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 1928 年由上海大东书局出版。全书内分 4 卷,考证姚际恒《古今伪书考》一书中经、史、子等各类书的真伪。例如,书中考证《周礼》、《忠经》、《庄子》、《山海经》、《尔雅》、《国语》等不伪,《古文尚书》、《孔子家语》、《西京杂记》、《十六国春秋》、《元经》等则为伪书。
《脾胃新论:中国当代医疗百科专家专著(一)》内容分概论和各论两部分。概论写中医脾胃学说的传统理论及诊断特点、论治纲要和古今名家治法。各论采用中医病名为纲、西医病名为目,分门排列,要求在符合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条件下,纲举目张,且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内含208法、180个方剂。所选用的方药,大都经过数十例,乃至数百例临床观察证明确有实效者。并坚持病机不同,则方药不同,病机相同,则方药统用的原则,做到专病专药,一证一方。同时还选录了单方验方124首,病例选介45例。《脾胃新论:中国当代医疗百科专家专著(一)》始终注意突出中医特色,文从字顺,精炼易懂。 《脾胃新论:中国当代医疗百科专家专著(一)》可供中医师、乡村医生和西学中人员临床使崩,亦可作为中、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临床课和毕业实习时参考。
传说甜美浪漫、破坏力最强的游戏叫作“恋爱”。《蔷薇的第七夜》虚构了一个浪漫的“玩偶恋爱世界”:在那里,玩偶们有着普通人无法拥有的耀眼的容貌,却对自己的身份一无所知。他们只是依寻主人的命令去爱人,不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身不由己被卷入那个世界的人类,怀着各自的目的互相观察打量,抓不住事情的发展方向,美丽的容颜背后是一颗忐忑不安的心……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首次举办的全国范围的监狱类图书展示会,无论是对繁荣监狱类图书的创作创新,还是推动监狱工作的创新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次提出了监狱类图书的概念和内涵,次集中收集展示了监狱文化发展和监狱类图书创作的丰硕成果,次把监狱类图书创作创新工作提到了监狱及上级管理机关的工作日程,开创了中国监狱文化发展和监狱类图书创作创新工作的先河。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图书展示会和研讨会,结合自己所收藏的500多本监狱类图书,缘于对监狱类图书的爱好和对监狱理论研究的执着,结合自己在基层监狱所看所思所闻的有关监狱类图书的现状,分析探讨首次全国监狱类图书展示会的重大影响和作用。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指出,《规定》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吸收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鲜经验,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对于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具有重要意义。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扛起全面从严管党治吏的政治责任,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做好深入细致思想工作,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要加强督促检查,对贯彻落实《规定》不力的,严肃追究责任。本书收录了《规定》的全文。
20世纪是中国学术史上承上启下的关键时代,中国的现代学科都是在这一阶段建立起来的,中国的传统学术也在这一阶段实现了现代化转型,或者在现代学科中得到延续。 钱基博是近代有名的国学大师,他一生藏书、读书、著书、教书,重视文献的搜辑、整理和研究。在二十世纪中国文献学史上,占有的地位。 钱基博的《版本通义》是继叶著后,版本学的又一部力作。如果说张元济著《中国版本学》与孙毓修著《中国雕板源流考》次把版本学从史学中独立出来的话,钱基博的《版本通义》可以说是次将版本学列入了学术研究的体系。
《脾胃新论:中国当代医疗百科专家专著(一)》内容分概论和各论两部分。概论写中医脾胃学说的传统理论及诊断特点、论治纲要和古今名家治法。各论采用中医病名为纲、西医病名为目,分门排列,要求在符合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条件下,纲举目张,且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内含208法、180个方剂。所选用的方药,大都经过数十例,乃至数百例临床观察证明确有实效者。并坚持病机不同,则方药不同,病机相同,则方药统用的原则,做到专病专药,一证一方。同时还选录了单方验方124首,病例选介45例。《脾胃新论:中国当代医疗百科专家专著(一)》始终注意突出中医特色,文从字顺,精炼易懂。 《脾胃新论:中国当代医疗百科专家专著(一)》可供中医师、乡村医生和西学中人员临床使崩,亦可作为中、西医院校学生学习临床课和毕业实习时参考。
《询问司马迁/校园经典系列》是继东方出版中心书《中学生书系》之后新进推出《走进校园经典》书系之一,主要收录了作家林非的40多篇作品,包括登昭君墓随想、未有收成的唐诗研究、武夷山九曲溪小记、普者黑泛舟记、普陀山纪行等。这些作品或者是“沙场秋点兵”的铁马,或者是月白风清之夜的琴韵箫音,都贯注着浓烈而纤的感情。
