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习称的《礼记》,为《小戴礼记》,我们熟知的《大学》《中庸》即出于此。后经东汉经学大师郑玄(127 200)作注,《礼记》地位更为尊崇。郑注不仅使一些晦涩难解的文字详明易懂,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经文内容,裨益后学,经久不衰。此本二十卷,宋蜀刻八行本,为郑玄注、陆德明释文,是注疏汇合之前的 单注本 ,较为接近郑玄注本的本来面貌。原书为清宫天禄琳琅旧藏,后卷1-5藏于辽宁省图书馆,卷6-20藏于国家图书馆,已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今据两馆原书高清扫描,形成合璧,原色印刷。既可以供学界研究使用,也有较高的收藏观赏价值。
此集为《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系列之一种。全椒初建于西汉,今属安徽省,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古文风昌盛,历代文人都热衷于著书立说,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自宋代至民国,全椒文人编著的书目约有342种之多。一县之地而产出如此众多跨代久远的古籍,在全国当为罕见。而据历代《全椒县志》记载,椒人的许多著作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很高的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为充分展示全椒的深厚文化底蕴,也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政协全椒县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编辑整理了《全椒古代典籍丛书》。《丛书》计划分专题出版,如释德清、吴敬梓、薛时雨等人物著作的专题出版。《洪武正韵》是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乐韶凤、宋濂等11人奉诏编成的一部官方韵书,共16卷。参与编纂的乐韶凤为全椒名人,故编入《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纪
本书为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推出的 近墨堂法书丛刊 中的一种。 何绍基(1799 1873),字子贞,号蝯叟,斋号东洲草堂,湖南道州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武英殿纂修,国史馆纂修、总纂,国史馆提调,四川学政。咸丰五年(1855),何氏在四川学政任上,被罢职。此后,何氏分别主讲济南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晚年漫游吴越,同治十二年(1873)病逝于苏州,享年七十五岁。 何氏日记手稿两册为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所藏,起讫时间分别为: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元旦至道光二十七年(丁未)五月廿九日;咸丰八年(戊午)三月廿三日至咸丰九年(己未)五月十三日。故简称《丙丁日记》《戊己日记》。 何绍基精于经史、小学,又是晚清杰出的书法家,在学术史上有较大影响。由于他常年仕京经历,使他完全融入当时文化圈
《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 2023》系统收录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2年文化和旅游发展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其他重要历史年份的统计数据,是一部全面反映我国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情况的综合性统计资料。 本年鉴正文内容共分为九个部分:一、综合;二、公共图书馆;三、群众文化;四、艺术;五、文化市场;六、旅游;七、文物;八、教育、科技、动漫及其他;附录资料。为方便读者使用,多数篇末附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本书为国医大师张灿珅教授《中医古籍文献学》的修订版,包括中医古籍文献的源流与流别、书名与篇名、书体结构、文体、文字、标记符号、载体、著录、校勘、注释、类书与丛书、聚散与辑佚、辨伪等有关内容。旨在结合一般文献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内容介绍中医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及基本的研究方法等。历史地、客观地反映中医古代文献的基本情况与基本面貌,系统地、科学地总结与概括中医古代文献研究与古籍整理方法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及基本的研究方法。
