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数以万计的研究结果发布在期刊、杂志、书籍和网络上。个人如何才能识别和了解教育、健康、社会福利、心理学和商业领域各个主题的海量现有信息?该使用什么标准来区分好的和差的研究? 这本书就是为了帮助任何希望回答这些问题的人。其主要目的是教会读者识别、解释和分析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研究文献。特别是在下列几个方面给读者以指导: 寻找有效的在线目录/文章数据库 确定如何使用关键字、描述符、标识符和主题词表检索文献 使用布尔操作符完善检索 寻找和处理未发表的研究 使用文献管理软件组织研究文献 设定取舍标准以产生有用且有效的数据 选择一种方法识别和综述那些 质量* 的文献 准备一种结构化的抽取形式 确保并且测量综述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计划书和论文的一部分里,或者在单独的报告中,汇总和报告结果
本书是一部简要的《史记》概论,分为二十个专题。主要讨论《史记》的编撰问题,考证重《史记》重要篇章的史实,以及太史公司马迁的生平、行实、事迹编年,简明扼要,严谨扎实,是一部真正意义的 大家小书 。本书篇幅仅数万字,但并非泛泛而谈,作者精到细致,长于考据,往往详人所略,略人所详,所述问题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于作者生前并未刊行,此次出版,系据作者讲义稿整理而成,并参考了湖南师范大学所藏作者批注的自校本,点校体例严谨精当。
本书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经典入门读物。书中以详实的例证介绍了训诂专书和经典注释书中的训诂内容:一、解释词义,二、分析句读,三、阐述语法,四、说明修辞手段,五、阐明表达方法,六、串讲大意,七、分析篇章结构。除此之外还讲解了容易被人忽视的保存在文献正文中的训诂内容。在训诂的方法上介绍了以形说义、因声求义、核证文献语言和考察古代社会这四种重要的方法。*后在训诂的运用方面除介绍了运用于古代文献的注释工作等传统功能外,还将训诂学与现代语言学的结合作了极具启发意义的论述。
《古典目录学浅说》简要地介绍了目录学的兴起、类别、体制、作用、发展脉络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后谈到了古典目录学的研究趋势。逻辑清晰,深入浅出地叙述了目录学的一些基本常识以及作者的研究心得。读者借此还可以了解关于书籍的文化史以及历代藏书家的风貌。
本书是我社1989年出版同名书的修订版。该书出版十余年来已成为许多高校历史文献学专业师生的*教材,具有较大影响。为适应学科与学术发展的需要,及时反映学术研究的*成果,我们组织专家对此书作了较大的修订,在保留原来许多优点的基础上,调整了原书的结构并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修订后的版本,全书结构更为周密合理、内容更为丰富准确、表述更为简明得体。在全面介绍和表述历史文献学基本知识、基本材料,反映学术界*成就的同时,更注重指导读者了解和掌握文献整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将印本图书当作物质实体加以研究,不但可以揭 示图书的生产过程,而 且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图书的具体要素是如何通过设计 和排版逐步赋形,终 达成其传递意义的功能。《分析书志学纲要》对分析 书志学进行了简明扼要而又通俗易懂的 介绍,试图在回顾其历史的基础上,用明白如话的语 言,说明如何寻找并分 析具体图书生产过程的证据线索、如何分析评价具体 图书设计的意义。本书 作者G.托马斯·坦瑟勒是当今杰出的书志学和文本 学专家之一。本书既是书志学研究的实用 指南,也是对这一方兴未艾的学科的历史总结。对于 我们所有使用图书的人 来说,如果想要学会在阅读文本词句的同时也能解读 图书的物质特点,本书 都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出发点。
本书以历史为线索,以历史人物为素材,真实形象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灵魂,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以及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培育了哪些精神财富、涌现了哪些英雄模范,从而更好地体会100多年来我们党坚坚持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付出巨大牺牲,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既是党员干部常学常新、恪守信仰的案头书,也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培训教材。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据多数专家考证,它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是上古乃至太古时代民族智慧在医学和养生学方面的总结和体现。它不但清晰地描述了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全身经络的运行情况,而且对人体生理学、医学病理学、医学地理学、医学物候学等比西方近现代才兴起的学科对人的发现,论述还为精深、全面。 《黄帝内经》不是一部极其罕见的养生学巨著,与《伏羲八卦》、《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古三坟”。中国医学史上的重大学术成就的取得以及众多杰出医学专家的出现,与《黄帝内经》无不有着紧密的联系,被
本书重点介绍了中国、美国、欧洲、加拿大、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可供公众免费检索的专利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及使用方法,为国内企业检索使用专利信息,指导产品研发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提供了实践指南。
