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了19300多个上海话词汇,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习见、习用的词、短语、熟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分为26类,包括天文、地理、节令、交通、娱乐、体育、助词等,按照词义归类编排,全部采用汉语拼音拟音,注释简洁明了。词典里收录的词汇不论新老、无谓雅俗,都有囊括。 光盘内容包括《上海话900句》、《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老派)、《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新派)。
《广州话正音字典:广州话普通话读音对照》是一广州话正音字典。由粤港澳三地粤方言专家共同审订广州话标准音读,采用国际音标标注广州话语音,正文按部首笔顺编排,备有部首检字表。...
全手册收录上海市区方言词语约4500余条,用丁氏注音法标注了读音,大部分词条列出了注释并且给出了例句。对其他方言区的读者了解上海市市区方言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对研究上海市区口语的学者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自1993年以来,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差不多每隔两年召开一届,第十二届研讨会于12月3日、4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中文堂举行。此次会议既继承历来客家方言学术研讨会求真务实的传统,又在客家方言比较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拓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在以往研究相对薄弱的客家方言语法、客家边界方言点、海内外客家方言文献、客家方言有声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有所作为,丰富了客家方言研究的内涵,为新形势下客家方言的调查研究开辟了新路。本书选取了该次研讨会的40篇论文,内容涉及客家方言的田野调查研究成果,以及客家方言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成果,既有共时层面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研究,又有历时层面的客家方言发展演变规律的探讨,材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收集了19300多个上海话词汇,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习见、习用的词、短语、熟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等),分为26类,包括天文、地理、节令、交通、娱乐、体育、助词等,按照词义归类编排,全部采用汉语拼音拟音,注释简洁明了。词典里收录的词汇不论新老、无谓雅俗,都有囊括。 光盘内容包括《上海话900句》、《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老派)、《上海话拼音输入系统》(新派)。
《豫北晋语语音研究》是以豫北晋语的语音为研究对象,选取19个市县中的50个方言点进行田野调查,采用历史比较和绘制方言地图的研究方法,在整体介绍语音特点的基础上,进而专题描写异调分韵、儿变韵母、子变韵母等语音现象,并对子变韵的合音成分进行了分析。自李荣先生1985年将晋语从官话方言中分立出来, 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 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相比而言,山西省的晋语研究热火朝天,而其 毗连地区 的晋语研究略显薄弱。本书以豫北晋语的语音为研究对象,选取19个市县中的50个方言点进行田野调查,采用历史比较和绘制方言地图的研究方法,在整体介绍语音特点的基础上,对部分语音演变进行探讨,进而专题描写异调分韵、儿变韵母、子变韵母等语音现象,并对子变韵的合音成分进行了分析。
土默川,即古之 敕勒川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明嘉靖中期,阿拉坦汗大量招募内地的汉族农民和手艺人开发土默川。到了清朝雍正和乾隆年间,来到土默川的汉族民众已经超过了20万人,其中大部分人携家带口在这里定居下来。早期土默川地区的汉族人大部分是明末清初从山西、陕西和河北一带迁徙过来的农民,其中以晋北地区人数*多。 土默川方言不但融汇了来自上述各省的汉语词汇,而且大量借用了蒙、满、回族语言的语音、语义和词汇,经过长时期的交融、约定俗成,以及人民群众的口耳传承,逐步形成了规律性强、成熟稳定、独具特色的内蒙古土默川汉语方言。其从侧面清晰而透彻地反映了土默川地区的开发历史、社会演变、人民迁徙、聚落方式、行政区划、地理阻隔、交通状况、生产活动、语言接触、民族融合、婚姻习俗、地区风物、习
温州方言独特,所以温州方言历来深受国内和国际学界的重视。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B.Karlgren)在所著《汉语方言词汇》中吴语只收上海话、温州话;北京大学《汉语方言字汇》和《汉语方言词汇》中吴语只收苏州话、温州话,即此可见国内外语言学家都认为温州方言在汉语方言中具有重要地位。有关温州方言的研究,在汉语方言研究、汉语历史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地位。 由于温州历史文化蕴积丰厚,经济发展模式独特,在国内外都很出名,加之来温外来务工者及在外温籍侨胞众多,国人及世界都希望能了解温州,了解温州方言。要和温州人打交道,更是不能不了解温州话。但是,正由于温州话在语音、语法等各方面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温州话成为一种特别难懂的方言。就是沪、苏、杭、甬等同属吴语区的人也听不懂温州话,更何况非吴语区的人。难怪北
