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探讨了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对于策展的认知:策展不再局限于以视觉艺术为核心的观念性表达,而是突破了艺术、历史、文化等范畴,成为一种没有任何体制化界定的自由形式。策展包含着文化的参与、选择、安排, 带有策展人批判性的评价和分享,关联着一整套价值观、信仰、习俗和社会活动。策展可以在以视觉 或非视觉 的生命的各个领域开展,这种 挑战性的多样性正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书中对策展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哲学色彩的探讨,涉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众多在西方哲学 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哲学家。作者以批判的精神去审视哲学概念在当代话语体系下的新的意义和对于策展、对于人的新的思考,并由此进一步观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本书对于与策展密切相关的博物馆工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作者的研究路径也为我们提
本书以鲜活的案例研究为特色,展示了一些世界 设计,讲述了成为一名展览设计师所需要具备的技能。 书中包含数百张已经展出的展览照片、概念图、计算机效果图、图表和信息表。所有本书内的信息都适用于世界各地的各种展览,包括 性和临时性展览,比如博物馆、画廊、游客中心、品牌体验馆、展销会和节日庆典活动。 来自美国的Ale Nani表示:这是一本策展人必须读的书,是我为了上课而买的书,此书文笔优美,为展览设计提出了好的建议。 来自英国的P W.表示:这本书对我本科的电影与摄影基础学里的展览与观众模块帮助很大,它让我在许多问题上都找到了答案。
本书通过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科研策展人兰斯·格兰德职业生涯的亲身经历,清晰透彻且生动地描述了自然历史博物馆策展人为了收集展品、开展科研工作,而在全世界探险的有趣故事,对策展人在21世纪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日趋丰富的内涵进行了思考。格兰德和他的同事们足迹遍及 ,他们的故事令人回味,勇气值得学习。本书的出版为广大读者认识和理解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职责及其策展人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打开了一扇窗,展现了策展人及他们的研究不为我们所知的一面。
本次展览在品类上,以笔、墨、纸、砚所代表的 文房四宝 为主,辅以香炉、山子、印章等文房杂项;同时,遴选国家图书馆馆藏相关文房方面文献配合展出。在年代上,以从汉代至明清的文房器物为主,并加入了非遗传承人的精品新作,形成古今文房的时空对话。在形式上,特别安排了非遗传承工匠们现场展示文房四宝的制作过程,不仅生动地展现出真实的文人生活,更能与参观者之间形成互动。此书为本次展览配套图录。
本书系浙江省瑞安市博物馆(玉海楼)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馆藏汉文古籍数据2500余条。凡宣统三年以前的刻本、活字本、抄本、稿本等,皆在收录之列。著录项目有普查编号、索书号、分类、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内容。本目录后附书名笔画索引。
《博物馆评论》旨在推动中国文博事业发展,打造国际化文博行业交流平台,成为博物馆及相关领域交流、合作、互动、共享的平台;激发文博行业的创意,扩大文博行业的产业影响力。 本辑分为【特别策划】【展览评论】【典藏】【建筑与空间】【教育与传播】【博物馆学】【博物馆+】等多个板块,内容既有介绍国内外具有引领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展览案例,也有新鲜的博物馆资讯、前沿的展览评论、前卫的业内观点,涉及展览、收藏、建筑、教育、传播、科技等多个方面。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关于绘画、木材及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与修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物的历史、早期保护试验等方面,在文物保护和修复技术与方法方面的讨论则 简单。但在 , 的科学分析方法较为常见,已逐渐运用于文物的研究与保护中,这为新时代文物保护的发展增添了羽翼。同时,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文物保护修复人员和科学家们的协作,推动了文物分析与保护新方法的研发。 本书重点介绍各类艺术品和考古发掘文物在保护和修复时所使用的化学药品,及这些材料的特殊用途。此外还详细描述了各种方法,包括清洗、保护和修复方法及针对每件器物保存状况的分析方法。本书按文物材质分类介绍,主要包括油画、纸质文物、纺织品与染料、考古木材、化石、石质文物、金属文物及玻璃(包括教堂窗户),是一本结合了传统修复技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 特色
