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浙大中文学术丛书”之一种。本书是王云路多年来研究汉语词义学论文的结集,集中于汉语词形的演变、结构的演变、词义的演变,其间联系千丝万缕,关系错综复杂。本书收录共二十余篇。结构通常是对复音词而言,而汉代以来,复音化是词语结构的主要形态和发展趋势,是词义演变的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不同的组合结构表达不同的含义,同一结构也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都需要我们通过语境细细分辨。这些论文大多发表在《中国语文》、《文献》、《古汉语研究》等权威与一级期刊发表。这次结集出版,更能集中给学界以重要的启示。
《浙学与现代文明》丛书之一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白话文献与吴语语法专题比较研究”(18BYY047))研究成果。明清白话文献与现代吴语的语法研究各自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把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成果则相对薄弱。本书稿主要研究吴语语法的历时演变,细致考察明清白话小说、戏曲的语法现象,充分利用传教士文献、契约文书等,并与其他方言、南方民族语言、海外华人社区方言等进行共时比较。与同类成果相比,本书稿有如下几点特点:(1)理论色彩浓厚:如类型学、语法化、认知语言学、接触语言学等理论。(2)纠正了一些错误认识:对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认为“为因”等明代白话小说中使用的词语在《红楼梦》中已消失,进行了更正补充。(3)充分挖掘新事实:比如明清白话文献的一些拟声词,但音未明,本书进行了补充。
《汉字中的身体密码》系统地选择了一组与人的身体相关的字作多维视角的演绎,据此分析了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和深层心理,既深化了对文字的理解,也让人领悟到字以载道的神奇力量。 通过汉字中的身体密码来谈论中国人的历史、文化和心理,可以说是角度独特。 《汉字中的身体密码》是深度心理学、汉字语源学和身体人类学三维关系的有机结合。 《汉字中的身体密码》既有深度又耐人寻味,令读者回归文化本源。
敦煌佛经音写卷有迻录玄应、可洪音义上的注音,有征引传世文献上的注音,也有抄经人自己所作的注音。总的来看,敦煌佛经写卷上的注音不如传世文献规范,受通语的束缚相对较少,更能反映语音的实际变化。本书全面描述敦煌写卷佛经音的状况,分析其注音形式、功能等,在前人整理的基础上对它作了续校勘,并考证了它的来源,在考证的基础上,将它分为三类,并一一对其进行语音分析,发现佛经音的主体仍是沿袭汉唐以来的读书音系,但反映时音、方音、古音、民族语音、文化语音的现象较多,其中的方音现象与今西北方言关系密切。总之,它们在中古音、方言史等研究上有重要价值。
《中国现代语法(精)》收人王力先生的专著《中国现代语法》,这是《马氏文通》以后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是由一部书发展而来的,原来是1940年度王力先生在西南联合大学所编的一部讲义,那时就叫做《中国现代语法》。后来根据闻一多先生的建议,把它分为两部书:一部专谈理论,即《中国语法理论》;一部专讲规律,即《中国现代语法》,并于1943~1944年由商务印书馆分上、下册出版。1954年中华书局用原纸型增订重印时(后称“中华本”),王力先生写了一篇新版自序,并将西南联大讲义的三篇附录补人。1985年商务印书馆根据中华本重排,并请作者校阅一过,合为一册出版(后称“商务本”)。
本书是一本方法论教材,主要针对大学翻译教学,也可以在继续教育培训中介绍给职业翻译人员;对翻译感兴趣的翻译教师、大学生和其他读者能从本书中得到启发。 本书旨在提出一整套合理的教学法,讲解并演示翻译程序。本书借助相对简单的概念和模式,以渐进方式系统地介绍职业翻译的方法和原则。 本书中的众多实例主要为教师提供参考,他们可根据自己拥有的材料资源选择非文学类文章在翻译课上使用。
《吴语百年面貌与变化研究——以嘉兴吴语为例》是一部尝试运用文献搜集法、语言对比、统计等方法来描写吴语方言面貌及发展趋势的语言学专著。 本书在前人研究和本课题田野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将吴语分成近代、现代、当代、新世纪四个时期吴语,对其进行了描写分析,从而展示了吴语百年面貌与演变过程,为百年来吴语语音史和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历史语言体系,对恢复重现一个世纪以来吴语地区的语言面貌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民族交往的语言学考察研究(编号:19YJC740002) 本书聚焦语言接触,利用吐鲁番出土文书并辅以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物,采用历史学、文献学、语言学方法,一方面从语言学角度考察汉语与周边语言的相互借用和影响;另一方面从民族学角度解析语言所折射的民族关系及其特点。总之,在民族交往的历史大背景下考察语言接触,又从语言接触反观历史,宏大叙事与细节考证相结合,相得益彰。
《高跟鞋及其他有趣的东西――符号学导论》是一本符号学的普及读物,内容引人入胜。作者马塞尔?达内西虚构了一个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男女约会场景,并借此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意蕴丰富、兴味盎然的符号世界。从、高跟鞋到广告、流行文化、电视和网络文化,从日常生活系统到时下热门话题,《高跟鞋及其他有趣的东西――符号学导论》运用符号学理论对诸多有趣的事物进行了抽丝剥茧式的解码,其目的就在于说明我们生活在一个符号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世界中,符号的存在源于人类对意义的追寻,符号的意蕴丰富源于生活的趣味无穷。从某种意义上说,符号学的宗旨与其说是探究符号的意义,不如说是探寻生活的乐趣。