历代遗留下来的书目题跋著作十分丰富,已经整理出版的还不是很多。二○○五年三月,本社选择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排印的书目题跋作二十二种,分成十册,汇编为《中国历代书题跋丛书》辑,影印出版。现在再推出《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二辑,共十二种,分十册,分别是《读书敏求记校证》(清印钱曾撰,管庭芬、章珏校证)、天禄琳琅书目(清于敏中等撰)、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清彭荃孙撰)、滂喜斋藏书记(清潘祖荫撰)、实体堂宋本书录(潘宗周编)、文禄堂访书记(王文进撰)、卷盦书跋(叶景葵撰)、劫中得书记(郑振铎撰)和着砚楼书跋(潘景郑撰)。前九种为首次标点整理,后三种则仍据本社前身——古典文学出版社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旧版影印,相信一定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校雠蒙拾 读韩蠡解》一书由两部分构成。《校雠蒙拾》是作者任教于上海师范学院历史系时,为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学生开设校勘学课程而编写的教材。该书从“正名”、“冯依”、“体用”和“辨讹”等四个方面阐述在校勘古籍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读韩蠡解》一文是作者校读韩愈诗作的心得札记,主要就韩愈诗中的疑难字词作考证和探讨,此研究成果在学界有一定的影响。
《校雠蒙拾 读韩蠡解》一书由两部分构成。《校雠蒙拾》是作者任教于上海师范学院历史系时,为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学生开设校勘学课程而编写的教材。该书从“正名”、“冯依”、“体用”和“辨讹”等四个方面阐述在校勘古籍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读韩蠡解》一文是作者校读韩愈诗作的心得札记,主要就韩愈诗中的疑难字词作考证和探讨,此研究成果在学界有一定的影响。
本书系统介绍西方国家出版的百科全书、书目索引、词典、传记和地理资料、经济统计。以英美出版的英文工具书为主,兼及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出版物,并介绍缩微品、声像资料和数据库等情报媒介。著者结合本人参考工作经验,对工具书的源流、类型、编制体例、评介准则、使用方法加以叙述。重点图书附有样条。每章有实习题。此次再版,编者作了大量的修订和补充。资料时限截至到1997年夏,以保持内容新颖及时。
本书是关于人脉建设的经典之作,详细介绍了人脉就是命脉、人脉就是财脉、人脉圈的组成、人脉圈的维护与潜规则、警惕人脉圈的陷阱、如何向大师学习搭建人脉圈等内容,生动讲述和展示了发掘人脉、盘活人脉、利用人脉铺就成功之路的方法和技巧,堪称最全面最丰富最经典的版本。
家里变故的阴霾挥之不去,寄人篱下的痛苦无处言说,“董大少”一蹶不振,几乎向生活投降。好在,和妈妈搬去星城之后,一切似乎开始好转,日子虽清苦却自在,井且他还结识了几位新朋友——“小太阳”秦馨汀、“面瘫班长”黄河,以及“超长反射弧少女”程深雪。这些朋友努力走进他的世界,让一度几近崩溃的董叙阳重新学会微笑。而每当需要坚强榜样的时候,他的心头总会掠过那个清冷女孩——梁筱唯的身影。 对梁筱唯来说,日子也并不轻松——家庭发生巨变,在学校遭人排挤,少女坚韧而淡然地面对一切,因为她始终记得分别前董叙阳说的一句话:“筱唯,你拥有自己不知道的强大能量。”意外收到三封董叙阳未寄出的信,令梁筱唯阴差阳错地和秦馨汀成为朋友。然而只身前往星城探望秦馨汀的妹妹馨蓝的她,却看到了难以置信的一幕……误解、
目录学对于学者冶学有重要的辅导作用,余嘉锡先生认为目录学的根本意义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在此思想指导下,这本书对目录学的发展源流各种体制的利弊得失、历代书目的类例沿革都作了详尽的探讨,被杨树达先生誉为”透辟精审“之作。《目录学发微》与《古书通例》互相呼应,合读,故本书将《古书通例》附于后,以资参阅。《古书通例》亦是余锡先生理要的学术著作,周祖谟先生认为此书虽篇章不多,“而探微索隐,足以解颖释惑。读者据此举一反三,所知自多”。
此书系世纪文库大型丛书中大学经典部分中的一种,为著名学者钱基博撰写的我国现代部版本学专著。 该书的看点有二:一是“会通古今”的“义例”,二是“重在校勘”的“义理”。 上世纪初叶,“宣统辛亥岁除”,湘潭叶德辉《书林清话》撰成付梓,“民国二十年四月”,无锡钱基博《版本通义》初版开印,版本学*早的两部学术专著相继问世。《书林清话》出版近百年来,翻刻重印,络绎不绝,凡学古书习版本者,没有不读或不知的,而《版本通义》及今亦已八十馀年,却是传本寥寥,知者无几。后世厚此薄彼,何以殊之若此?是因为《书林清话》早了十多年,还是《版本通义》没有新见创意,或者是我们自己阅读不到位、理解不深刻?想我初涉版本之学,即承教起潜、景郑诸师,奉《书林清话》为启蒙读本,手披笔录,常备案几,而获知还有钱基博先生这部
《哈佛看中国:经济与社会卷》内容简介:1位中国学者,1年的留学访美,邀请47位哈佛教授和校友就中国问题开讲。47位教授,47个不同凡晌的名字,用47个别样的视角打量中国,发出47种掷地有声的见解。有人说,哈佛眼光就是世界眼光。此说不一定恰当,但这些哈佛教授的意见的确不容忽视。这些议论未必妥帖、未必客观、未必公允,但却是外部世界看中国的一个缩影。面对这些议论,不管它正确与否,都应引起我们驻足倾听,促使我们对中国自己的事情作自主的、积极的、审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