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 概说 专论 锦语景观 卮议 四部分,揭示了 锦语世界 的种种智慧诡谲,解读言语智慧,了解语言现象,纵览民俗景观,丰富语言资源。
本书分为“概说”“专论”“锦语景观”“卮议”四部分,揭示了“锦语世界”的种种智慧诡谲,解读言语智慧,了解语言现象,纵览民俗景观,丰富语言资源。
葡萄何以会有牙?博士就是把式吗?高楼怎么成了广场?封建社会里为何看不到封建形态?原来这一切都是语言接触的结果。本书通过或长或短的篇什揭示形形色色的语言接触现象,进而透视文化交流的奥秘。 不同语言之间或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的接触会产生许多有趣的文化现象,这个课题在我国历来少有人注意。因此,笔者企望通过一些零碎的实例与比较专门的研究文字,来引起一般读者和专门家的兴趣,本书的上卷是一些札记式的文字,是笔者在读书与社会调查中想到或发现的一些实例,每个例子都从某个角度折射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而大部分偏重于语言接触方面。下卷除了两篇外,均是较长的专门性研究文字,完全是为研究中外语言接触史作准备的初步探索。 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谚语,也叫俗话、常言、老话、鄙语等,是一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通俗的定型语句,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经验智慧之总结,是带有讽喻性、训诫性、经验性和哲理性的语言结晶。它具有语言精炼,形象生动,表意准确,说理深刻,比喻恰当等特点,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谚语不仅能揭示真理、传授经验,使人们从中获得智慧,得到启迪,完善道德修养;也能使人们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中华谚语历史悠久,广泛流传在群众口语之中,并大量地吸收到书面语中来。作者从1990年开始收集谚语资料,同时进行释义,历经22年。最后,以常用、实用和经典为原则,从浩如烟海的谚语中,选出了2万多条,编成了这本《中华谚语》。
一、本书所收集的汉文字句。大多出自游客之手。我们不再考究它的具体出处。其中一些看似有关联的字句。虽然排列在一个条目之中,但这些语句不就出在同一个地方。二、纳西象形文字书写纳西语。尽量地追求能表达汉文所表达的意思,但是,并非都能一一对应。因此。每一个纳西象形文字都有汉译、读音、字义、字源等方面的介绍,最后还有一个句子说明。在这个说明之中。大多是象形文字书写的纳西语直译,在这里才可能找到每一个象形文字在句子中的位置。三、在介绍纳西象形文字的条目之中,如有重复,就不再解释,并说明此字已在第几条第几字中介绍过。以便查找。如在同一个句子中有重复,就不再单列,以免累赘。为了多介绍几个象形字,相同的词,会在不同的条目中借用不同的象形字。这种情况便单独列出,有的还作特别说明。四、在介绍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