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1986年作者在华盛顿大学所作年度院系讲座的结集,旨在系统地回应同时期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中的启蒙辩证主义“元叙事”。作者通过探讨与反讽相关的事物,对西方观念史进行了纲要性的梳理,将反讽从一种单纯的修辞手法阐释为一种哲学构型。作者在历史语境中将反讽标定为当下的不断“自我指涉性”,引出了一系列从浪漫派到后现代的“现代性的反讽话语”——“反讽主义者知道没有真理,如今必须完全不同地扮演哲学的角色。”
本书囊括了生成语法研究领域40年的理论发展,不仅详细叙述了早期的规则系统以及中期的原则系统,还对后期的zui简方案有所涉略。全书共有八个部分,包括生成语法学的科学性质及哲学基础、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规则及规则系统、表达式及表达式之间的关系、限制及限制的作用、原则及原则系统、语类的沟通及语类的分解、运算系统及系统的精简等。且附缩略语表、术语英汉对照表、主题和人名索引等,便于学习查找。这部描写生成语法发展历程的著作面世以来,备受好评,被称为zuihao的生成语法学习入门书。
本书包括三部诗词韵律作品。《佩文诗韵》,清初编定,为当时士子科考作试帖诗 的官方韵书,韵部即“平水韵”的106部,所用的数据是金、元以后作诗用韵的根据,至今仍为广大创作近体诗者所惯用。《词林正韵》三卷,清戈载著,根据《广韵》206部,共19个韵部。戈氏的分韵虽是归纳、审定,但其结论却多为后人所接受,奉为圭臬,成为填词者 之韵书。《中原音韵》,宋末元初周德清所著,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以韵书形式,把曲词里常用作韵脚的5800余字,按读音分类,编成曲韵韵谱。韵谱分为19韵,每韵又分阴平、阳平、上、去四部,而入声全部派入平、上、去三声。每一类以“每空是一音”的体例分别列出同音字组,共计1586组。第二部分为《正语作词起例》,是关于韵谱编制体例、审音原则的说明,及北曲体制、音律、语言和曲词的创作方法的论述等。
《辞海》是以字带词,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辞典。1936年由中华书局初版于上海。之后,在建国三十周年、四十周年之际分别出版了《辞海》1979年版和1989年版。这两版《辞海》各有三卷本、缩印本、增补本和按学科编印的分册。其中,三卷本和缩印本发行五百余万部。1992年,上海辞书出版社与东华书局合作,在地区出版《辞海》(1989年版)。1993年,《辞海》获首届国家图书奖奖--荣誉奖。《辞海》(1999年版)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以新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本版篇幅较1989年版略增,条目有大量修订,主要是反映外形势的变化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弥补缺漏,纠正差错,精简少量词目和释文。本版新增彩图本,配置一万六千余幅图片,版式也有革新,分为四卷,另加附录、索引一卷。同时,继续出版普及本(三卷),并在此基础上
窝尼话属哈尼语豪白方言,语音、词汇、语法与其他方言相比,有一些独特的特点。语音方面,辅音有清擦音 ?,唇齿音f、v,韵尾n、?,以及舌尖后音t?、t?h、?、?。元音没有紧音。5个声调,基本声调为55、33和31,53调常见于句尾,13调常见于变调。词汇中保留着一些哈尼语较底层的词汇,也有较多汉语和彝语借词。语法方面,句法标记比较丰富,助动词与否定副词的语序与其他方言不同。本书对窝尼话语法进行标注,以揭示其特点。
本书从语言的实用性出发,对汉语语法本身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过 在现代汉语中是动态助词的重要成员,探究其来源与语法化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运用语法化相关理论,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层面对 过 的语法化过程与动因等进行了描写与解释。全书共七章,除绪论部分对助词 过 及语法化理论研究进行总结之外,主要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探讨了完成体 过1 、经历体 过2 的语法化历程、语法化路径及其语法化动因与机制,并分析了 过1 和 过2 之间的差异;(二)考察了汉语完成体貌系统成员的更替变化及其对完成体 过1 的影响;(三)考察了古汉语中与 过 相关的 V 过趋 、 V 过结 、 不过X 和 X不过 几种句式。
汉语词汇伴随中华文化走过几千年的辉煌历史,如空气一般存在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因其司空见惯,故而少有人探究其辗转演变。本书即从词和词义、词义变化、词义关系、名称的新陈代谢、汉语词汇的变迁与社会发展五个方面,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简要概述汉语词汇从古至今的流变过程。 这过程漫长悠远,其轨迹亦是纵横交错,正如流水汩汩向前,看似散漫无章,实则有源可溯。作者力图提供一个大致的线索或者说提示,引读者身临汉语言神奇有趣的世界,一窥汉语词汇的“前世今生”。
《逻辑缀词理论与汉语特殊句式句法解构》中研究在继续沿用Chomsky的“逻辑缀词”和“匹配成分”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对其理论进行修补,构建了逻辑缀词理论的新框架,并尝试在新的理论框架下对汉语中许多特殊的句式做出解释。
《碛砂藏》是当今最为常见的一部宋元私刻藏经,附载了大量随函音义。《 隨函音义研究》首次对其随函音义进行了系统整理,发掘其在佛教文献学及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价值,有助于学界进一步重视和利用这类汉文佛教材料,亦有助于今后通过佛经随函音义以了解佛教文化的传播和民众佛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动结式是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语法现象,本书以短语型动结式作为研究对象,在事件结构理论的框架下,使用实验的方法,考察 汉语水平的英语母语者对11类动结式的习得情况。本书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理解动结式中的致使关系比理解参与者角色及其关系的难度 大;(2)在理解和产出有位置变换动结式时,学习者没有加工参与者角色中的动作对象;相反,在理解和产出无位置变换动结式时,学习者对动作对象进行了加工。
汉字自创造之初,就充满了灵性。揣摩先人造字的初衷,你会发现,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某个字可能有着意想不到的原始意义。每一个汉字都有生命,每一个汉字都有故事,每一个汉字都有意义。书中,作者不光追溯汉字的源流和演变,讲述汉字的造字本义,解析意义相近、相反的两个字的异同,还进一步深入阐释汉字背后蕴含的人生道理。全书共分九章,重点讲解了464个汉字,232个词语,内容涵盖生老病死、吃穿住行、道德法度等物质和精神的方方面面,通俗易懂,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读本。触摸中华文脉,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真正认识并吸收中华祖先的智慧,就从本书开始。
《黎锦熙先生纪念研究丛书:词与短语区分的理论与实践》对现代汉语词与短语的区分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专题研究,主要内容为:(1)明确提出了现代汉语“词”的典型特征:结构稳固、意义凝聚、音节适长等。(2)以包含近9万个信息处理用分词单位的大词表为基础,实现了研究对象的“量”的突破。(3)在人工标注的基础上,对词或中间状态的结构、意义、音长、频率等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实现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4)在认知语法、词汇化、统计分析等新的语法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对现代汉语的“词”的特征重新进行了理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