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知名社会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的2024年度合订本(平装)。《咬文嚼字》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以 宣传语文规范,传播语文知识,引导语文生活,推动语文学习 为办刊宗旨,多年来紧跟时代脚步,紧贴语文生活,与时俱进地反映我国乃至整个华语圈当下的语用情况,为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咬文嚼字》公布的年度十大流行语和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也收录在年度合订本中。耕耘三十年,《咬文嚼字》合订本已经成为市场认可的品牌出版物。
本书是意大利著名符号学家苏珊 佩特丽莉伦理符号学研究译著。本书围绕三大主要的主题展开,即作为伦理符号学的符号学,作为倾听艺术的语言哲学,以及作为符号科学或符号学组成部分的语言学论辩,力图从语言哲学的角度看待符号学和语言学,阐述符号科学自语言学到生物符号学的*发展情况。该书内容属创新之作,融语言哲学、结构符号学、行为符号学、翻译研究、文论、语言学、话语分析等于一体,适合语言哲学、语言学、符号学、翻译学、文论等领域的专业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阅读。
胡乔木(1912—1992)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长期担任文化思想和理论宣传工作的领导职务,在中共党史、新闻出版、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领域作出了具有开创性的、卓越的贡献。这部文丛收录了胡乔木几十年来对上述领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文章、讲话、谈话、书信共264篇,其中有一半没有公开发表过,相当全面地记录和展示了胡乔木在这些领域的指导作用和学术成就,说明他不愧为中共党史研究和编纂工作的开拓者,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中国文字改革和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的推进者。这部文丛是胡乔木毕生创造的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研究20世纪中国文化思想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而且对中共党史、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和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和学术研究也有长远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本书是谈语言文字
本书为2019年度的《咬文嚼字》杂志合订本(精装)。全国知名的《咬文嚼字》杂志,从1995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本合订本,这是第25年第25本合订本。《咬文嚼字》是谈论语言文字和知识类刊物,从当代语文生活出发,寻根探源,说古道今,匡谬正误,论语衡文,知识量大,针对性强,趣味性足。每年年底杂志评选公布的 十大流行语 和 十大语文差错 在社会上反响热烈,引起广泛关注。每年12期结集成的年度合订本是杂志生命力的延续。这些文章知识实用,信息密集,文字生动。每年度的合订本,对已出版的月刊杂志进行了认真的修订工作。面世20多年来,《咬文嚼字》合订本已经成为市场认可的品牌出版物。
当今,博物馆逐渐成为了学习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甚至是治疗和思考的场所。本书重点关注博物馆观众的认知特点与偏好,进而从认知与传播、阐释与理解、反馈与评估三方面切入,探索让观众真正加入到传播过程当中,成为博物馆合作者、积极发言行动者的新思维模式。本书作者均为博物馆资深人士,如扎哈娃?朵玲(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学会高级研究员)、日米尔?科努普(荷兰阿姆斯特丹艺术大学教授)、苏珊?麦克劳德(英国莱斯特大学博物馆学系主任)、科姆?莱斯(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博物馆学系教授)等。
中国饮食文化极其发达,中国的饮食以味道为中心,与味道有关的汉字内涵十分丰富,深刻影响了汉字的书写和汉语的表达。本书以文字为核心,选取味、咸、淡、酸、甘、甜、苦、辛、辣、鲜、麻、涩、香、臭、腥、膻16个与味道有关的汉字,每个汉字作为一章,结合鲜活的社会生活,全面阐述其字形演变,字的含义及其演变,有关的成语、俗语和民俗文化等。在内容编排上,味字为总论,咸、淡、酸、甘、甜、苦、辛、辣、鲜、麻、涩等为口味,香、臭、腥、膻等为气味。通过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阐释各种味道的内涵与外延,讲清楚各种味道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从而让读者全面、深刻地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本书从时尚角度为海派文化另启新机。由“时髦”、“时装”到“摩登”的历史轨迹显示,现代性幻影经由都市文化的万花筒不断生产与衍变,却根植于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 作者以图像资料建构新的历史叙事,试图完成“魔都”文化史方面的一种“视觉转向”或“图像转向”。 本书讲十二个词的故事。除“时髦”、“时尚”和“摩登”之外也包括“西方美人”、“丝厂女工”、“髦儿戏”、“电车”、“游泳”、“杨贵妃”、“富春老六”等,它们流行于晚清至民国的报纸杂志。书中收录近 300 幅图像,也来自当时各种媒介,是图像证史的一种尝试。 “ 一 个 词 是 一 部 文 化 史” , 而十二个词展示都市文化生活及历史文化样态,涉及感情史、语言史、物质史、影像史等。女性史都市欲望的隐喻,折射出海纳百川的文
《文字起源》一书可以看成是作者的代表作《文字之前》的简本。经过多年的不断深入研究和课堂教学,本书在理论说明、材料选取的典型性以及文字叙述、篇幅长短方面都较《文字之前》有进一步的提升。作者认真分析了从伊朗、伊拉克、地中海东部和土耳其等地116个考古遗址出土的8000个陶筹,对陶筹的功用、与楔形文字的关系等事关文字与文明关系研究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明确指出:楔形文字来源于计数的陶筹。
