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由两位著名艺术家合作编纂,由22位来自各国、各领域的艺术家和策展人共同撰稿,以新颖而独到的视角,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等多个层面全方位地回溯、解读、剖析 策展 这一概念。通过梳理历史并分析各类典型案例,力图打破界限,使讨论尽可能不受学科、地域、族群、性别以及机构类型的限制。尽管在梳理策展历史时,不可避免地要将目光投向西方,但当聚焦当代策展实践时,无论其是否发生在文博或艺术场馆内,均被置于全球化语境中加以分析研究。 全书22篇文章在编者的排布下构成完整的有机体,共同对西方思想文化施加于当代艺术和策展领域的影响提出挑战,认为当代策展应有不同的解释,由此形成一场真正的全球性跨学科对话。
庄立臻主编的《天一阁博物馆藏古籍善本书目(上下)(精)》是天一阁博物馆的馆藏善本书目,书中详细揭示近5000种馆藏善本的书名、*者、版本、批校题跋、版式、装帧、册数、存卷、子目等信息,旨在为学术界提供一份全面、准确的天一阁典藏珍籍信息。同时,本书还附有书名、*者和批校题跋者索引,便于读者使用。
作者通过大量实际案例与图片,对西方博物馆中的展陈设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介绍,其中包括基本设计理念与具体的实现手段,尤其在“如何将文字转化为视觉形象”这一艺术创作的瓶颈问题上具有启发性的思考。本书既是一本艺术与设计类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一本了解西方文化的有趣读物。 作者简介:于海勃,场景设计师,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特聘客座教授,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先后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英国利兹大学、伦敦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自1990年始,长期在英美两国多所大学教授场景设计,并从事一线的设计实践。其二百余个设计作品涉及舞台设计、影视美术、大型活动及博物馆展陈设计等多个领域。2018年被美国加州大学授予荣休教授,现长期定居并往返于北京和拉斯维加斯两地。
石鲁是一个敏于思考的艺术家,他的思维所具有的前瞻性以及艺术的探索性,导致与时代的冲突,衍生出他悲壮的人生际遇。作为艺术家生活轨迹和思考纹路的记录与敞露,这些文字折射出社会风云激荡下的人生抗争和无奈,闪烁着理性与人道与艺术智慧的火花,代表那个时代最有价值的思想光华之一,照亮和启迪同行人与后来者。 本书除石鲁在延安整风时期的思想自传外,大部分由石鲁家属提供石鲁手稿真迹影印成册,包括石鲁的文章、诗词、杂记、剧本等,很多是发表的文字,生动展现了石鲁的思想感情,是石鲁社会理想、人生观、文化修养、艺术观念的进一步披露,是石鲁思想文献的原生态表白,是研究石鲁原始资料,有助于人们加深对石鲁作品和人格的认识和理解,也是考察石鲁与那个时代的艺术家独特和典型的思想田野标本。
《旧闻记者》出自他独具个性的创意──在二零零五年的每一周同步阅读六十年前(一九四五年)的旧报,并随时写下他的“非典型札记”。他在报章开辟的“旧闻记者”专栏,受到香港和内地读者的欢迎。这是“旧闻专栏”的一个结集,五十篇短文,各附旧报原件,生动有味。对传媒人士,它也是重要却不沉重的“另类新闻史”。为香港读者所熟识的《唐山大地震》作者钱钢,被称为"非典型传媒人"。他用文学和历史的眼光看现实,又常用新闻的笔触写文史。
《王学泰自选集:江湖旧梦》这本书浓缩了作者几十年的研究心血,在字里行间中折射出了作者对于 游民文化 江湖文化 牵动中国社会变迁的密切关注和深刻思索,让读者在 游民文化 和 江湖文化 中发现另一个中国。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钦州市县镇概况》作为一部重要的地情书,它的出版正当其时。该书系统介绍了钦州市县镇的历史沿革、经济特点以及人文风情,全面地反映了钦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丰富翔实的内容和资料,为我们认真总结和把握钦州经济社会发展,开拓创新。推进富民强市,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现实的指导,还可为全市各级各部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和措施、为投资者在钦州的创业投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艺术博物馆对于清华大学来说,不仅是清华园中一处美丽的景观,更是为广大师生、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中国乃至世界灿烂历史文明和经典艺术作品的重要场所。我相信,它会成为一个磁石,用真善美凝聚视线,启迪、激发更多的灵感与思考;它也会成为一个平台,汇聚传统与创新、艺术与科学的多重力量,展示艺术的超凡魅力,让艺术之光去温暖更多人的心灵。
本书共收入朱绍侯先生近十年来所撰写的史学论文及其他方面的研究文章69篇。其中包括“先秦史研究”8篇、“秦汉史研究”8篇、“军功爵制研究”7篇、“魏晋南北朝史研究”11篇、“姓氏文化研究”7篇、“杂论与杂谈”14篇、“书评与书序”14篇。
《神圣几何: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宇宙法则》通过对几何学从古到今的研究,追溯世界的起源,探索几何学、宇宙、自然与人类的千丝万缕。神圣又神秘的几何学,揭示了西方的创世故事及其丰富的人文哲学思想。全书配有大量瑰丽的彩绘几何图,覆盖古今历史经典的图形图案及数字。充分展现了几何庄严的美和宇宙间神秘的自然法则,体现宗教、哲学、神话、天文等不同领域博大精深的智慧。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梅维恒内陆欧亚研究文选》所收12篇论文略依时代和主题排列。1~3篇主要涉及新疆青铜和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和上古时期中西交通,包括吐火罗问题。4~6篇为语言学论文,特别关注汉语语言史与梵语和佛教的关系。7~11篇均与敦煌吐鲁番学相关,对唐五代变文的研究是其重点,还讨论了《心经》诸本与《西游记》的关系。2篇是与语言学家、台湾“中研院”院士梅祖麟教授合撰,讨论近体诗与梵文诗律的关系,对沈约的“四声八病”说作了深入分析,是继陈寅恪先生名作《四声三问》之后的一篇精心杰作。除上述12篇外,梅氏于2010年写成长文《近三十年来北美中国语言研究的进展》,涉及汉语与内陆欧亚语言关系的研究情况,《欧亚历史文化文库:梅维恒内陆欧亚研究文选》由其学生、密歇根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杨继东博士和匹兹堡大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