本书是法国远东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研究项目 北京内城寺庙碑刻与社会史 的延续成果,接续前五卷,以乾隆《京城全图》为坐标和基本线索,调查研究北京内城的寺庙,实地访谈、拍摄照片、撰写庙志、释录碑文,并附有碑图和寺庙插图。第六卷所研究的是《京城全图》第六排范围内(东起朝阳门,西至阜成门,横贯朝阳门大街、东四、景山、北海、西安门大街、西四、阜成门大街)的寺庙94座,共收录碑文64通,并有本书未撰写庙志的寺庙名单及庙名、碑名、碑文撰写人三个索引,资料翔实,叙述简洁明了,对研究北京历史及宗教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本书为2023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推荐入选论文合集,收录稿件67篇,主题涉及: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与服务研究;智慧图书馆建设框架下的信息组织研究;地方文献助力区域协调发展的先行实践;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中的法律问题研究;文化自信自强与图书馆学创新发展;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的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研究;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的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研究;公共图书馆儿童绘本阅读服务研究;等等。本书生动反映出当代中国图书馆一线从业者的实践内容和研究领域,适合图书馆学界及从业者阅读、使用。
《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 2022》系统收录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2021年文化和旅游发展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其他重要历史年份的统计数据,是一部全面反映我国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情况的综合性统计资料。 本年鉴正文内容共分为九个部分:一、综合;二、公共图书馆;三、群众文化;四、艺术;五、旅游;六、文化市场;七、文物;八、教育、科技、动漫及其他;附录资料。为方便读者使用,多数篇末附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宋代农书研究》首先梳理了中国传统农学、农书涵义演变的历史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兼顾农学学科系统性和中国传统农书特殊性的分类法。其次梳理了中国传统学术转型以来 的农书研究史,揭显、剖析了125年间研究范式的转移历程及其与社会发展、时代主题之间的深刻联系。在此基础上,本书以宋代农书为典型,探讨宋代农书激增的原因,论述宋代 综合性、耕作类、农具类、农田水利类及作物类、蚕桑类、园艺类、畜牧类、水产类、食品加工类、灾害防治类等农书,总结宋代农书的整体特点,客观揭示其在中国传统农学史上的 地位。
本书辑录了公元1949年以前出现在云南境内的石刻文献,以石刻纪年先后为序排列,著录石刻凡9070条。目录信息包括碑名、撰者、书者、刻工、材质、字体、年代、尺寸、立碑地点、资料出处等。碑目参考了云南省已出版的各类石刻目录、地方志、文物志等文献资料,共计461种,其中地方志文献258种,石刻合集125种,文物志、文史资料75种,谱牒类文献3种。
内容介绍:《民国时期图书总目》主要收录从1911年1月至1949年9月我国出版的中文图书(酌情收录这段时间内国外出版的中文图书),是一部大型的回溯性书目。本丛书在著录内容的完整性、 藏书机构的数量方面较以往出版的民国时期图书目录,都有了较大提升。丛书按学科分卷,分册编辑出版。按照书目数量的多寡一个学科编成一册或数册;或由若干学科合成一册。每卷之后均附有书名索引,以便读者核查使用。本书为综合性图书,主要收录民国时期出版的丛书、百科全书、类书、辞典、论文集、杂著,年鉴、年刊,目录、文摘、索引等4800种。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三版2卷8册。第1卷为 分类号 主题词对应表 (共2册),第2卷为 主题词 分类号对应表 (共6册)。《中分表》第三版包括类目51873条;优选主题词120818条、非优选主题词(入口词,指向单个优选主题词)46434条,主题概念短语(入口短语,与《中图法》类目对应)66373条(指向主题词组配式61892条),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领域学科与主题概念。《中分表》第三版更新重点在于增改主题词、与《中图法》第5版类目对应,它起到《汉语主题词表》第3次修订版的作用。《中分表》第三版的主要特点:(1)根据文献保障原则,增补新主题词款目和删改旧主题词款目《中分表》第三版新增主题词10061条,删除错误或无文献保障的主题词80条,修改主题词形式并将旧主题词转为入口词约2400条。增删改主题词均依据于国家书目主题标引数据,较好