《音韵阐微》是清代一部代表性的官修韵书,是研究汉语近代官话音系和反切改良的重要材料。由李光地、王兰生编撰,始编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完成于雍正四年(1726)。作为清代的官修韵书,《阐微》在汉语语音目前的地位很重要,对现代汉语音系与注音方法的影响尤为显要,值得深入研究。《阐微》的主要特点在于,将时音系统巧妙地融入中古传统韵书框架之中,形式上承用中古音系的基本格局,实际上暗含时音的官话音系。又用“合声、从旧切、今用、借用、协用”五类新造反切展现反切改良成果,全面优化反切注音法,优选限度地靠近“音素直拼”,为汉语新型注音方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这本《音韵阐微校理》是其中一册。
本书想在语言学的范围内讨论词义的分析和描写。词义的分析和描写历来被认为是语言学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虽然如此,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人在语言学研究中,在词典编纂工作中,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认识和经验。国外越来越多的语言学、语义学著作在得到流传和介绍,也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为了总结和探索词义分析、描写的理论和方法,作者从1981年起在北京大学汉语专业开设“词义分析”课,1986年应邀在北京语言学院语文系讲课,1987年应邀赴新疆大学讲课,也讲授了其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内容。本书就是在历次讲课所用讲稿的基础上加工修改写成的。
学好古文,是认识中华文化之精髓的关键。但在现代汉语阅读习惯的长期影响下,想要学好古文却非易事。《破译古文的方法》为读者在短期内掌握古文语法提供了简洁实用的指导。 台湾著名学者徐芹庭博士,积数十年教学之心得著成此书。他在浅近易懂的文言文语境中讲解古文,利于读者摆脱现代汉语的习惯限制,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破译古文的基本特征,从而更快捷地领悟古文的深厚内涵。 《破译古文的方法》分层细化地对古文的词、短句、复句及各种常用专有句式进行讲解,在编排上采用下划线等明了的方式来标示句中字词,并作对应注解,使古文原本复杂的结构变得层次清楚,易于理解。 《破译古文的方法》对迅速提高读者阅读、理解、运用古文的能力具有显著作用。
本书由二十一位作者联袂撰写而成,执笔者无一不是通晓某方面知识的专家,所写下的,都是他们长期探究的心得。全书分为文言概说、文言的结构、文言的文体和时尚、文言的辞章、古典知识和阅读指津六章,每章有简明的理论,有切合而生动的实例,尤其适合大中学生和文言爱好者学习参考。
《张家界方言》由谢伯端著
本书涉及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拼字法”、“词汇”、“句法”、“语义”、“语篇”、“修辞”及“文化”等八个不同层面的比较及相关的翻译讨论,编排体系和论述内容具有清晰的层次性和较好的系统性。 本书把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和“英汉互译”密切联系,系统论述英汉两种语言在各层面的诸多差异如何导致翻译中的各种“转换”处理。这让教师在其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知其然(What?→英汉语在各层面有何区别?How?→翻译中应如何处理?),还能使学生知其所以然(Why?→翻译中为何这样处理?)。 本书既非英汉对比纯理论性探讨,也非英汉翻译纯实践性阐发,而是把英汉语言及其对比相关理论与英汉翻译实践案例紧密结合,既注重理论探析又注重实践训练,既注重学术探究又注重实训应用,从而使得本书在理论性与实践性、学术性与
针对语言失范问题,《常见汉语字词读用错误辨析手册》对近千个常见用字用词的错误,进行了详细的正误对比辨析,从而提高加工和校对水平。对正确规范使用汉语字词,提高人民汉语水平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亦可供中小学语文教师以及其他文字工作者参考。
《汉字部首溯源》是一本介绍汉字部首及其所载文化的作品,类似古代小百科。共收录汉字部首210个,说明图片2000余幅,扼要介绍部首所指的历史事实。
质性研究论文写作从构思、提笔到完成付梓不仅耗时长,而且需要处理很多研究本身、学校机构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质性研究论文写作指南》涵盖了从论文拟题立意、论题完善到论文答辩的每一个环节,在如何精准提炼研究问题、如何与导师和委员会沟通、如何解决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如何获得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以及如何准备和通过论文答辩等方面,能给从事质性研究的学生、研究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提供详尽全面的指导和便于参照的实际范例。
《突厥与哈萨克语文学研究》收录49篇中外学者的论文,涉及古代突厥语文学,哈萨克语、维吾尔语、裕固语等突厥语族语言与蒙古语,以及突厥与哈萨克文学、文化等领域的研究。作者中包括古代突厥语文学学者、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言文学领域学者。
说到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区别既表现在实词、虚词的运用上,也表现在文言词法与文言句式上。要学好文言文,仅仅了解实词、虚词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了解文言文的文法规律。 本书还对常见的文言句式,即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省略句、倒装句也通过现行新课文实例一一分析。 文言文的固定格式比较多,我们将其综合并略加译介,目的是为广大中学生学好文言文提供一些方便。在分析各类词法与句式现象时,我们立专项介绍某类知识的典型例句。这些例句有的从课文中选取,考虑到扩大学生知识视野的需要,还从先秦古文中选取了若干有代表性的例句,以加深读者对该类知识的印象。
教学篇章语言学,ISBN:9787810467070,作者:刘辰诞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