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美国上百所大学论文指导课程教材,是一本讲授文献综述写作方法的完全指南。作者何塞 L. 加尔万曾任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生院院长。在39年学术生涯中,他总结出一套多步骤写作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文献综述写作中。 本书内容分为文献检索、文献分析、综述初稿撰写、综述终稿准备四个部分。从对原始文献的分类开始,详细讲授了浏览电子资源、选择检索主题和文章的步骤;分析定量和定性文献、整理笔记的技巧;准备写作、撰写初稿、使文章连贯的方法;以及吸纳反馈意见、编辑完善初稿、准备参考文献列表的准则。此外,作者还提供了11个文献综述写作范例供读者模仿学习。 本书的读者对象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作为学期论文的本科生、撰写学位论文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撰写期刊论文和基金资助申请报告的研究者,
每年,数以万计的研究结果发布在期刊、杂志、书籍和网络上。个人如何才能识别和了解教育、健康、社会福利、心理学和商业领域各个主题的海量现有信息?该使用什么标准来区分好的和差的研究? 这本书就是为了帮助任何希望回答这些问题的人。其主要目的是教会读者识别、解释和分析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研究文献。特别是在下列几个方面给读者以指导: 寻找有效的在线目录/文章数据库 确定如何使用关键字、描述符、标识符和主题词表检索文献 使用布尔操作符完善检索 寻找和处理未发表的研究 使用文献管理软件组织研究文献 设定取舍标准以产生有用且有效的数据 选择一种方法识别和综述那些 质量* 的文献 准备一种结构化的抽取形式 确保并且测量综述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计划书和论文的一部分里,或者在单独的报告中,汇总和报告结果
本书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经典入门读物。书中以详实的例证介绍了训诂专书和经典注释书中的训诂内容:一、解释词义,二、分析句读,三、阐述语法,四、说明修辞手段,五、阐明表达方法,六、串讲大意,七、分析篇章结构。除此之外还讲解了容易被人忽视的保存在文献正文中的训诂内容。在训诂的方法上介绍了以形说义、因声求义、核证文献语言和考察古代社会这四种重要的方法。*后在训诂的运用方面除介绍了运用于古代文献的注释工作等传统功能外,还将训诂学与现代语言学的结合作了极具启发意义的论述。
学界习称的《礼记》,为《小戴礼记》,我们熟知的《大学》《中庸》即出于此。后经东汉经学大师郑玄(127 200)作注,《礼记》地位更为尊崇。郑注不仅使一些晦涩难解的文字详明易懂,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经文内容,裨益后学,经久不衰。此本二十卷,宋蜀刻八行本,为郑玄注、陆德明释文,是注疏汇合之前的 单注本 ,较为接近郑玄注本的本来面貌。原书为清宫天禄琳琅旧藏,后卷1-5藏于辽宁省图书馆,卷6-20藏于国家图书馆,已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今据两馆原书高清扫描,形成合璧,原色印刷。既可以供学界研究使用,也有较高的收藏观赏价值。
此集为《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系列之一种。全椒初建于西汉,今属安徽省,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古文风昌盛,历代文人都热衷于著书立说,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自宋代至民国,全椒文人编著的书目约有342种之多。一县之地而产出如此众多跨代久远的古籍,在全国当为罕见。而据历代《全椒县志》记载,椒人的许多著作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很高的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为充分展示全椒的深厚文化底蕴,也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政协全椒县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编辑整理了《全椒古代典籍丛书》。《丛书》计划分专题出版,如释德清、吴敬梓、薛时雨等人物著作的专题出版。《洪武正韵》是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乐韶凤、宋濂等11人奉诏编成的一部官方韵书,共16卷。参与编纂的乐韶凤为全椒名人,故编入《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纪
