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近现代版本杂谈》是著名文化学者、藏书家薛冰先生的作品。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版本学的基本概念为经,以图书实证为纬,编织近现代中国出版的宏观图景。 全书分为稿本、传统出版、现代出版、装订、版权、装帧和书外之物七辑,囊括368张珍贵的藏书影像,69篇文辞优美的版本杂谈,清晰梳理中国近现代版本常识,提供众多丰富的历史文化细节。 书中列举出大量实例,其目的并不在于孤立地对某种珍稀版本做鉴赏或评价,也无意于为书友们选择藏品方向出谋划策,而是力图从实例出发,说清近现代时期大致产生了哪些版本形态,各有什么特征,与此前此后的同类版本有什么联系与差异,在鉴赏、评判时应掌握什么标准,注意哪些问题。希望能够在近现代图书版本的总体状态及其沿革变迁的认识上,为读者提供一些基本的方法,也提供一些参考的样本
本书是美国上百所大学论文指导课程教材,是一本讲授文献综述写作方法的完全指南。作者何塞 L. 加尔万曾任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生院院长。在39年学术生涯中,他总结出一套多步骤写作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文献综述写作中。 本书内容分为文献检索、文献分析、综述初稿撰写、综述终稿准备四个部分。从对原始文献的分类开始,详细讲授了浏览电子资源、选择检索主题和文章的步骤;分析定量和定性文献、整理笔记的技巧;准备写作、撰写初稿、使文章连贯的方法;以及吸纳反馈意见、编辑完善初稿、准备参考文献列表的准则。此外,作者还提供了11个文献综述写作范例供读者模仿学习。 本书的读者对象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类文章作为学期论文的本科生、撰写学位论文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撰写期刊论文和基金资助申请报告的研究者,
本书作者陈铁民先生乃唐诗学大家、学界耆宿,作者论述唐诗文献整理、考证的方法和门径,即从作者自己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体会和他人的有关经验出发,归纳、总结出一些基本的方法和门径,还有若干应注意的问题,再找出众多具体、典型的正反两方面的例子(以唐诗为主,间及唐文),予以论证和说明。本书以作者1981年在北大中文系任教时,为高年级学生(七七级、七八级)和研究生、进修教师开的《唐诗整理》选修课讲稿为基础,后又作了大的增补、修订后撰成。 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考证与诗歌编年,第二章唐诗的辑佚和辨伪,第三章唐诗的校勘,第四章唐诗的注释。第一章对生平事迹考证的方法和门径进行的归纳与总结,具有开创的意义。第二、三、四章所谈内容,虽每见于他人的著述中,但本书所论,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第一,
内容简介: 布达拉宫座落在海拔3700米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因其建造的悠久历史,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民族审美特征,以及对研究藏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宗教所具有的特殊价值,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 布达拉宫已有1300年的历史,宫内珍藏各类文物七万余件,典籍六万余函卷(部),成为名副其实的文物瑰宝,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被誉为 世界屋脊的明珠 。 《布达拉宫藏品保护与研究:古籍文献研究》为布达拉宫的藏学研究专家对布达拉宫所藏的《造像量度经》《贝叶经》《甘珠尔》等古籍文献的研究成果及其保护与利用。文物藏品不同,保护利用的要求各有差异,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是全球趋势,本书不仅体现了布达拉宫研究专家的基础功底,还体现了他们在具体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实践中获得的深刻体验。本书的出版可以更好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组织与服务创新 中的一本。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信息资源井喷式增长。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书梳理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发展现状和研究重点,对于推动我国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对数字资源的安全存储、数字信息资源的元数管理和永久获取,即包括长期保存和提供检索与利用两大方面。最后以武汉大学机构知识库建设作为案例分析。
本书是2018年度《清史参考》所刊发文章的结集,取 以史为鉴 之意,介绍清史纂修和研究工作中的部分科研成果。书中共收录文章41篇,根据内容分为政治、文化教育、人物、 新清史 研究四部分。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通俗易懂,可读性颇高。
《中国文献学研究》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文献研究所主办的的学术研究性辑刊,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文献学研究的交流与发展。辑刊常设栏目包括:1.中国文献学理论与文献学史;2.文献文化史研究(含阅读史、知识社会史等);3.四部典籍专题研究(含出土文献);4.经学与经学史研究;5.古代文史专论;6.明清学术研究;7.书评、书讯、会议信息。本辑为创刊号,收录 春秋学 出土文献 等领域学术论文14篇。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书刊从传统形制转向现代形制。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尝试从符号学的角度整合技术、设计、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来研究中国近代书刊形态的变迁。全书分为五章:*章是技术角度的讨论;第二章是设计角度的讨论;第三章是对书刊文化意义的分析;第四章是对设计理念发展的分析;第五章是设计民族性性探索。研究得出 民族性是现代性的必然结果 这一结论。在研究中,作者既肯定了精英文化阶层代表者鲁迅等的贡献,也充分关注了之前被书装史忽略的大众文化阶层代表包天笑等的探索。本书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拓展和深化了中国近代书刊史的研究,适合书史、出版史、传播史等领域研究者阅读参考。
