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语篇类型和语篇结构出发,综合运用篇章语法和文章学的理论与方法,考察叙事语篇、论证语篇、说明语篇、新闻报道、新闻评论中的复句使用情况。叙事语篇、论证语篇、说明语篇是三种基本语篇类型,新闻报道隶属于叙事语篇,新闻评论隶属于论证语篇。基本语篇类型与下位语篇类型相结合,有助于更加清晰地展示宏观语篇对于微观复句的影响。本书围绕篇章结构及其凸显等级、语篇类型和结构以及 前景 背景 与复句运用等问题展开。
过 在现代汉语中是动态助词的重要成员,探究其来源与语法化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运用语法化相关理论,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层面对 过 的语法化过程与动因等进行了描写与解释。全书共七章,除绪论部分对助词 过 及语法化理论研究进行总结之外,主要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探讨了完成体 过1 、经历体 过2 的语法化历程、语法化路径及其语法化动因与机制,并分析了 过1 和 过2 之间的差异;(二)考察了汉语完成体貌系统成员的更替变化及其对完成体 过1 的影响;(三)考察了古汉语中与 过 相关的 V 过趋 、 V 过结 、 不过X 和 X不过 几种句式。
本书标注的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城的藏语,属于藏语康方言。甘孜话在古代藏语的基础上已有较大程度的发展。从音系的角度看,复辅音声母简化,辅音韵尾简化,发展出较为稳定的声调。从词汇的角度看,有继承,有借用,也有创新。从词类的角度看,量词在古代藏语的基础上已有发展。从形态的角度看,逐渐发展出一套较为完善的范畴标记。从语序的角度看,甘孜话是动词居尾型语言,常见的无标记语序为SOV。
自1986年出版以来。《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已成为欧美文化人类学乃至其它社会人文科学研究和理论反思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著名结构主义人类学家施赖德(Schneider)说:“这是一本出色而非常重要的书……它不仅是一本关于人类学的书。还是一本全面体现了当代学术气氛的作品……”
《汉语语法化的诱因与路径》收录江蓝生1984年至2016年有关文章13篇。文章依据古代白话文献和现代汉语方言资料考证若干实词语法化的动因、机制和路径,综合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因素,追溯虚词的来源和演变义理,既反映了汉语语法化与世界其他语言的共性,又突出了汉语的特色,具有原创性。
本书是由多学科专家共同编写的词汇手册,涵盖了听力学、言语语言学、康复学等与听力言语语言康复相关的近两千个词汇,特别包括了听力语言康复中涉及的新技术、新理念,对于相关专业人员是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窝尼话属哈尼语豪白方言,语音、词汇、语法与其他方言相比,有一些独特的特点。语音方面,辅音有清擦音 ?,唇齿音f、v,韵尾n、?,以及舌尖后音t?、t?h、?、?。元音没有紧音。5个声调,基本声调为55、33和31,53调常见于句尾,13调常见于变调。词汇中保留着一些哈尼语较底层的词汇,也有较多汉语和彝语借词。语法方面,句法标记比较丰富,助动词与否定副词的语序与其他方言不同。本书对窝尼话语法进行标注,以揭示其特点。
《元杂剧用韵研究》以现存元代一百五十六种杂剧的所有曲子作为研究底本,通过排比同曲牌曲子并辅以各种曲谱确定曲子韵脚用字,同时对照同时代的《中原音韵》,分析归纳韵字的韵部,展现了元杂剧记录的语音面貌及其与《中原音韵》的复杂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元杂剧各韵部的用韵尤其是出韵现象及其原因进行穷尽式探究。为使结论更加富于可信性与科学性,本书编者赵变亲把元杂剧与同时代的元散曲和略早于杂剧的诸宫调进行用韵上的比较,不仅论证了元代的实际语音状态,同时也发现了语音发展变化的一些规律。另外,还专门讨论了入声问题。书后附录了现存一百五十六种元杂剧的所有曲子押韵字表。
语法化理论是普通历史语言学的 发展。该理论强调从语言的内部寻找语法发展的动因,注重分析一个新语法现象的具体发展过程,并全面考察新语法手段的出现对业已存在的语法系统有何影响。我们在分析问题时,特别重视从词语的语义特征、人类认知、篇章组织、使用频率等角度探求汉语 新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我们还注意从人类语言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角度,探讨汉语的有关现象,力求从 宽的视野来概括和总结汉语的发展规律。从系统的观点探求语法的发展,把个别现象的演变放在整个语法系统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注重功能相同或者相近的多个语法手段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