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句子的焦点结构和语义解释》从焦点结构理论的角度,讨论汉语几个功能词语及相关结构的语义解释问题。这是作者继汉语配价和论元结构研究之后,对于汉语语义问题的另一个研究侧面。《汉语句子的焦点结构和语义解释》的主体部分是国家社科基金支持项目“汉语句子的焦点结构和语义解释”02BYY033,2002—2005)的结项成果。
人们如何使用语言与理解含义,牵涉的层面不仅只是词汇本身的意义与组合词句的意义而已。尤其是对话中的语言使用,由于涉及多人之间的沟通,因此对万事万物的感官与感觉,事物发生的逻辑关连性,语言使用者的共有知识以及彼此是否有共同的信念等因素都必须一并考虑,才能确保对话能如愿如理的进行。形式语义学将词句的语言含义以符号与运算,定义定理与规则,也同时把词句间的篇章相关性呈现出来。这是很好的方法。解析篇章结构的理论(Hobbs 1985, Grosz and Sidner 1986, Mann and Thompson 1988, Kamp and Reyle 1993 etc.)应用在对话语体时,有时缺少能动态调整的弹性。本书所提出的语段篇章表述理论(Segmented 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y, SDRT) 是篇章表述理论(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y, DRT) (Asher 1993)的延伸。也是一个能与动态语义理论架构相结合的形式逻辑理论,定义清楚而
本书和《文言虚词》稍有不同,讨论的范围比较广泛,有时也较深入。因为例句有译文,初学者也还可以看得懂,想深入一层研究的也用得着。本书选择了百多个虚词,虚词中的多音词附于主要虚词之下。虚词的用法,不仅限于常见的;比较难解的,或者容易误会的,也顺便讲清楚。一个虚词有几种意义和用法,尽可能作明确的交代。 这本书有些提法和用语和我过去的书有所不同,我将另写一本书来论述它。因为本书只讲虚词 ,不是全面讲语法,更不讲语法理论,不便涉及。
台湾的南岛语是丰富的宝藏,李先生大概是做田野调查的位中国学者。1856年发表《邵语记略》。日本学者早就研究台湾的南岛语,中国学者继李先生之后做研究的有董同龢先生,后有李壬癸,都有可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