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习称的《礼记》,为《小戴礼记》,我们熟知的《大学》《中庸》即出于此。后经东汉经学大师郑玄(127 200)作注,《礼记》地位更为尊崇。郑注不仅使一些晦涩难解的文字详明易懂,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经文内容,裨益后学,经久不衰。此本二十卷,宋蜀刻八行本,为郑玄注、陆德明释文,是注疏汇合之前的 单注本 ,较为接近郑玄注本的本来面貌。原书为清宫天禄琳琅旧藏,后卷1-5藏于辽宁省图书馆,卷6-20藏于国家图书馆,已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今据两馆原书高清扫描,形成合璧,原色印刷。既可以供学界研究使用,也有较高的收藏观赏价值。
此集为《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系列之一种。全椒初建于西汉,今属安徽省,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古文风昌盛,历代文人都热衷于著书立说,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自宋代至民国,全椒文人编著的书目约有342种之多。一县之地而产出如此众多跨代久远的古籍,在全国当为罕见。而据历代《全椒县志》记载,椒人的许多著作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很高的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为充分展示全椒的深厚文化底蕴,也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政协全椒县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编辑整理了《全椒古代典籍丛书》。《丛书》计划分专题出版,如释德清、吴敬梓、薛时雨等人物著作的专题出版。《洪武正韵》是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乐韶凤、宋濂等11人奉诏编成的一部官方韵书,共16卷。参与编纂的乐韶凤为全椒名人,故编入《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纪
本书为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推出的 近墨堂法书丛刊 中的一种。 何绍基(1799 1873),字子贞,号蝯叟,斋号东洲草堂,湖南道州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武英殿纂修,国史馆纂修、总纂,国史馆提调,四川学政。咸丰五年(1855),何氏在四川学政任上,被罢职。此后,何氏分别主讲济南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晚年漫游吴越,同治十二年(1873)病逝于苏州,享年七十五岁。 何氏日记手稿两册为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所藏,起讫时间分别为: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元旦至道光二十七年(丁未)五月廿九日;咸丰八年(戊午)三月廿三日至咸丰九年(己未)五月十三日。故简称《丙丁日记》《戊己日记》。 何绍基精于经史、小学,又是晚清杰出的书法家,在学术史上有较大影响。由于他常年仕京经历,使他完全融入当时文化圈
《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 2023》系统收录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2年文化和旅游发展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其他重要历史年份的统计数据,是一部全面反映我国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情况的综合性统计资料。 本年鉴正文内容共分为九个部分:一、综合;二、公共图书馆;三、群众文化;四、艺术;五、文化市场;六、旅游;七、文物;八、教育、科技、动漫及其他;附录资料。为方便读者使用,多数篇末附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本书为2023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推荐入选论文合集,收录稿件67篇,主题涉及: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与服务研究;智慧图书馆建设框架下的信息组织研究;地方文献助力区域协调发展的先行实践;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中的法律问题研究;文化自信自强与图书馆学创新发展;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的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研究;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的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研究;公共图书馆儿童绘本阅读服务研究;等等。本书生动反映出当代中国图书馆一线从业者的实践内容和研究领域,适合图书馆学界及从业者阅读、使用。
《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 2022》系统收录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2021年文化和旅游发展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其他重要历史年份的统计数据,是一部全面反映我国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情况的综合性统计资料。 本年鉴正文内容共分为九个部分:一、综合;二、公共图书馆;三、群众文化;四、艺术;五、旅游;六、文化市场;七、文物;八、教育、科技、动漫及其他;附录资料。为方便读者使用,多数篇末附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宋代农书研究》首先梳理了中国传统农学、农书涵义演变的历史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兼顾农学学科系统性和中国传统农书特殊性的分类法。其次梳理了中国传统学术转型以来 的农书研究史,揭显、剖析了125年间研究范式的转移历程及其与社会发展、时代主题之间的深刻联系。在此基础上,本书以宋代农书为典型,探讨宋代农书激增的原因,论述宋代 综合性、耕作类、农具类、农田水利类及作物类、蚕桑类、园艺类、畜牧类、水产类、食品加工类、灾害防治类等农书,总结宋代农书的整体特点,客观揭示其在中国传统农学史上的 地位。
