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作者从语法化和类型学的角度研究汉语时体问题的成果,共12篇。按照内容可分为五类,靠前类是综述性论文,分别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梳理时体语法化的脉络和体貌的理论体系。第二类是跟时体问题相关的主观性与主观化的研究,试图在主观性和主观化的研究方面引入量化的分析。第三类集中讨论汉语完成体表达的一种特殊句式即双“了”句,侧重从历时和语言接触的角度在宏观上解释双“了”句的兴衰。第四类是具有表示状态意义的结果体用法的时体标记研究。第五类是将来时的用法研究。
笔者袁庆德二十多年以来一直在从事汉语言文字学与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教学与研究的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到,古今汉语的差异主要还是在词汇上,要想准确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语言,必须准确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词义。汉语词汇的研究对于语言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已经问世的古代汉语词汇学专著还是比较少的,而且内容也不够全面、系统,因而古代汉语词汇学还有较广泛的发展空间,为此,笔者在参考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与研究心得,写成了这部《古汉语词汇学》,希望能够在促进古代汉语词汇学的发展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书用丰富的资料、浅白的语言,讲述了古汉语词汇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词汇的历史发展、构成,词的书写形式,词的引申义,演变的规律,以及怎样学习古汉语词汇等问题。 本书信息量大,知识结构合理,并努力反映当代学术界的科研成果。
《颜氏家训词汇研究》共五章,分别是《绪论》、《 的单音词》、《 的复音词》、《 的熟语》和《结语》。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分析《颜氏家训》的词汇。《颜氏家训词汇研究》通过分析《颜氏家训》词汇在江南(梁、陈)、河北(北齐)、关中(北周、隋前期)三地的分布,探讨《颜氏家训》的基础方言,以及三地词汇之间的异同;通过分析《颜氏家训》词汇到初唐与到现代的演变,探讨词汇历时演变的规律。
本书共收小学、中学、大学现行语文课本中的成语、典故及少数近似成语的词组和常用熟语2269条。每个条目一般包括拼音、述源、解释、同义、反义、辨误、例句七个方面或其中的部分内容。通过对各条成语、典故渊源流变的考索和同义、反义、正误的比较,帮助读者全面、准确地理解并正确运用所学成语、典故。这是一部体例新颖的成语、典故工具书。
本书的研究对语料的依赖非常强,一些绪论是建立在语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的语料来源主要有: 一是北京大学汉语语言研究中心语料库。 二是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语料库。 三是各种书面语料。 四是网络上的语言资料。 五是凭语感自造,例句都经过数人验证。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皇皇五千余载,浩若烟海,堪称世界文明之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得以世代庚继,生生不息,实乃汉语的书面载体,即文言文之功劳。 本书着重从实用、便捷的角度来写,旨在帮助广大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掌握古代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律,从而提高阅读古代文化典籍的能力和素养。
本书没有预设语义学和逻辑学的专门知识,循序渐进地介绍了经典蒙太格语义学,便于初学者阅读。读者通过本书可对蒙太格语义学的体系有较全面深入的认识。 本书适合语言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者阅读。
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从语文的基本单元字词句讲起,六十四篇“小”文章,深入浅出,讲的可是“大”问题.幽默风趣,篇篇珠玑,告诉我们“中国字的来龙去脉”、“词类活用”、“语句次序”……请来用心聆听一位语文大师的语文课。本书六十四题分属于吕叔湘先生关于语言文字的四种论著:《语文散论》《语文常谈》《语文杂记》《未晚斋语文漫谈》。六十四题全集便称做《语文漫谈》;其中《剪不断,理还乱——汉字汉文里的糊涂帐》文中写道汉字里边的乱写混用,汉文里面的食古不化、食洋不化,是当前叫人头痛的两个问题,是在劝告一般年轻朋友学习一点语言知识,因此我们又给《语文漫谈》一个副题:吕叔湘讲解字句词句。
这套丛书分为《方言卷》、《语法卷》、《词汇卷》、《语音和文字卷》以及《汉语史卷》,选收了课题组成员在这个课题的支持下完成的学术论文133篇。按照我们的研究规划,这些论文大都在杂志上发表过,并在学术界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这次结集出版,一是为了方便读者检索和阅读,二是为了对项目主管单位和各位同仁有个总结,也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
本词典为通俗实用的文史典故工具书。书中所收入的2700余个词条主要选自我国古代文学名著和历史典籍,突破了一般同类书多囿于常用成语的局限。详细地讲述了条目的语源或出处、涉及的史实和人物,并提供了典故在语言实际中的用例。例句中大部分为精选的书例,其余为精编的贴切例句,典故用法不止一个的,还相应提供了不同的用法的例句。本词典文字浅显通俗,饶有趣味,可读性强,知识含量大,既是文史典故工具书,也可作为拓扩文史知识的通俗读物。
《基于组合模式的语法检查:短语结构语法与依存语法之结合》旨在改善链语法分析器后处理过程中链路的排序效果,使它更有效地进行合语法性判断。通过观察链语法分析器的工作效果,笔者找到组合链语法和基于转换的机器学习机制的有效方法。通过采用组合模型,本研究开发了面向应用的语法检查系统。该语法检查系统中的链语法模块的语法分析结果在经基于转换的机器自学习语法分析模块的调整下,能更好地进行合语法性判断——能更有效地将较优的分析呈现出来,并以更符合人工语法分析的顺序排列语句的所有分析结果(链路分析)。利用该语法检查器处理非英语专业英语四级考试作文时句子的合语法性判断与人工判断的吻合率达到90.4%,这说明语法检查器对测试集语料的合语法性判断的准确率与人工判断相当。