本书是学术专著。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北京话虚词史 (08BYY049)前期成果之一;江苏省2010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 北京话副词史研究(1750-1950) (CX10B_024R)终期成果。 目前,近代汉语副词研究成为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各类专书的研究层出不穷。2005年,杨荣祥先生出版了国内部近代汉语副词研究的专著 《近代汉语副词研究》,对近代汉语副词作了一个断代的较为全面的描写和系统的研究。现代汉语副词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的展开,仅张谊生先生就出版了四部 现代汉语副词 研究的专著。然而,近、现代汉语副词发展的交叉时段1750年 1950年,这两百年间,研究近代汉语副词的学者一般不会 下达 ,而研究现代汉语副词的学者也很少 上及 ,因而它处在了一种 两不管 的状态。本书即从此点切入,以《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为语
《广州话词典》自1997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来,广受欢迎,是目前市面上仅见的一本比较能反映当代广州话词汇全貌的方言工具书。修订后的《广州话词典(第2版)》特色明显:(1)内容丰富,共收词约10000个,涵盖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义项后举广州话日常生活例句说明,并括注普通话翻译。(2)使用方便:按音序排列;注音全面、释义准确;有拼音音节索引和笔画索引。(3)附录科学:附有广州话音系说明、广州话普通话字音对照表、广州话的字母词、广州特殊字表等。
兰玉英编写的《汉语方言接触视角下的四川客家方言研究》在汉语方言学、接触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立足于方言接触的视角,对四川客家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面反映了在四川官话的影响下四川客家方言传承与变异的语言事实,揭示了四川各地客家方言因地缘性的方言接触而产生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对四川客家方言发展演变的特点、方式、规律等进行了理论概括,在四川客家方言的分区、语音接触、词汇接触、语法接触等问题上都有很多创见,是方言接触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
全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使得人类语言的多样性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语言濒危包括许多汉语方言的濒危特征越来越突出,这迫切需要汉语方言学界对濒危汉语方言进行持续的关注并积极进行抢救性的调查研究。本论著应形势所需,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个案、从国内到国外、从语音词汇到语法等各个方面对濒危汉语方言进行了讨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濒危汉语方言的分布;②濒危汉语方言的类型;③濒危汉语方言与语言接触;④濒危汉语方言与国家语言资源;⑤濒危汉语方言的保护;⑥濒危汉语方言的个案研究。
《温州方言韵略》则试图从理论上对温州话语音的来历、演绎、发展作一个全面的交代,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温州话的历史变迁;其二,自中古音至现今温州话的纵向演绎;其三,温州话与普通话的异同;其四,温州方言内部的横向比较。 这里需要向读者交代清楚,为什么前面两书都以“温州话”命名,而此书却改以“温州方言”命名呢?其实,两者指的都是一个历史范畴,一般地说,它所指称的对象,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古代时范围宽一点,近现代范围窄一点。我们今天所说的“温州话”,有广狭两种含义,所谓广义和狭义,是就地域和时间而言。从狭窄的意义上说,“温州话”仅指今天温州市区的本蚰.人(即从小生长在此的本地居民)所说的方言,这是严格意义上的“温州话”,它甚至不包括各个郊县(市、区)的方言。从广的意义上说,所谓“
《“说济南话”系列丛书:济南方言俗语》的编者,从一个“老济南”的角度,对济南民间的方言俗语进行了梳理和解释,并一一列出出处、引文及例句,对人们迅速、准确地了解济南方言的词义和特点,大有裨益。 《“说济南话”系列丛书:济南方言俗语》既遵循了语言学工具书的编写规范,也具有通俗性和可读性。
本书为*本研究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的著作,配有大量的录音,不但全面地罗列了宁化方言的语法事实,也展示了宁化方言的语音面貌和重要的词汇特征。该研究对宁化客家方言的语法进行了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的研究。从纵向来看,作者努力追溯宁化客家方言语法中的古汉语源流,探究宁化方言中的古汉语遗存;从横向来看,作者分析宁化客家方言与普通话、赣方言和粤语的关系,对国内的语言学研究具有一定贡献。可以成为研究客家方言和客家历史的有益参考。
东北话是产生于黑土地的,广泛使用与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广大地区的独立的方言体系。本词典收集采撷了一万余词条,包括曾经流行使用过,现在较少使用的词语、一直流行至今的词语和少量近年流行的新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