱彰年、薛恭穆、周志锋、汪维辉四位学者编著,实是当年为联络海内外宁波帮情感的乡情载体,出版后受到读者的欢迎,后未再印,目前市场上一书难求。本次修订由周志锋和汪维辉两位教授完成,吸收二十多年来宁波话研究的成果
泰国的西南官话主要分布在泰缅边境的高山地区,使用的主体人群是20世纪50年代从云南撤退的国民党军人眷属及后裔,目前已近15万之众。在这半个多世纪里,由于处于异常孤立和不被认可的生存环境下,泰国的西南官话经历了活跃的内部接触和融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格局和语言特色。本书对泰国的西南官话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首次详细批露了泰国西南官话的面貌:一方面,对泰国云南籍华人华侨的移民历史、地理和文化,及西南官话的语言使用情况等进行初步的调查和总结;另一方面,对泰国西南官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做了详细调查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
土默川,即古之 敕勒川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明嘉靖中期,阿拉坦汗大量招募内地的汉族农民和手艺人开发土默川。到了清朝雍正和乾隆年间,来到土默川的汉族民众已经超过了20万人,其中大部分人携家带口在这里定居下来。早期土默川地区的汉族人大部分是明末清初从山西、陕西和河北一带迁徙过来的农民,其中以晋北地区人数*多。 土默川方言不但融汇了来自上述各省的汉语词汇,而且大量借用了蒙、满、回族语言的语音、语义和词汇,经过长时期的交融、约定俗成,以及人民群众的口耳传承,逐步形成了规律性强、成熟稳定、独具特色的内蒙古土默川汉语方言。其从侧面清晰而透彻地反映了土默川地区的开发历史、社会演变、人民迁徙、聚落方式、行政区划、地理阻隔、交通状况、生产活动、语言接触、民族融合、婚姻习俗、地区风物、习
《温州方言韵略》则试图从理论上对温州话语音的来历、演绎、发展作一个全面的交代,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温州话的历史变迁;其二,自中古音至现今温州话的纵向演绎;其三,温州话与普通话的异同;其四,温州方言内部的横向比较。 这里需要向读者交代清楚,为什么前面两书都以“温州话”命名,而此书却改以“温州方言”命名呢?其实,两者指的都是一个历史范畴,一般地说,它所指称的对象,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古代时范围宽一点,近现代范围窄一点。我们今天所说的“温州话”,有广狭两种含义,所谓广义和狭义,是就地域和时间而言。从狭窄的意义上说,“温州话”仅指今天温州市区的本蚰.人(即从小生长在此的本地居民)所说的方言,这是严格意义上的“温州话”,它甚至不包括各个郊县(市、区)的方言。从广的意义上说,所谓“
方言是某一地域中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湖南方言。湖南方言发源于楚语,又与历史上多次全国人口迁徙相关并受其影响,复杂的历史背景,使其别具特色——在长沙话中,有种伴侣叫堂客,有种情人叫画胡子,有种拼搏叫霸蛮,有种失败叫也卵。初次之外,湖南的地方戏曲,如花鼓戏、湘西阳戏等,都与湖南方言息息相关,共同构成中国丰富历史文化中的一支。 本套书通过对方言的研究,将方言的特色和趣味逐一呈现,展现方言与文化之间相辅相成的联系,体现方言与文化在历史变迁中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历史性,丰富性。
《汉语方言否定范畴研究》是 汉语方言语法范畴研究 系列丛书的第三本,讨论的专题为 汉语方言的否定表达 。一共选择了20个方言点进行详细描写,官话区有陕西永寿、青海西宁、四川成都、贵州锦屏,晋方言为河北张家口,吴方言有上海金山、浙江绍兴、遂昌,湘方言是湖南邵东,赣方言有江西泰和、上高,客家方言包括江西石城、广东丰顺,粤方言有广东广州、怀集、广西宁明,闽方言有福建罗源、古田、广东揭阳,另外还有湖南东安土话,囊括了各大方言区。每个单点报告,都以详细描写否定表达系统的基本面貌、语法形式、类型差异、功能分化和限制为主要任务,并对该方言中一些特殊的现象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温州方言独特,所以温州方言历来深受国内和国际学界的重视。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B.Karlgren)在所著《汉语方言词汇》中吴语只收上海话、温州话;北京大学《汉语方言字汇》和《汉语方言词汇》中吴语只收苏州话、温州话,即此可见国内外语言学家都认为温州方言在汉语方言中具有重要地位。有关温州方言的研究,在汉语方言研究、汉语历史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地位。 由于温州历史文化蕴积丰厚,经济发展模式独特,在国内外都很出名,加之来温外来务工者及在外温籍侨胞众多,国人及世界都希望能了解温州,了解温州方言。要和温州人打交道,更是不能不了解温州话。但是,正由于温州话在语音、语法等各方面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温州话成为一种特别难懂的方言。就是沪、苏、杭、甬等同属吴语区的人也听不懂温州话,更何况非吴语区的人。难怪北
本书收集了19300多个上海话词汇,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习见、习用的词、短语、熟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分为26类,包括天文、地理、节令、交通、娱乐、体育、助词等,按照词义归类编排,全部采用汉语拼音拟音,注释简洁明了。词典里收录的词汇不论新老、无谓雅俗,都有囊括。光盘内容包括《上海话900句》、《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老派)、《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新派)。
青岛胶州话系胶辽官话青州片的一个次方言。本书详细介绍胶州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的基本状况,并对其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共分为六章:*章,绪言。介绍胶州市的地理、区划、人口、历史沿革和方言概况,对本书的发音合作人和记音符号进行说明。第二章,语音。介绍胶州方言的单字音系,列出同音字汇和异读字音,详细研究其语流音变情况。第三章,胶州音系与中古音。把胶州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系统跟中古《切韵》音系进行比较,发现语音对应关系,揭示胶州话的语音演化规律。第四章,词汇。建立分类词汇表,与普通话词汇进行比较以彰显胶州话词汇系统的特色。第五章,语法。从词法和句法两个角度研究胶州方言的语法。第六章,语料记音。记录胶州地区的童谣与儿歌、谚语与俗语、歇后语、谜语以及民间传说故事,用国际音标记音。
《广州话词典》自1997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来,广受欢迎,是目前市面上仅见的一本比较能反映当代广州话词汇全貌的方言工具书。修订后的《广州话词典(第2版)》特色明显:(1)内容丰富,共收词约10000个,涵盖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义项后举广州话日常生活例句说明,并括注普通话翻译。(2)使用方便:按音序排列;注音全面、释义准确;有拼音音节索引和笔画索引。(3)附录科学:附有广州话音系说明、广州话普通话字音对照表、广州话的字母词、广州特殊字表等。
本书为*本研究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的著作,配有大量的录音,不但全面地罗列了宁化方言的语法事实,也展示了宁化方言的语音面貌和重要的词汇特征。该研究对宁化客家方言的语法进行了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的研究。从纵向来看,作者努力追溯宁化客家方言语法中的古汉语源流,探究宁化方言中的古汉语遗存;从横向来看,作者分析宁化客家方言与普通话、赣方言和粤语的关系,对国内的语言学研究具有一定贡献。可以成为研究客家方言和客家历史的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