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习称的《礼记》,为《小戴礼记》,我们熟知的《大学》《中庸》即出于此。后经东汉经学大师郑玄(127 200)作注,《礼记》地位更为尊崇。郑注不仅使一些晦涩难解的文字详明易懂,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经文内容,裨益后学,经久不衰。此本二十卷,宋蜀刻八行本,为郑玄注、陆德明释文,是注疏汇合之前的 单注本 ,较为接近郑玄注本的本来面貌。原书为清宫天禄琳琅旧藏,后卷1-5藏于辽宁省图书馆,卷6-20藏于国家图书馆,已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今据两馆原书高清扫描,形成合璧,原色印刷。既可以供学界研究使用,也有较高的收藏观赏价值。
韵部次序是韵部间亲疏关系的直观反映,更是解释音转的依据,韵序相近,则表示韵部间关系紧密,或可音转;韵序较远,则表示韵部间关系松散,不可音转,理清韵部次序至关重要。学界普遍承认王力对上古三十韵部的总结,但王力在各个时期的著作中,对上古韵部小类的排列次序却不尽相同。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考察上古韵部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对这些韵部进行科学的排序。在本书考察范围内,涉及韵部的古音通假共计12968组,其中本部通假共计9871组,异部通假共计3097组,5380次。对高频通假加以综合考察,可将韵部归纳爲“之职蒸”“幽觉冬”“宵药”“侯屋东”“鱼铎阳”“支锡耕”“歌月元”“脂质真”“微物文”“缉侵”“叶谈”十一类,这也进一步印证了王力古韵分类的正确性。
本书为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推出的 近墨堂法书丛刊 中的一种。 何绍基(1799 1873),字子贞,号蝯叟,斋号东洲草堂,湖南道州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武英殿纂修,国史馆纂修、总纂,国史馆提调,四川学政。咸丰五年(1855),何氏在四川学政任上,被罢职。此后,何氏分别主讲济南泺源书院、长沙城南书院。晚年漫游吴越,同治十二年(1873)病逝于苏州,享年七十五岁。 何氏日记手稿两册为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所藏,起讫时间分别为: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元旦至道光二十七年(丁未)五月廿九日;咸丰八年(戊午)三月廿三日至咸丰九年(己未)五月十三日。故简称《丙丁日记》《戊己日记》。 何绍基精于经史、小学,又是晚清杰出的书法家,在学术史上有较大影响。由于他常年仕京经历,使他完全融入当时文化圈
此集为《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系列之一种。全椒初建于西汉,今属安徽省,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古文风昌盛,历代文人都热衷于著书立说,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自宋代至民国,全椒文人编著的书目约有342种之多。一县之地而产出如此众多跨代久远的古籍,在全国当为罕见。而据历代《全椒县志》记载,椒人的许多著作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很高的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为充分展示全椒的深厚文化底蕴,也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政协全椒县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编辑整理了《全椒古代典籍丛书》。《丛书》计划分专题出版,如释德清、吴敬梓、薛时雨等人物著作的专题出版。《洪武正韵》是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乐韶凤、宋濂等11人奉诏编成的一部官方韵书,共16卷。参与编纂的乐韶凤为全椒名人,故编入《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纪
《中医150症候辨证论治辑要》以中医最常见的150个证候为命题,从概念、临床表现、辨证要点、成因、病机、发展与转归、疾病范围、类证鉴别、治法、主方、治疗要点、现代研究等十二个方面叙述其辨证与论治的内容。根据 证"的特点,采用表格式来进行表述,做到内容层次分明,以便读者阅读时一目了然。部分证候插入图画,突出其直观性、趣味性,以增加阅读效果。可供专业人士或各大院校医学专业的学生参考之用。
本目录按各家入藏先后编排,即斯坦因劫经录、伯希和劫经录、北京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科目。俄国所藏因尚未全部刊布而暂不收录,拟今后与各国、和地散藏编为本书的续编另行出版。实际上,本书是1962年商务印书馆初版本、1983年中华书局再版本《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收录范围的新编本。 本目录著录的大项目有:序号、名称、题记、本文、说明。 敦煌写卷每个序号之前,冠有不同字母:伦敦藏斯坦因劫经部分,冠以“S”;巴黎藏伯希和劫经部分,冠以“P.”;北京图书馆劫余部分,则先冠以千字文编号,紧接着用括号给出《郭煌劫余录》的编号。之所以如此,主要是考虑到学术界引用北图写卷时,习惯于使用千字文编号。 “本文”是指原卷录文,这是当年刘铭恕先生编《斯坦因劫经录》时的一大创举。我们基本上保留了刘先生的“本文”项,并作
《宋太医局诸科程文格注释:宋代国家医学考试试题集》讲述了我国自宋代始,中医考试纳入国家计划,统一命题,三年一次,且制度化,同科举。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根据考试成绩,授予不同职务、级别。随着宋朝的衰落,此制度逐渐淡化,至元朝止。该书是将宋代国家考试中医试题(太医局命题)及标准答案合编成册,于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获朝廷准行。全书共九卷,共87道试题,均为问答题,每试题后均有标准答案。87道试题共分6类:1.墨义:基础医学及相关学科知识,共9道题。2.脉义:脉学及诊断学知识,共6道题。3.大义:病因、病机及脏腑学说,共37道题。4.论方:方剂学知识,共8道题。5.假令:假设临床案例,要求准确剖析辨证论治,共18道题。6.运气五运六气基础知识及六十甲子中某年的运气分析及预防治疗方案,共9道题。该书的87道考题包
目录之学,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目录学著作,对了解我国文化、学术研究具有重 要价值。而明清两代,私人藏书盛极,因而私家目录著作也极为丰富。 本书对近三百年来古籍目录著述中较为重要和有价值者作了梳理,对其源流、古籍收藏、学术价值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