内容介绍:《民国时期图书总目》主要收录从1911年1月至1949年9月我国出版的中文图书(酌情收录这段时间内国外出版的中文图书),是一部大型的回溯性书目。本丛书在著录内容的完整性、 藏书机构的数量方面较以往出版的民国时期图书目录,都有了较大提升。丛书按学科分卷,分册编辑出版。按照书目数量的多寡一个学科编成一册或数册;或由若干学科合成一册。每卷之后均附有书名索引,以便读者核查使用。本书为综合性图书,主要收录民国时期出版的丛书、百科全书、类书、辞典、论文集、杂著,年鉴、年刊,目录、文摘、索引等4800种。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三版2卷8册。第1卷为 分类号 主题词对应表 (共2册),第2卷为 主题词 分类号对应表 (共6册)。《中分表》第三版包括类目51873条;优选主题词120818条、非优选主题词(入口词,指向单个优选主题词)46434条,主题概念短语(入口短语,与《中图法》类目对应)66373条(指向主题词组配式61892条),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领域学科与主题概念。《中分表》第三版更新重点在于增改主题词、与《中图法》第5版类目对应,它起到《汉语主题词表》第3次修订版的作用。《中分表》第三版的主要特点:(1)根据文献保障原则,增补新主题词款目和删改旧主题词款目《中分表》第三版新增主题词10061条,删除错误或无文献保障的主题词80条,修改主题词形式并将旧主题词转为入口词约2400条。增删改主题词均依据于国家书目主题标引数据,较好
本书由两位 艺术家合作编纂,由22位来自各国、各领域的艺术家和策展人共同撰稿,以新颖而独到的视角,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等多个层面 地回溯、解读、剖析“策展”这一概念。通过梳理历史并分析各类典型案例,力图打破界限,使讨论尽可能不受学科、地域、族群、性别以及机构类型的限制。尽管在梳理策展历史时,不可避免地要将目光投向西方,但当聚焦当代策展实践时,无论其是否发生在文博或艺术场馆内,均被置于 化语境中加以分析研究。 全书22篇文章在编者的排布下构成完整的有机体,共同对西方思想文化施加于当代艺术和策展领域的影响提出挑战,认为当代策展应有不同的解释,由此形成一场真正的 性跨学科对话。
本书涵盖1842 1942年间以传教士为主的西方人士在中国刊印出版的各类书籍以及海外出版的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文献,以作者全力收集到的上述出版物的出版时间、出版机构、内容等为线索,分六十章展开,对这一时期出版的近千种出版物的版本、源流、主要内容和历史价值作了详尽的梳理,探微发覆。作者的研究成果清晰地反映出 传教士汉学 向 专业汉学 这一汉学史上重要演变过程的面貌与特征,亦能丰富对这一时期中西交流史、我国近代出版史和印刷史的认识。正文后另附二十二则目录,有上海土山湾印书馆、河间胜世堂印书房、香港纳匝肋印书馆等出版机构的中英文、小语种出版物目录,中英文报刊目录等。
洛阳陶文,在清末民国时期,即引起了一些收藏家和学者的兴趣与重视。前辈学者如罗振玉、邓秋枚、范寿铭、文素松等人均有收藏和著述。近年来,一些文博单位、大专院校以及个人收藏者,依然重视砖瓦文字的收藏和研究。有鉴于此,本书作者编著《洛阳陶文》一书,收录多年来洛阳地区出土的400余条陶砖瓦文字。本书中所说洛阳为古代洛阳京畿范围之内及其相近周边,大致包括洛阳市城乡以及河南省郑州市、焦作市、济源市和平顶山市这些与洛阳相邻的地区。所收陶文资料来自文物考古发掘、文博单位和高等院校收藏及个人收藏。这些陶文均为陶器之上棰拓文字,包括阴刻、阳刻、模印、戳印文字,并原拓付印。著者对书中所收陶文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述,包括名称、时代、质地、尺寸、释文、出土时地、收藏所在等信息。
黄灵庚教授编纂《楚辞文献丛刊》的同时,对200多种楚辞学著作详细评述,撰成这部《楚辞文献丛考》。他对著作的底本来源、注释的因承等,均作翔实考证、评述。且别白是非,有真知灼见,不人云亦云,拾人牙慧,体现其研究的深度、广度。同时,附上相关图书的彩色书影,对《楚辞》研究者来说,《考述》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尤其对初涉《楚辞》的读者来说,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系江西省赣州地区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是《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系列丛书之一种,收录该馆藏1912年以前古籍3000余条,著录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本书是《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系列丛书之一种,该丛书是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旨在摸清家底,揭示馆藏,反映古籍的基本信息,为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依据。目前该丛书已出版各级各类收藏单位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140余种。
庄立臻主编的《天一阁博物馆藏古籍善本书目(上下)(精)》是天一阁博物馆的馆藏善本书目,书中详细揭示近5000种馆藏善本的书名、*者、版本、批校题跋、版式、装帧、册数、存卷、子目等信息,旨在为学术界提供一份全面、准确的天一阁典藏珍籍信息。同时,本书还附有书名、*者和批校题跋者索引,便于读者使用。