本书是一部简要的《史记》概论,分为二十个专题。主要讨论《史记》的编撰问题,考证重《史记》重要篇章的史实,以及太史公司马迁的生平、行实、事迹编年,简明扼要,严谨扎实,是一部真正意义的 大家小书 。本书篇幅仅数万字,但并非泛泛而谈,作者精到细致,长于考据,往往详人所略,略人所详,所述问题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于作者生前并未刊行,此次出版,系据作者讲义稿整理而成,并参考了湖南师范大学所藏作者批注的自校本,点校体例严谨精当。
本书为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推出的 近墨堂法书丛刊 中的一种。 何绍基(1799 1873),字子贞,号蝯叟,斋号东洲草堂,湖南道州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武英殿纂修,国史馆纂修、总纂,国史馆提调,四川学政。咸丰五年(1855),何氏在四川学政任上,被罢职。此后,何氏分别主讲济南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晚年漫游吴越,同治十二年(1873)病逝于苏州,享年七十五岁。 何氏日记手稿两册为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所藏,起讫时间分别为: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元旦至道光二十七年(丁未)五月廿九日;咸丰八年(戊午)三月廿三日至咸丰九年(己未)五月十三日。故简称《丙丁日记》《戊己日记》。 何绍基精于经史、小学,又是晚清杰出的书法家,在学术史上有较大影响。由于他常年仕京经历,使他完全融入当时文化圈
《古典目录学浅说》简要地介绍了目录学的兴起、类别、体制、作用、发展脉络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后谈到了古典目录学的研究趋势。逻辑清晰,深入浅出地叙述了目录学的一些基本常识以及作者的研究心得。读者借此还可以了解关于书籍的文化史以及历代藏书家的风貌。
《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 2023》系统收录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2年文化和旅游发展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其他重要历史年份的统计数据,是一部全面反映我国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情况的综合性统计资料。 本年鉴正文内容共分为九个部分:一、综合;二、公共图书馆;三、群众文化;四、艺术;五、文化市场;六、旅游;七、文物;八、教育、科技、动漫及其他;附录资料。为方便读者使用,多数篇末附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本书是我社1989年出版同名书的修订版。该书出版十余年来已成为许多高校历史文献学专业师生的*教材,具有较大影响。为适应学科与学术发展的需要,及时反映学术研究的*成果,我们组织专家对此书作了较大的修订,在保留原来许多优点的基础上,调整了原书的结构并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修订后的版本,全书结构更为周密合理、内容更为丰富准确、表述更为简明得体。在全面介绍和表述历史文献学基本知识、基本材料,反映学术界*成就的同时,更注重指导读者了解和掌握文献整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本书为国医大师张灿珅教授《中医古籍文献学》的修订版,包括中医古籍文献的源流与流别、书名与篇名、书体结构、文体、文字、标记符号、载体、著录、校勘、注释、类书与丛书、聚散与辑佚、辨伪等有关内容。旨在结合一般文献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内容介绍中医文献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及基本的研究方法等。历史地、客观地反映中医古代文献的基本情况与基本面貌,系统地、科学地总结与概括中医古代文献研究与古籍整理方法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及基本的研究方法。
