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技术依然被置于学校的边缘,大部分只是用于专门课程中,技术和学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协调。但是,技术正主导着第二次教育革命,对传统学校教育构成了挑战。全世界的人们正将教育从学校带入家庭、图书馆、网吧和工作场所,他们能决定自己想学什么、何时学习以及如何学习。 这些发展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改变人们对于教育的看法。这种重新思考要过很多年才能充分渗入我们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的理解。为了成功,领导者必须以深刻的方式抓住这些变化,调动政府资源,对发生的变化所带来的问题施加影响。他们必须围绕这些新的理解建立他们对新教育体系的愿景。这种重新思考是必要的,它适应于教育和社会的许多方面,包括重新思考学习的本质,以及什么是重要的学习内容。更进一步说,职业的本质也在变化,以及人们在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转换也
词类问题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相关研究汗牛充栋,词类转化问题则是焦点所在,长期以来聚讼纷纭,成为学界难题。王冬梅著沈家煊主编的《汉语词类问题/语言学热点问题研究丛书》从名动分立和名动包含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词类观出发,围绕兼类词问题、名物化问题、“中心扩展规约”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定语和状语、宾语和补语的纠葛、单双音节等问题,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介绍相关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概括前贤取得的成就,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矛盾之处,力争对词类转化问题有个全面而又清晰的认识,明确未来词类研究的方向。
本书包括三部诗词韵律作品。《佩文诗韵》,清初编定,为当时士子科考作试帖诗 的官方韵书,韵部即“平水韵”的106部,所用的数据是金、元以后作诗用韵的根据,至今仍为广大创作近体诗者所惯用。《词林正韵》三卷,清戈载著,根据《广韵》206部,共19个韵部。戈氏的分韵虽是归纳、审定,但其结论却多为后人所接受,奉为圭臬,成为填词者 之韵书。《中原音韵》,宋末元初周德清所著,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以韵书形式,把曲词里常用作韵脚的5800余字,按读音分类,编成曲韵韵谱。韵谱分为19韵,每韵又分阴平、阳平、上、去四部,而入声全部派入平、上、去三声。每一类以“每空是一音”的体例分别列出同音字组,共计1586组。第二部分为《正语作词起例》,是关于韵谱编制体例、审音原则的说明,及北曲体制、音律、语言和曲词的创作方法的论述等。
《咬文嚼字》杂志2012年度精装合订本。《咬文嚼字》1996年创刊,关注社会语言应用现状,以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传播语文知识为宗旨。读者对象是编辑、记者、校对、广告从业人员、文秘、节目主持人、教师、学生以及一切使用和关心中国语言文字的朋友。杂志注重针对性、知识性、可读性,内容深入浅出,文字清新活泼。“人人看得懂,个个用得上”,在同类刊物中,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漫画图解英语单词六大特色 6种漫画表达单词 人物 动物 表情 动作场景 故事 2160个高频单词 满足99% 日常、考试需要 30个难易LIST 根据水平,自由选择 新锐画师 英语专家 地道英文思维打造搞笑英文漫画 丰富用法,地道例句 9宫格排版 缓解眼疲劳 兼治强迫症 附赠1个INDEX学习手册 2160个单词A-Z 学习更系统,条理更清楚
.
这本《汉语历史语法散论》选编了大大小小二十四篇文章,是笔者从事语言学研究的部分心得体会。从内容上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六组。组收录四篇文章,主要是对中古汉语整体或某些重要语法词汇现象的研究。第二组有五篇文章,是对专书专文中语法词汇问题的探讨,对象也主要是中古汉语。第三组选收的三篇文章,是对上古汉语中几种语法现象的历时或共时的阐释。第四组中六篇文章是笔者读书后的体会:一篇是奉读先师洪诚先生历史语法研究论著的心得,另五篇则是为几位学弟中古汉语语法研究专著赘述的序言。第五组只选了两篇文章,对《世说新语》一书的文化价值作了考察。第六组的四篇文章较杂,篇是对“浅易文言文,”的界说,后三篇则是对某些词语的形成、应用以及对古代汉语教学与教材的思考。
1917年克利福德·查泰莱请了一个月的假回业与好完婚,蜜月后又回了佛兰德点场,可六个月合他就伤残了……
本书围绕外语(特别是语法)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带领读者广泛、深入地展开讨论,解答各种疑问,既有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探讨,又有作者自身丰富教学经验的总结,同时还介绍了众多外语教师的教学体会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大量的研究成果。本书视野宽阔,作者提出的许多观点和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在语言上,本书深入浅出,避免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可读性较强。作者借助“教师之声”、“研究与反思”等形式,与读者时时展开互动,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那些有志于语言教学研究而苦于摸不着途径的读者指明了方向。 本书可以分成3大部分:部分(1~2章)主要从宏观上阐述语言观与语言教学的关系以及作者的新语法观;第2部分(3~7章)从语言的动态、语言的形式、意义和使用,规则和道理,选择的语法,话语的语法这5个
收录短文180篇,论及近2000个词语;立足实用,而不离规范之本;广列古今用例,分析、讨论致混致误现象;注重知识性,力求趣味性,提高可读性。
本书用丰富的资料、浅白的语言,讲述了古汉语词汇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词汇的历史发展、构成,词的书写形式,词的引申义,演变的规律,以及怎样学习古汉语词汇等问题。 本书信息量大,知识结构合理,并努力反映当代学术界的科研成果。
本书以湘西苗语矮寨土语(以下简称“矮寨苗语”)为研究对象,以参考语法为理论指导,借助自己对母语的语感和田野调查所收集到的10余万字的语料,对矮寨苗语语法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共时描写与分析。全书共分为九章。章“绪论”,主要介绍了“苗语和苗语系属”以及“矮寨镇的苗族及其语言生活”。第二章“苗语语法研究之概况”,对苗语语法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梳理。第三章描写矮寨苗语的音系。第四章至第九章描写分析了矮寨苗语的词法、句法以及句类。 本书既力求做到不遗漏重要的语法事实,对语法事实进行全面描写,又能够针对有特点的语法事实进行深入分析,在语法描写的系统性和微观性上比前人有所提高。
陈明富所著的《中古汉语比较类形容词谓语句研究》综合运用认知语言学、配价语法、三个平面语法等相关语言学理论知识,在穷尽调查两百余部古籍的基础上,从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角度对中古汉语比较类形容词谓语句进行了详尽考察。除绪论外,本书共分五章,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研究,即比较项、比较点、谓语形容词、级次状语、量性补语、句式类型。 本书的主要特点有:将句法成分与句式类型综合起来研究;将平比句分为异同比与相似比两种类型;注重历时研究;注重理论阐释;数据统计工作细致扎实。
每一个词的背后郜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故事,每一个俗语的形成都记录着一段历史生活。在故事中r解词汇的历史、典故、深意,使你成为一个更懂表达和倾听的人。《中华词源(超值金版)》精选汉语中妙趣横生的近千个历史典故,可以让广大读者朋友充分体会词语的奥妙,了解历史的真相。为完成《中华词源(超值金版)》,我们参考研究了大量专业书籍,从人类灿烂的文明中撷取最光辉、最耀眼的词语典故一一辑录在此,希望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词语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