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把萨义德的重要著作分为一系列 关键思想 ,这些驱动萨义德的问题会在他的作品的多个方面反复出现,类似地,也会在本书的多个章节中反复出现。 开头的两章是关于在世性的章节:首先是关于文本的;其次是关于批评家的。也许,爱德华 萨义德的文化分析的*重要的方面在于,尽管后结构主义主导了整个西方知识界,但他还是坚持对文本物质地处于世界的方式持一种坚定的、不时髦的看法。 第3章将讨论 东方学 ,这是萨义德很可能*为世人所知的那个概念和那本书。东方学展示了权力是如何在知识中运作的:西方 认识 东方的过程,一直是它对东方行使权力的一种方式。 第4章将讨论《文化与帝国主义》,这部作品是帝国主义文本的在世性这个观念的延续。关于西方的文化生产,至关重要的是在这些文化产品中呈现帝国主义的政治现实的微妙方式。该书
“思想的历史”系列《天纵圣贤》《彀中英雄》《绝地生灵》三种,结集了鲍鹏山用情最深也的文章,2006年出版后在读者中赢得了非常好的口碑。本书是作者重新修订后的合集。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从圣贤到文臣、从君子到小人、从英雄到隐士,作者为我们一层层打开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或高贵或痛苦的灵魂。 和那些肤浅的“心得”“感悟”完全不同,决非当今流行的一个故事加一段大而无当的虚夸议论的套路,鲍鹏山受人关注之处在于,他的文章“不敢虚构一言,不敢浪语一句”,不仅深深切入历史,更深深切入人性;不仅充满逻辑的力量、诗性的力量,更充满思想的力量。 他做的,不是枯燥的无聊的无趣的无用的所谓的“学问”。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化合古今,干净纯粹,尖锐犀利,幽默温情,包容了可供不同层面解读的诸多内涵,让我们每一个人都
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off),24岁时就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并去了哈佛大学任教。 32岁时发表了第一篇认知语言学论文,成为认知语言这门学科的创始人之一。 挑战语言学泰斗乔姆斯基,引发了语言学界的一场“战争”。 美国前民主党主席霍华德?迪恩竞选总统时的“语言教练”。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圣塔菲研究所科学委员会委员,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主席,认知科学学会理事会成员。 著述颇丰,其中《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各国语言学界广为传述;《道德政治》是霍华德?迪恩参加2004年总统大选时使用的竞选指导手册;《别想那只大象》则被认为是美国进步派的基本指南。
《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是由民国时期弘一法师编篡、迄今为止唯一的针对在家佛教信众的南山律学著作。为方便在家佛教信徒研习南山律学,作者节选了《备览略编》中重要的部分,分别作了注释、今译与评析,对南山律宗在家共修部分内容作了通俗易懂且细致深入的解读。
本书在事件结构的框架下对现代汉语判断性事件句法语义的同构性进行了研究,对判断性事件及相关句法现象进行了较为统一的解释:将所有含动词“是”的句子分析为由提升动词“是”及其子事件构成的判断性事件,对判断性事件(包括其特殊形式)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和信息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考察,对判断性事件与叙述、描写性事件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行了揭示,将事件结构理论的运用范围从对叙述、描写性事件扩展至判断性事件。
个性化的手记最能呈现一个人内心的形貌,从加缪的手记里,我们更能了解这位被称为 以睿智与热诚,阐明了我们时代良知 的伟大心灵。 一九五七年,四十四岁的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因 其作品的整体对当代人的良知所临的题做了透彻的阐述 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和萨特一样,以内涵深刻的著作和魅力非凡的人格在本世纪中叶的法国乃至世界文坛产生巨大影响。两人因某些哲学命题的不谋而合,以及社会活动中的联击,通常同被归为 存在主义 的代表作家。但是,加缪的思想是完全自成体系的 荒诞哲学 :人在宇宙中的处境,毫无任何个体的意义,人的处境只是荒谬而已。 诚然,人生荒诞的观念以及表达这种观念的文学并非加缪首创,但是加缪毕竟是以明白晓畅的语言对现代人的荒诞感做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论证和描绘,在他理论体系中,荒诞是 起点 ,意
闽南话作为一个语言学名词来说,不仅指福建南部方言,而且是一个超地区、超省界甚至超国界的汉语方言。据初步统计,使用这种方言的人将近6000万。 更让人高兴的是,不少外地人为了便于生活和工作,便于“入乡随俗”,也迫切希望学习闽南话。为了帮助他们学好闽南话,了解闽台世俗风情和传统文化,作者从实用性、普及性、地方性的原则出发,编著这本《闽南话口语》,与拙著《闽南话教程》相配套。 《闽南话口语》按五个专题编写,每个专题又分成若干小单元,采用对话形式,每个小单元附有生词和相关的补充词语,以增加词汇量。为了便于自学,全书配录音带同时出版发行,教材中的口语都有普通话对译,读者可借助录音带学说闽南话。
本书对委婉语词进行了意向观研究。本书是在意向性的观照下,从认知 心智的角度解析委婉语词发生过程中涉及的人的心智活动,即通过分析委婉语词生成过程中涉及的主体的心智活动来说明委婉语词的生成机制。本书借用心智哲学中可适用语言学研究的理论,围绕意向性、心 物随附性、外延内涵传承说对委婉语词的发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委婉语词的发生过程及其特征做出了详细解析。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汉字与思维”是一个亟待开发探讨的大课题,其中广不可及、深不可测、妙不可言。笔者于《汉字文化思维》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又借鉴前哲时贤的成果,选择了一些“勘察点”进行了一番钻探考察。此书共分十三篇,每篇中又含若干文,既各自独立,又是相联相续,想从众多的视角来分析“汉字与思维”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