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知识和运用》共七章,包括概说、词类、短语、句子、复句、句子常见的语法错误和标点符号的运用。全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对汉语语法中的基础知识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和说明,同时对重要知识点给予明确的分类依据和形式标准,对易混淆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和辨析。该书用例来源广泛,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展示了汉语语法现象的丰富性,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知识,更好地运用汉语语法规则。可供广大师生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使用。
语法、修辞、逻辑都是有益于写作的基本知识,这三者的结合是重多语言学家和逻辑学家都想实现的愿望。基于此,《逻辑 语法 修辞(第2版)》做了些尝试,把逻辑、语法和修辞结合起来研究。这样,从逻辑方面说,既可以把逻辑应用于语言来研究,也可以从语言概括出逻辑来研究;既可以用传统逻辑方法,也可以用现代逻辑方法来研究;还可以从不同学科中结合语言表达的实际,寻找结合点,进行规律性的探索。
朱德熙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朱先生的《语法讲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法答问》、《语法丛稿》等论著是科学的汉语语法理论的经典,是指引编者周国光和张林林进行汉语语法研究的指南和灯塔。这本《现代汉语语法理论和方法》是周国光和张林林多年来学习朱德熙先生论著的心得和体会。书本阐述了现代汉语语法的理论及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关于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的理论,现代汉语词类理论,句法同构理论和句法结构系统,关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理论,句法结构二重性理论,关于指称、陈述、修饰的理论,汉语语法本位理论,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语义格分析,语义属性分析,语义指向分析。
吕叔湘先生早在1963年便撰文指出汉语音节数与语法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在很长时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汉语韵律与语法之间的关系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们将国外相关理论与汉语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不仅发掘了不少汉语音节数目与语法相互关联的新事实,提出了重音理论、松紧像似、音节像似等解决方案,而且加深了人们对汉语及汉语语法特点的认识。本书以大家讨论较为集中的几类语言事实(不同句法结构的单双音节搭配倾向、OVN类复合词等)为切入点,旨在系统梳理前人在汉语韵律语法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相关理论,分析各家优长与不足,力图使读者对汉语韵律语法相关研究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进而推进汉语韵律语法研究的发展。
本书是汉语句法语义研究的一部分,得到*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2000年重大项目“现代汉语语义知识的形式化模型及语义分类系统研究”和2006年重大项目“大规模中文树库建设及其应用研究”(项目号是:06JJD740001)的经费支助。
本书通过对王念孙《广雅疏证》中的同义词、反义词、同源词以及动植物名词“异名同实”现象等词汇词义问题的全面系统研究,旨在从一个新的角度客观展示《广雅疏证》的词汇词义面貌及其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广雅疏证》从清代至今在词汇词义等方面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广雅疏证》中的词汇词义现象,正确认识王念孙及其《广雅疏证》在汉语语言学史上的历史地位,拓展《广雅疏证》的研究视野,建立科学的汉语词汇史和现代汉语词汇学提供一些经过整理的实证材料,经过阐述论证的有价值的术语、原理和结论以及可资借鉴的理论和方法。
《元杂剧用韵研究》以现存元代一百五十六种杂剧的所有曲子作为研究底本,通过排比同曲牌曲子并辅以各种曲谱确定曲子韵脚用字,同时对照同时代的《中原音韵》,分析归纳韵字的韵部,展现了元杂剧记录的语音面貌及其与《中原音韵》的复杂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元杂剧各韵部的用韵尤其是出韵现象及其原因进行穷尽式探究。为使结论更加富于可信性与科学性,本书编者赵变亲把元杂剧与同时代的元散曲和略早于杂剧的诸宫调进行用韵上的比较,不仅论证了元代的实际语音状态,同时也发现了语音发展变化的一些规律。另外,还专门讨论了入声问题。书后附录了现存一百五十六种元杂剧的所有曲子押韵字表。