《图书馆经典文库:文心》是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特为中学生诸君运用他们多年教导中学国文的经验写成的,是一本专讲读和写的书,设定的拟想读者是中学生,也包括教学环节另一端的中学教师,最初登载于《中学生杂志》,1934年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曾多次重印。 《图书馆经典文库:文心》以故事经营,具有戏剧性和情景教学的优点,在囊括“关于国文的全部知识”的同时,也展示了上世纪30年代前期的历史氛围,书中讨论的语文教学上的问题今天重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正体字回家——细说简化字失据》是流沙河先生晚年说文解字系列的收官之作,从音、形、意诸方面剖析简化字的无理、荒诞与霸道,对四百五十多个常用简化字失据的解析,准确有力、妙趣横生。如果说《白鱼解字》意在解释汉字造字之妙及蕴含的人文特质;那么,《正体字回家》则直击简化字不成立的命门,阐述恢复正体字的深厚文化理由。此书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语言的结构与运用》是一本普遍语言学入门教程,适合我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方向的大学生、研究生及语言学研究研读。本书的主要目标定位于帮助读者认识语言结构和语言在社会交往中的功能。 本书内容包括三部分:一、语言结构;二、语言使用;三、语言变化、语言发展和语言习得。本书虽然是语言学入门的教程,但是,它所提供的信息量非常大,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本书的另一特点是语言研究与信息技术结合。本书每章末尾都专门讨论计算机与该章内容相关的内容,除了提供常规的参考书目,还提供了丰富的、带注释的网络资源。本书深入浅出,例证丰富,脉络清晰,覆盖面广。作为语言学入门的书,作者并不只对语言学做具体的介绍,还注重语言学方法的介绍、前沿问题和研究成果的介绍,使学生和读者从系统地接触
本書爲2019年8月23-25日在北京大學舉辦的 從中古到近代:寫本與跨文化研究 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共收録二十七篇高質量的論文,包括《再談敦煌寫卷P.2001號及相關問題》《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 底野迦真方 寫本初探》《敦煌醫學卷子Дx00613 P.3287再考證》等。論文作者爲來自日本、德國、美國、加拿大、泰國和中國的專家學者。本書的出版有助於推動寫本研究全面而多維度的發展,爲進一步深化寫本學研究、逐步建構寫本學這門新的學科做出了積極的探索。
《医学论文写作与编辑统计学运用》以国际医学期刊中发表的高影响因子SCI论文为蓝本,总结了撰写和审读高水平医学论文所需要的基本功,从高水平学术论文的标志与写作要领、撰写高水平医学论文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如何从统计学角度审读医学论文三个角度展开论述,为希望撰写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生物医药学和临床科研工作者,以及医学期刊和出版社的编辑和审稿专家提供有力工具和有益参考。《医学论文写作与编辑统计学运用》适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等领域的学者、编辑、学生、教师、研究人员和医护人员学习和使用。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简介,文字与图像关系,网络中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电影、电视、表演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地理符号学,音乐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多模态识读理论等方面,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中国的应用进行探讨,并在最后进行了总结。全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新颖,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
《闽东古田方言研究》由序言、语音、词汇、语法、后记、录几个部分内容构成。语音方面,全面描写了古田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系统,以及变调合音等规律,并从共时和历史两个角度对古田方言音系进行考察。词汇方面,列出了古田方言各方面的常用词,并对其特征词进行比较。语法方面,详细介绍了古田方言的词类系统、构词法等,并分析了常见的句法结构如肯定句、否定句、被动句等。
《日语误用辞典》是一部学习日语、教授日语和研究日语的工具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所收录的170个语法都是日语学习者误用频率的,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所收录的2720句“误用例句”主要来自学生的作文、考试、及平时练习中的造句,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本书以语法的误用分析为主,对学习者误用的趋势和原因进行了说明。本书将“误用例句”分为“遗漏、添加、误构、混淆、位置不当、其他”等6类,从语法、母语干扰、教学法等角度探讨了误用的原因,并明确指出应该怎样修改。对“误用例句”的误用部分、订正例句的订正部分进行了字体加粗处理,使读者一目了然。本书通过分析误用例句,逐条整理出了每个语法条目的讲解要点,并提出了课堂上具体讲解和练习的方法,对广大的日语学习者和日语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目录索引双配置,条目清晰,
本套丛书仅就汉语中的交际礼仪用语、地名、色彩词、流行语等几种词语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在探讨中,既重视这些词语与传统文化的多种内在联系,语义演变与社会历史变化的关系,同时,也很重视这些词语在现代社会使用中所发生的许多新变化。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书的副词研究,全书总共有15个研究专题,分为15章;每个专题阐释一组特定的副词功能。以期通过三组互相关联的15项个案,多方面地揭示汉语副词的特征与功能、演化与转变,尤其是副词内部小类的联系与转化,本书有专门两章作了探究。对一些副词的特定功能和特殊用法,本书的也作了多角度的探索和多层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