由清秋子编著的《我是老三届》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开始,逐渐走向深沉,作者对30多年前的知青生涯做了全新细致的阐述。《我是老三届》中作者的回忆,不仅会引起老知青们对往昔的怀念,也能给80后、90后读者以激励和启发。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吸收了 外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理论与实务的研究成果,系统地说明了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介绍了各种文献的特点与分布、常用文献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详细阐述了毕业论文写作的全过程。本书分为两大部分: 部分为文献检索,对 外常用的经典中外文文献数据库的特点和检索技能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二部分为毕业论文写作,介绍了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要求和技巧,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撰写、修改、答辩等全流程知识,以及学术不端的内涵、容易出现的行为和表现进行了详细甄别,为学生在研究中规避相关问题提供了有益指导。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及教师使用,也可以作为相关研究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继《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发展报告(2015)》《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发展报告(2016)》《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发展报告(2017)》后的又一部有关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的专著。延续之前的写作风格,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年度报告,对民国文献、档案、报刊、教材进行全面的梳理与研究;下编为专题报告,对民国文献修复及民国时期佛教报刊、物理学文献、儿童教育文献、女性教育文献等研究现状做了详细的介绍与分析。本书对于了解民国文献目前出版整理状况、揭示研究热点、指导民国文献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参考意义。
为了全面地展现历代古籍收载中医丛书子目的情况,《中医古籍丛书综录》收录的重点是1911年以前流传下来的中医古籍丛书、综合汇编类丛书中的中医古籍子目,对于1911年至1949年出版的近代中医药著作予以保留,以便于弥补这一时期中医丛书子目检索工具之不足。
徐鹏绪等著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借鉴 我国传统和西方现代文献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理 论方法,建构了由“总论”、“本体论”、“功能论 ”构成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理论体系;设计了中国 现代文学文献学的叙述、研究框架,即现代文学文献 学本体的结构模式。本书认为,1917年—1949年所产 生的新文学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原典文献。而中 国现代文学学科文献,还应包括原典文献传播过程中 生成的对现代文学进行批评研究的二级文献,以及对 这些批评研究进行再研究的三级文献。本书将中国现 代文学学科各级次、各类型的重要文献,按的逻 辑层次关系,构建成一个有机的开放的文献谱系。本 书对各级文献和每级文献中不同的文献类型的特征及 其文献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精当的评述。
《中国文献学》为张舜徽先生颇具代表性的学术研究成果之一。该书初版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正值百废待举之时,文献学学科初立,教材建设亟需完善,张先生这本著作一出,立即成为全国该学科的通用教材,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史、古代文学史、古代哲学史等各相关专业硕、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读物。直至现在,许多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培养,依然将该书作为教材。《中国文献学九讲》依据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中国文献学》为底本,详加校勘、整理而成。原书一共十二编,编者选取了其中关于中国古代文献“常识”的精华部分,编为九讲,使读者系统了解古代文献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治学方法,更可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互联网的发展为科技文献的发表、传递与利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给传统的科技文献出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传统出版物的国民阅读率不断下降,国民上网阅读率却迅速增长。别一方面,科技文献数量激增。网上科技文献出版,与传统的印刷出版相比,具有数据容量大,表现形式丰富生动,出版时效性强,发行方式灵活,信息传播面广,方便读者利用等优势。本书以网上科技文献的出版、利用与评价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网上科技文献的出版、利用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对我国目前网络科技文献出版中两个最重要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与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剖析,并设计出了具体的评价模型;还对网络科技文献出版与利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发展思路。
《猎书客》是一部缅怀英国中世纪和、世纪那些醉心痴迷于图书、一生孜孜不倦收藏的爱书家们的传记,也是一部以丰富翔实的史料介绍西欧各国如何印刷出版和保护图书文献的文化传承摘要。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作者约翰希尔巴顿以诙谐、幽默、写实的手法,从描写猎书家因爱书而在收藏书籍时出现的种种嗜好和怪异行为,以及他们为建立个人藏书而苦心经营的情景开始,依次介绍了那个时代图书市场交易、大图书馆的创建、图书俱乐部的形成和俱乐部的文献出版状况,等等。作者时而带领读者徜徉在文化艺术王国的森林里,时而又把读者引入历史法律文献的峰峦叠嶂中,一路上引人入胜地指点迷津,诙谐地披露所经之处的奇文珍书和伟人怪杰。 读《猎书客》,称得上是一次对西方文化的穿越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