形式语义学是逻辑与语言交叉研究的产物,是在逻辑框架内构建的关于自然语言的语义学。形式语义学根植于逻辑学、哲学、数学、语言学等好几个学科,其显著特征是运用逻辑和数学的形式化方法去研究自然语言的形成规律。高芸编著的《形式语义学研究》介绍了经典形式语义学理论的两个重要代表一一塔斯基真值语义理论和蒙太格语法,描述了动态语义学理论一一话语表现理论,着重探讨了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对汉语复句、句群研究与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本书用分段式话语表现理论对汉语话语语义进行分析,为汉语形式化问题作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希望更多的汉语语义问题会得到更妥善的解决 显示部分信息
本书分为“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成语中容易用错的字”两个部分。其中,“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分为多音误读、声旁误读、形近误读三个板块。“成语中容易用错的字”分为字形相近,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误用;字形相异,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误用;字形相近,读音不同的字误用三个板块。各部分按照成语首字笔画排列,笔画少的在前,多的在后。笔划数相同的,按照起笔笔形横、竖、撇、点、折的次序排列。 本书共计收录易错成语1000余条,由于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可能也是容易用错的字,所以前后两个部分会有少量重复的成语词头出现,但是侧重点或者辨析的字词会有所不同。
审定科技术语,搞好术语学建设,实现科技术语规范化,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实现科技现代化的一项支撑性的系统工程。 这项工作包括两个方面:术语统一工作实践和术语学理论研究。两者紧密结合,为我国科技术语规范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术语学理论研究为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方向上的保障。特别是在当今术语规范工作越来越紧迫和重要的形势下,术语学理论对实践工作的指导作用愈来愈明显。可以这样说,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对术语规范工作同等重要。
本论文集所收论文是从第六届汉语语法化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中遴选而来的。收入本集的论文多在这次会议上宣读过,会后又经过作者认真修改和反复润色。这些论文代表了国内语法化理论研究以及汉语语法化研究的*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王氏训诂字词固然广征博引,且大多精准到位,但终究没能在文字上形成如《淮南子杂志》卷末之古籍校读条例,对于今人阅读、理解王氏的著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高邮王氏四种汉语语义学研究》一书中,作者彭慧由现代语言学中语义学一门而入,对“王氏四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将父子二人在字词训诂上的成就,归纳入现代语义学的各个范畴内,系统阐发了王氏父子由于时代局限和著作体例限定而未及表达的汉语语词含义分析的方法和指导思想。
笔者李雅梅和乌国青年学者奥扎德先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编成这本《乌汉-汉乌熟语词条对照辑录》,是希望将汉语和乌兹别克语中的常见熟语介绍给两国人民,也可为中乌两国的友谊尽微薄之力。随着汉语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深度推广,掌握汉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本好的工具书将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帮助,而丰富多彩的熟语也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影响其学习态度,为汉语的深度传播搭桥铺路。同时,我国人民也可以通过此书了解乌兹别克民族的风土人情、宗教思想以及乌兹别克人独有的幽默与智慧。
这是一部实用性、学术性兼备的文言虚词专著。 本书选收了文言常用虚词122个,每个虚词独立成篇,每篇都包括虚词图解、用法溯源、用法表解、用法辨析4个部分。“虚词图解”是先摆出该字的本义或基本义,然后标出它的引申、虚化、假借义及其用法,从而形成关于该字词类、词义及用法的演变图;“用法溯源”实际上是对演变图的文字说明;“用法表解”是演变图的例证,例句多采自中小学教材或常见的文言文;“用法辨析”则从该字的使用实际和读者的理解实际出发,提出一些容易引起混淆或值得注意的问题。 “用法溯源”是本书独树的一帜,具有鲜明的学术见解。
《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内容简介:不仅对人类和历史文明影响巨大,也改变了无数人的生命,它指示人应当按照怎样的方式来生活。但因其篇幅巨大(66卷),一般人在借鉴学习时不容易把握重点,在生活中碰到具体问题,常不知所措。真应验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古语。其实,里的很多箴言警句简明有力,用不着太多人意的解释,许多经文历来令人喜爱,称为“金句”,值得珍藏在心,回味默想,受益终生,是人生真正的财富。甚至一节经文就能改变一个人的生命,终生受用不尽。 《脚前的灯,路上的光》把基督徒喜欢和熟悉的金句,按系统和专题加以编选,汇集成书,共分7大方面,52个专题,500句金句,比较全面地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一目了然,方便大家熟读咏诵,并在生活中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