本书科学考论了古代文化词语。所先文章有内在的组合规律,20篇训释文章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语言而求文化,一类是由文化而求语言。后者主要是解决文化问题,共有四篇:“豆腐”篇、“信使”篇、“传”篇、“食制”篇。四篇研究的文化结点和方法也有不同。前两篇是分别研究食品史上豆腐的起源、邮驿史上民间通信的问题,前者是结合一物异称的探索,后者则是利用四种动物词的比喻、联想义即俗称文化义。 写作本书后半部分已是繁花似锦。它们是以“古代文化词语训释研究”列入原杭州大学:“211”社科项目的研究成果。
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经常会因为词语意义相近出现使用错误的问题,这本词典中收了许多组常用的近义词,并对其进行详细辨析,有了这本词典,对近义词就能轻松掌握,运用自如了,而且还可以从书中学习成语中蕴含的趣味典故。 1、收录的近义词组是最多的。这本词典收录了千余组近义词,包含了小学生最常用、最易混淆的近义词。 2、对近义词之间的区别写得清楚明了,而且还有例词或者例句帮助理解。 3、百科知识、趣味典故,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4、趣味性强。本字典为了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选配了大量精美的插图。 一本词典在手,多种秘密武器战胜学习难题。
一、这本《年编》收录1997年~2000年间出现的汉语新词新语和产生了新义的旧词共700馀条。 二、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读音相同者按字的笔画为序。 三、对出现新义的旧词,只收新生义项,不涉及其旧有的义项。 四、每个词目下的例证皆注明出处。例句与例句之间用“/'号隔开。 五、例证之後,有编者的按语。按语的内容一是对该词语的词性、结构、用法、色彩加以分析说明和辨识,二是介绍该词语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补充某些相关的资料。按语或长或短,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英语语法范畴中,短语是很重要的一级语法单位。大多数语言学家都认为,小句是由短语构成的,而不是直接由词语构成的。对于短语的研究可以从内部结构、句法功能、语篇功能等角度进行。然而,类别和相关术语是描述和研究短语首要和基本的内容。英语中短语类别的划分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对短语类别的不同划分进行梳理,分析这些类别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对于英语中短语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本书不是要讲述英语短语高深的语法,也不是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而是从学习、记忆和运用的目的出发,让学习者能准确记忆每一个短语,能准确运用每一短语,这就是编写本书的初衷。本书精选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短语,剔除了那些比较生僻的内容,在程度上减轻了学习者的负担,而且更具有针对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皇皇五千余载,浩若烟海,堪称世界文明之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得以世代庚继,生生不息,实乃汉语的书面载体,即文言文之功劳。 本书着重从实用、便捷的角度来写,旨在帮助广大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掌握古代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律,从而提高阅读古代文化典籍的能力和素养。
1990年拙作《现代湘西苗语语法》面世,当时只印2000册,很快销售完毕,原出版社一本未存。随后外诸多友人索购,我手头也只剩一册,无法一一满足,因此曾打算加以重印,但是考虑到原稿只用新创湘西苗文记录语料,而未用国际音标标注,认读有所不便,而且部分内容也有待充实、完善,所以就有重写一部湘西苗语语法的想法。后来又觉得湘西苗语方言所包含的多个次方言之间,确有各自的不少特点,一部小小的语法书不能完全展示整个湘西苗语语法的内容,所以就决定选取其中一个次方言“松桃苗话”来描写,这就是《松桃苗话描写语法学》的由来。 《松桃苗话描写语法学》分为上、下两编。 上编名为“语法体系”,以作者所提出的“有调语言句法的“语段分层对接分析论”为指导,对松桃苗话的语法体系加以全面的描写。其中的“静物名词与动物名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论非现实语义范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在读博士的这几年里,我对情态动词、情态语义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发现情态语义系统远远不止情态动词这一范畴所能涵盖,对汉语语义系统的研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更高的层次来进行。本书把整个汉语的事件分成现实的与非现实的两大范畴,而所谓的语法规则都是在现实范畴中作用的,在非现实范畴中则存在许多不可预知的例外。 本书《非现实语义研究》共分十章: 章对现实与非现实的定义作了阐述,“现实”指那些已经发生了的以及正在发生当中的情境,说话人与人都能从命题中得知该事件的已发生性。而“非现实”指那些尚未发生或不能被肯定能否发生的情境,说话人没有、也不准备提供证据来证明该命题的已发生性。从外延上说,它包括了除了现实命题之外所有的情
本书不同于一般的英美版英语词典学著作:它不是基于词典编纂家自身编纂实践的经验升华,也不是包括前期工作和后期工作在内全面意义上的词典编纂学;而是一本针对特定读者群的需要、以词典使用者为视角的词典学著作。 本书共分为16章,书后还附有英汉对照词典名称和英汉对照词典学术语表。章为绪论,内容涉及词典学(英语词典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第二章到第四章介绍了英语词典的分类和发展。第五章到第十章简要讨论英语词典结构的各个方面。第十一章到第十五章对常用的英语词典做了共时性的介绍。本书的最后一章探讨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理论对英语词典内容和编纂方法的影响。 本书既可以用作普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英语词典学教科书,也可以供词典学研究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