本书以新见稿本《复堂日记》为中心,同时结合谭献现存已刊、未刊别集、选本、日记、书札及其他相关著述,以期将谭献置于更加丰富的文献集群中加以观照,改变以往依靠刊本日 记所呈现出来的单一面向,从而多层面、多角度地发现谭献、理解谭献。其中重点解决了日记文本改编、谭献词学、书籍与金石收藏、日常文学交游及相关著述撰作等重要问题。《复 堂日记》作为谭献书写的一部 我史 ,其内涵本当涉及其人生平行事、交游、治学的方方面面,成为后人理解其人的一个重要入口。本书作为对谭献稿本日记的研究,发掘了更为丰 富的日记史料,更加丰富了谭献的心灵史。
《书事:近现代版本杂谈》是著名文化学者、藏书家薛冰先生的作品。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版本学的基本概念为经,以图书实证为纬,编织近现代中国出版的宏观图景。 全书分为稿本、传统出版、现代出版、装订、版权、装帧和书外之物七辑,囊括368张珍贵的藏书影像,69篇文辞优美的版本杂谈,清晰梳理中国近现代版本常识,提供众多丰富的历史文化细节。 书中列举出大量实例,其目的并不在于孤立地对某种珍稀版本做鉴赏或评价,也无意于为书友们选择藏品方向出谋划策,而是力图从实例出发,说清近现代时期大致产生了哪些版本形态,各有什么特征,与此前此后的同类版本有什么联系与差异,在鉴赏、评判时应掌握什么标准,注意哪些问题。希望能够在近现代图书版本的总体状态及其沿革变迁的认识上,为读者提供一些基本的方法,也提供一些参考的样本
《宋代农书研究》首先梳理了中国传统农学、农书涵义演变的历史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兼顾农学学科系统性和中国传统农书特殊性的分类法。其次梳理了中国传统学术转型以来 的农书研究史,揭显、剖析了125年间研究范式的转移历程及其与社会发展、时代主题之间的深刻联系。在此基础上,本书以宋代农书为典型,探讨宋代农书激增的原因,论述宋代 综合性、耕作类、农具类、农田水利类及作物类、蚕桑类、园艺类、畜牧类、水产类、食品加工类、灾害防治类等农书,总结宋代农书的整体特点,客观揭示其在中国传统农学史上的 地位。
本书收上海古籍出版社 (包括本社前身古典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 1956-2016年6月间出版的万余种图书内容提要及相关版本信息。按图书分类法分类,并结合本社具体出书情况,按,按文学、历史、哲学、考古 文博 语言 文字、艺术、文化、科技、教育、综合九大类排列,大类下再细分若干小类。每个条目包括书名、作者(无署名者除外)、出版年月、开本、页数、装帧(不标明装帧者为平装)、定价、内容简介等内容。附录历年图书获奖信息、书名检索(笔画及书名首字汉语拼音检索)、丛书名索引(按笔画排列)、上海古籍出版社联系方式等。
“持静斋”是清末广东大藏书家丁日昌的藏书楼。要了解丁日昌藏书状况,就要靠《持静斋书目》和《持静斋藏书纪要》两书。《持静斋书目》四卷《续增书目》一卷,是丁日昌的藏书总目,共收录图书二千九百十三种,按四库总目分类。除宋元善刻、名家精抄外,还收录了不少西洋科技译著。《持静斋藏书纪要》二卷,收书按版本类别排次。卷上分别著录宋刊、元刊、明刊和近刊佚书,卷下著录抄本。每书并撰解题,与藏书志体相似。解题或鉴赏版刻、考订源流,或提要内容、考辨作者。此次整理两书,均以丁氏刻本为底本,分别以各书其他刊本参校。书末附书名索引,以便于读者检索。
讀華山碑可知清代隸書復興的由來,可知金石、書法家的治學和情懷,可知顯宦學人之間交誼來往,可知三百年翰苑墨林之勝概。然而,讀碑而不讀題跋則不可知。於是將題跋鈞玄提要、編年篡表,以跋系人,以人系史。 碑跋年表,以前尚未之見,姑且依人物年表畫葫。清代文人喜歡把名賢尺牘編集裝潢成冊,並在信札旁邊用蠅頭小楷註出寫信人傳略,使人既觀其書,又知其人。《年表》也將與題跋有關的人物小傳寫入按語。古諺云:“尺牘書疏、千里面目”。敝意:詩文遺墨,百年音容。 本書所收限于拓本上的題跋。年表僅摘錄與本表主旨有關內容,至于集靈宫、郭香察書等史事考證均简略。 題跋后括弧內號碼是圖版編號。 除個別草書或多含別體字者外不作釋文。 人物介紹着重金石、書法、收藏家,材料參考《清碑傳合集》、《中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