本书收上海古籍出版社 (包括本社前身古典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 1956-2016年6月间出版的万余种图书内容提要及相关版本信息。按图书分类法分类,并结合本社具体出书情况,按,按文学、历史、哲学、考古 文博 语言 文字、艺术、文化、科技、教育、综合九大类排列,大类下再细分若干小类。每个条目包括书名、作者(无署名者除外)、出版年月、开本、页数、装帧(不标明装帧者为平装)、定价、内容简介等内容。附录历年图书获奖信息、书名检索(笔画及书名首字汉语拼音检索)、丛书名索引(按笔画排列)、上海古籍出版社联系方式等。
本书涵盖1842 1942年间以传教士为主的西方人士在中国刊印出版的各类书籍以及海外出版的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文献,以作者全力收集到的上述出版物的出版时间、出版机构、内容等为线索,分六十章展开,对这一时期出版的近千种出版物的版本、源流、主要内容和历史价值作了详尽的梳理,探微发覆。作者的研究成果清晰地反映出 传教士汉学 向 专业汉学 这一汉学史上重要演变过程的面貌与特征,亦能丰富对这一时期中西交流史、我国近代出版史和印刷史的认识。正文后另附二十二则目录,有上海土山湾印书馆、河间胜世堂印书房、香港纳匝肋印书馆等出版机构的中英文、小语种出版物目录,中英文报刊目录等。
为全面展示近代以来的 黄河历史 ,讲述近代以来的 黄河故事 ,弘扬近代以来的 黄河精神 ,兹谨择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有关黄河的文献资料,编为《黄河文献系年要目(1911-1949)》。本目所录黄河文献概有三类:一是政府文书,如奏折、政令、公报、公告、新闻、议案、法规、训令、纪要、报告、预算、档案等,这些文书及时记载了1911年至1949年间与黄河有关的灾害治理、水利工程、战时应对、生态保护等实时情况,具有极强的政治性、社会性、时代性特点,是研究近代以来黄河治理史的重要文献;二是学术文章,主要为发表在《东方杂志》《黄河水利月刊》《禹贡》《黄河》《国民杂志》《古黄河》《申报》《文史杂志》《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月刊》《中山学报》《水利通讯》《史学季刊》等的报刊论文,如翦伯赞《南宋初年黄河南北的义军考》(《中
洛阳陶文,在清末民国时期,即引起了一些收藏家和学者的兴趣与重视。前辈学者如罗振玉、邓秋枚、范寿铭、文素松等人均有收藏和著述。近年来,一些文博单位、大专院校以及个人收藏者,依然重视砖瓦文字的收藏和研究。有鉴于此,本书作者编著《洛阳陶文》一书,收录多年来洛阳地区出土的400余条陶砖瓦文字。本书中所说洛阳为古代洛阳京畿范围之内及其相近周边,大致包括洛阳市城乡以及河南省郑州市、焦作市、济源市和平顶山市这些与洛阳相邻的地区。所收陶文资料来自文物考古发掘、文博单位和高等院校收藏及个人收藏。这些陶文均为陶器之上棰拓文字,包括阴刻、阳刻、模印、戳印文字,并原拓付印。著者对书中所收陶文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述,包括名称、时代、质地、尺寸、释文、出土时地、收藏所在等信息。
黄灵庚教授编纂《楚辞文献丛刊》的同时,对200多种楚辞学著作详细评述,撰成这部《楚辞文献丛考》。他对著作的底本来源、注释的因承等,均作翔实考证、评述。且别白是非,有真知灼见,不人云亦云,拾人牙慧,体现其研究的深度、广度。同时,附上相关图书的彩色书影,对《楚辞》研究者来说,《考述》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尤其对初涉《楚辞》的读者来说,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本书以哈佛燕京图书馆提供的善本古籍书目marc文件、普通古籍书目excel文件以及从哈佛燕京购进的39册Catalogues of the Harvard-Yenching Library/Chinese Catalogue一书为依据,延聘专业古籍编目人员对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全部古籍重新编目,以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为序,正文后附索引。
内容简介 本书系江西省赣州地区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是《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系列丛书之一种,收录该馆藏1912年以前古籍3000余条,著录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本书是《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系列丛书之一种,该丛书是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旨在摸清家底,揭示馆藏,反映古籍的基本信息,为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依据。目前该丛书已出版各级各类收藏单位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140余种。
庄立臻主编的《天一阁博物馆藏古籍善本书目(上下)(精)》是天一阁博物馆的馆藏善本书目,书中详细揭示近5000种馆藏善本的书名、*者、版本、批校题跋、版式、装帧、册数、存卷、子目等信息,旨在为学术界提供一份全面、准确的天一阁典藏珍籍信息。同时,本书还附有书名、*者和批校题跋者索引,便于读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