2018年12月,值晚清文化名人薛时雨诞辰二百周年之际,政协全椒县委员会编纂出版了《全椒古代典籍丛书?薛时雨集》(40册),同时举办了学术研讨等纪念活动,将所收论文编辑成学术研讨会纪念文集,作为《全椒古代典籍研究丛书》正式出版。 该书收录37位学者的论文33篇,分 学术交流 与 纪念先贤 两个部分;内容包括薛氏生平事迹及师友交游考述、文学及文化教育成就综论、全椒地方社会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论文征引文献史料丰富,内容翔实。附录收录了本次研讨会的综述和领导专家发言。是迄今为止全椒薛时雨专题研究集成式的学术资料集。也将为今后的薛时雨研究、全椒地方文化研究乃至晚清历史文化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本手册适用于《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三版,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基础理论部分与应用部分,重点是文献标引特殊规则的应用。本手册注重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列举大量实例说明问题,对于某些特殊问题尽可能用实例加以解释,循序渐进、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所有实例均来源于 国家图书馆中文普通图书书目数据库 。
赵贞编著的《敦煌文献与唐代社会文化研究》由17篇专题论文改写而成,现有十三章,分为四编,大致围绕敦煌吐鲁番文献而展开。分为律令制度、社会经济、学术与教育、 与历日四编,具体内容涉及:唐尚书六部二十四格初探、敦煌出度文书所见唐代度牒的申领与发放、敦煌吐鲁番文书所见唐代“三贾均市”的制作与实践等。
本书对先秦至晚清的家训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描述,并仿《四库全书总目》体例,对流传于世的每一部家训专著的作者、内容、版本、价值及影响都进行了详细的考辨和评述,书末有《历代家训专著存目一览表》及《历代亡佚家训专著一览表》两个附录。该书是目前国内部对中国古代家训进行全面清理和描述的著作,对于从事中国传统家训、中国家庭史、中国家族史、中国古代教育史等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热爱家庭教育的一般读者均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以“青春·奋斗”为主题,生动记录了中央企业各条战线先进青年典型的奋斗故事。从重点工程建设的火热现场到重大科技攻关的研发基地,从生产制造的车间班组到参与市场竞争的商业团队,从抢险救灾的应急突击到应对重大危机挑战的顽强斗争,通过297个典型事迹,充分展示了央企青年奋战在改革发展主战场、攻坚克难第一线,自觉担苦、担难、担重、担险的动人形象。本书的出版旨在激发广大央企青年爱党爱国热情,更好地将青年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带动广大青年在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开拓进取、奋勇拼搏。以新时代好青年应有的姿态,奋进新征程,诠释新使命,创造新业绩。
《四库全书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四库馆开、闭馆时间;四库馆的机构;四库馆的运作;四库馆臣的数量;四库馆臣的工作等。
《崔建英版本目录学文集》收录了版本目录学家崔建英先生关于版本目录学、古籍文献方面的论著45篇。 崔建英(1931-2006)先生,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自1956年起进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工作,直至1992年退休,先后从事过图书采访、古籍文献整理和古籍编目等工作,曾任该馆第二文献服务部主任。
本书从原始史料、重要文献、回忆与自述、历史图片四个层面,对新时期以来,主要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学与研究进行翔实的资料整理,并增设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的译介简况、女性文学研究的学术团体与机构活动、女性著述与期刊等附录章节,以期对这一时段的女性文学与研究进行全面、丰富的资料索引。 原始资料部分是女作家的文艺理论研究,重要文献部分收集的是探讨性别意识的话题,回忆与自述是王安忆、张辛辛等女作家对自己走上文学道路历程的回顾总结。
《郑晓云学术研究文集(2006-2011)》收录的是笔者2006—2011年上半年所发表的部分论文及部分书稿的章节,之前的主要文稿已汇编在2005年出版的《全球化与民族文化》一书中。汇编此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和学界分享这几年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则是为将散落发表在不同刊物的文章汇集起来,以便保存。
《民国文献研究》旨在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的学术性、理论性研究,及时反映 外相关文献在调查、整理、考证、研究、解读等方面的 进展和研究成果,总结各方工作之经验,荟萃学界百家之思想,共襄民国文献保护与研究之盛举,擘画事业发展之未来。 本册包含了专题研究、史料钩沉、民国文献整理研究等板块。
本卷系统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学术发展的进程,描述了30年来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学术发展的重大事件及标志性成果,展示了30年来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的学术发展成就。 本卷共分三编, 编是图书馆学30年重大学术进展,第二编是情报学30年重大学术进展,第三编是文献学30年重大学术进展。 图书馆学30年重大学术进展的内容分别从图书馆学理论、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参考咨询服务、信息资源共享、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管理共八个方面展开。图书馆学理论的具体内容包括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总体脉络,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与主要内容、图书馆学理论基础、图书馆哲学、图书馆学史、图书馆精神等新话题。信息资源建设研究的内容包括文献资源布局、藏书发展政策、数字信息资源建
赵贞编著的《敦煌文献与唐代社会文化研究》由17篇专题论文改写而成,现有十三章,分为四编,大致围绕敦煌吐鲁番文献而展开。分为律令制度、社会经济、学术与教育、 与历日四编,具体内容涉及:唐尚书六部二十四格初探、敦煌出度文书所见唐代度牒的申领与发放、敦煌吐鲁番文书所见唐代“三贾均市”的制作与实践等。
在10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延安精神是闪耀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历史启迪现实的原则,聚焦于新时代如何弘扬延安精神、彰显延安精神当代价值的主题,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视域下分析延安精神具有的重要历史地位,对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使延安精神不断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