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是汉语方言较多而且复杂的省份。汉语七大方言中的粤方言和客家方言以广东为大本营,而属闽方言的潮汕话在广东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粤方言分布在广东的中部、西部以及广西的东南部;《广州话、客家话、潮汕话与普通话对照词典》客家话以梅县为代表。
1.符合全国学习国学、了解中华文化的潮流和趋势;2.满足近年因“汉字热”带来的市场需求;3.图文结合,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可读性强;4.《汉字图解字典(精编本)》收录1000个有代表性的常用汉字,亦可作为儿童识字启蒙读物,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汉字的理解记忆。
慧苑《新译大方广佛花严经音义》是今存V一的单经音义,约成书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前后 ,约八十余年后为慧琳音义收録。慧苑书就《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中的难字僻词注音释义。慧苑通晓梵文唐言,精通音韵训诂,他广引内、外典籍,其注音释义具有文字、音韵、训诂、辞书等多方面的价值。《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校注》对慧琳和慧苑的异文进行了分析,对学者了解慧琳和慧苑语音系统提供了材料;书稿对梵文译音成分注明梵文源词的拉丁文转写,找不到源词的也加以说明;对慧苑引文进行了校勘;并且标注了异体字、俗字、古今字等信息,读者还可以管窥汉字发展源流。
《语词和对象》是W.V.O.蒯因继《从逻辑的观点看》之后关于语言哲学的一部系统的论著。作者以语言的社会性为出发点,从主体与对象的刺激-反应关系和机制对语词、语句及其意义做了经验主义的发生学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儿童的语言习得、全然陌生语言的“翻译”和翻译的不确定性、语词的刺激意义和刺激同义性等重要的概念和学说。书中对牛津日常语言哲学多有批评,充分运用和发展了形式语言的逻辑分析方法(“义释”、“语义上溯”);对各种指称的语言手段的暗昧性的根源及其解决方案做了细致的讨论。《语词和对象》较以前的著作更明确、深入地阐述了作者在物理对象和心理对象问题上的物理主义观点及关于抽象对象(类、数学对象)的柏拉图主义观点。
在藏语写卷中,有两种比较特殊的卷子。一种是用藏文在汉字旁边注音的,称为"对音本"。一种藏文或部分是汉文的音译,称为"音译本" (或"译音本")。这种对音本和音译本的写卷,对于研究古代汉语的语音、汉语史、汉语方言和音韵学;研究古代藏语的语音、藏语史和藏语方言,都是极为宝贵的材料。
《文献与文字研究丛书:古今官职诠释》以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时的《历代职官表》为纲,加以增删,然后和当代公务员职级进行了比对。删除的是历史上存续时间相对较短、统治范围未及全国的朝代,又将两汉合为汉。保留了三代、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共十个历史时期。增加了每表所列职官的职掌和建置沿革。
当前语文教学脱离作品的顽症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有日益扩散之势。无效分析已成为制约语文水平提高的瓶颈。而对作品的有效分析则是检验语文教师是否的试金石。有效分析的美妙在于:既展示独特的视角,给予方法上的可操作性的深刻启示,引发思维的震荡,同时分析文章本身也给人以美的享受——罗兰·巴特在淡到文论时曾说:“尼采要求事物的粗略形态以感知这种精微的生成”。
本书不以“语境学”名之,而着得于书名所示的“语境研究”。作者认为,一门新学科的建立是需要对其本体做深入细致的之后,水到渠成地形成的。本书主要着眼于语境本体的研究,重点是语境的性质、构成、分类等内部关系和语境的功能、与话语和语用主体的关系等外部联系,还涉及语境与语言运用、语文教学的关系等。 本书是在10年的积累和广泛吸收前辈时贤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写成的,其中的总分内容曾先后在有关刊物上公开发表。此次正式出版。 本书曾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的立项和经费资助,并得到浙江省“省级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金”资助。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语用学的专门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语言学导论认知语言学日语教育等课程的辅助教材使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书以词形为框架,共分为18课,分别说明了古典日语形容词动词助动词助词等的用法,后附5课作品鉴赏,让学生能对日本古典语法有更感性的认识其中,每课后都有适量练习,方便学生熟悉记忆所学内容作品鉴赏部分则附有现代日语译文汉语译文和作品介绍,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学习日语
《说走就走翻开就用旅游英语会话》包括五大章节和两个录,内容为去英语国家旅游需要用到的会话和单词,涵盖交通、住宿、美食和游乐等各类常用主题。每一章节下细分成数个单元,每一单元包括对应的会话和单词,书中还穿插了旅游知识。两个录提供了表达情绪的会话和20个关键句型。
《文言文基础知识问答》以132个问答的形式,解答文言文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构成了包括音韵、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各方面基本知识的知识体系。是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很好的入门读物。《文言文基础知识问答》曾于90在本社初版,2002年重版,多次重印。
本书是梁银峰先生的博士论文,全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绪论、泛动补结构形态先秦(含秦)、动补结构的酝酿期两汉、动补结构的萌芽期魏晋南北朝、动补结构的普遍运用期隋至宋金、动补结构的成熟期元明清等。
《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的读者应该是具有基本的汉语语言知识的人,包括有志于钻研汉语语法的大学生、攻读现代汉语语法专业的研究生、从事汉语语法教学的中外学者。《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的编写目的是扩大读者的眼界,加深他们对汉语语法的认识,以利于理解和分析。通常认为,描写语法是断代的,而非历代的;系统的,而非局部的;记述的,而非解释的。我们是遵循这样的框架来进行编写的。 现代汉语有广狭两种含义。广义的包括各地方言,狭义的指全国通用的语言,即普通话。我们指的是后者。 系统的描写要求说明语言中大小单位的特点以及各种结构之间的联系。《现代汉语描写语法》采取的是分专题论述的方式。每个专题自成系统,综合起来是整个语言的语法系统。这样安排多少带有“语法手册”的性质,便于读者根据需求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