本书为2020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获一等奖论文合集,收录论文90篇,主题涉及:发挥地方文献作用,传承优秀 家文化 ;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新时代文化发展;图书馆开展个人和家庭档案信息保存与服务研究;跨界合作视域下图书馆的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中外图书情报学人学术思想研究;图书馆的使命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集体意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与图书应急信息服务建设;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实践研究;阅读推广与全民素养提升;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与社会合作;军地阅读推广联盟体系研究;女性图书馆员职业发展研究;图书馆文化扶贫实践与研究;图书馆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实践研究;发展知识赋能技术,提升知识服务能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形势下的高职图书馆;儿童阅读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图书馆为立法和决策
《西班牙藏中国古籍书录》将西班牙藏中国古籍著录成书,在访书范围、收书数量和对外文文献的整理、翻译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该书十分注重对海外汉籍文献价值的保护,详细记录了西班牙藏中国古籍的特征、状态。作者在搜集、整理汉籍的过程中,对记录在书上的各种外文、图书卡片、译名、插条、备忘录、藏书章、印章等都作了翔实的记录、研究和整理。
图书典籍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藏书历史。在春秋战国时,已有私人藏书家出现;历经汉魏六朝至五代,日见其盛;有宋一代,私家藏书已与官府国家、书院道观,成三足鼎立之势。 对于唐弢的藏书,巴金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文学馆有了唐弢的藏书,文学馆就有了一半。” 本书收录了唐弢文库所藏全部图书(报纸、期刊除外)之目录。
本书为2022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获奖论文合集,收录论文48篇,论文主题涉及:图书馆质量评价标准、指标与机制研究,科技创新战略下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策略,中华典籍文化的继承、推广与创新,新文科背景下的图书馆学高等教育发展对策,民族文献阅读推广与民族文化传承,等等。书中还收录了12篇业务案例,案例主题包括:绘本阅读推广、图书馆支持中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图书馆服务创新等。论文集的内容全面反映出当代中国图书馆一线从业者的实践和研究工作,适合图书馆学界及相关从业人员阅读、使用。
山西博物院藏古籍6千余种、近7万册,古籍善本6百余种、5千余册。时代从晋、唐、宋元至明清;版本繁多,有写本、刻本、名人稿本、抄本、石印、影印等;装祯多样,有卷轴装、经折装、包背装、线装等;有晋人写经、唐人写经、宋代刻经、写经,明清刻本、稿本、写本。其中,宋代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四川成都雕印的《开宝大藏经》、北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至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在福建东禅等觉院刊印的《鼓山大藏经》,明末清初山西著名大家傅山批注的明刻北监本史书、《文选》、《路史》等,傅增湘先生双鉴楼旧藏刻本、抄本,山西地方志为山西博物院重要的特藏。本书收录其中653种古籍善本,每种书有一到两幅书影,并对题名、著者、尺寸、等事项作了详细著录。为古籍研究者提供了一批珍贵资料。
内容简介 本书系江西省上饶地区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是《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系列丛书之一种,收录上饶地区九家收藏单位馆藏1912年以前古籍9443条,著录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本书是《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系列丛书之一种,该丛书是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旨在摸清家底,揭示馆藏,反映古籍的基本信息,为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依据。目前该丛书已出版各级各类收藏单位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140余种。
内容简介 《国家图书馆年鉴2022》力图系统、全面地记录国家图书馆2021年度的事业发展状况和进程,着眼于记录主要事件,反映年度工作,保存重要数据,提供决策参考,服务业界社会。本书正文采用分类编辑法,全文由综述、特别记载、党建工作、馆藏建设与管理、服务工作、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重点文化工程及项目、文献整理与编辑出版、学术与科研、对外及与我国港澳台地区交流合作、群团工作、内部综合管理、统计资料、馆发文件、媒体报道、年度大事记以及综合索引等部分构成。
大鹤山人郑文焯为晚清词学四大家之一,著名词学家、书画家、金石学家等。其传奇经历一直被世后文人所仰慕与讨论,是传统文人的重要代表。郑文焯不仅有深厚的文学造诣,更有极高的艺术审美观。目前仅见其词学出版物,但关于郑文焯的艺术观的文献资料尚未见。此次整理出版郑文焯自用印集可概观与讨论郑文焯的艺术观、补充文献价值。从闲文印章更可见其人生观。以往存世印谱仅存建国后上海书店编辑《大鹤山人自用印谱》(非正式出版物),仅存49印。此次从书画原作、原钤印谱、手稿藏书等扫描收集郑文焯自用印147印,为目前所见zui全印集首次面世。收集工作长达五年,过程严谨。此次收集之外,将可考证出的印作作者一并列出,多为篆刻大家,部分含边款记事,可见证、补充郑文焯不同时期的交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