《枫丹白露宫的中国皇家博物馆》编著者淡欣。走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用无形的钟罩包裹自己的时候,哪儿都可以是家,哪儿也不打动你,在哪儿都是过客,去了到过便罢了。若是赤裸着灵魂行走,就要准备失去自我,而且还是在不可控的程度上,好与不好只有自己知道,被改变了没有也只有自己明白。所以这本书不是要给你知识,也不会代你或带你行走,它只是帮你做一点家庭作业,在你出门前告诉你诸多可能,在你行走中告诉你一些可能有用的背景,在你回来后同你分享行走的感悟。如果货不对板,就请把它放回书架,给想要它的人留着。本书照片除署名外为作者所摄。本书部分文字史料引自维基百科、百度百科。
《丁文江卷》所收,主要包括三方面:丁文江先生科学方面的文章、政论以及游记。科学方面的文章,主要侧重于普通读者易懂的部分,专门的地质学论文(多数用英语撰写)尽量不收。政论方面,有代表性的文章基本都收入了。为便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丁文江先生的思想与学术成就,本编未将科学文章、政论分类编排。丁文江有文学天才,他的古文、白话文俱佳。读其《漫游散记》《苏俄旅行记》,不仅能为其优美的文笔打动,还能得到多种知识滋养:里面既有地质旅行的记载,又有地理、人种、边地民族语言以及风土人情等引人入胜的描绘。
劉因(1249-1293),字夢吉,號靜修。保定容城(今河北容城縣)人。元代重要思想家、詩人、理学家、教育家,與許衡、吳澄並稱元代儒,成為名重一時的學者。劉因以自己的教學和著述為理學在北方的傳播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詩文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品格和風節更贏得了普遍的尊敬。勤於著述,生前曾自選詩五卷,號《丁亥集》,劉因死後,門人故友裒其遺稿,輯為《靜修先生文集》。劉因文集的版本甚多,《劉因集》點校,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靜修先生文集》為底本,以《靜修先生文集》(十二卷),元至順庚午(公元1330年)宗文堂刊本、《劉文靖公文集》(二十七卷),明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蜀藩刻本、《靜修先生文集》(十二卷),基輔叢書刻本、文津閣《四庫全書》本(篇卷同文淵閣本)、《靜修先生文集》(四卷),容城三賢文集本作为
《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第二版)是一本系统梳理和全面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新闻经典论著及新闻观点的教材。也是十一五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与第一版相比,新版在内容上设置了新的章节,对人物、作品和观点的分析、评价更为全面和深刻,增加了对中国共产党一些领导人尤其是胡锦涛新闻经典论著和新闻思想的评介。全书分为三编。上编为新闻传播活动和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创立,就新闻传播活动对新闻传播学说形成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哲学基础等诸多问题作了全面、深刻的介绍与评述。中编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形成发展的奠基、发展、创新三个阶段系统而有重点地依次展开介绍,梳理经典作家代表性的新闻经典论著和新闻观点。作为奠基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从民主报刊、工人报刊和党的报刊
柯杨是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我国知名的民俗学家,现任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柯杨教授长期从事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的教学与理论研究,出版过《民间歌谣》、《西北民俗文献》、《中国风俗故事集》等著作,发表民俗学术论文130多篇。《陇上学人文存:柯杨卷》精选了柯杨教授有关民俗学方面的代表性学术论文50篇,集中展现了柯杨教授在民俗学方面的杰出学术成就。
我国什么时候开始有博物馆?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原因是对“博物馆”这个名称的看法不一样。因为博物馆是变化的,一开始的博物馆和现在的博物馆是不同的,所以从什么时间算有博物馆看法就不一样。世界上出现博物馆,大家公认是公元前283年埃及托罗密王朝的宫殿,认为那是世界上第一个博物馆。承认它是博物馆,还是15世纪以后的事情。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博物馆在中国出现,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以前的所谓“博物馆”,只是一个收藏文物的地方,而文物的收藏很早就有了,但这不等于说收藏文物就是博物馆。开始的博物馆是只收藏不让人看,后来的收藏是供研究和教学用,再后来发展到藏品必须要给观众看,这才能算是真正的博物馆。因此,从历史上看,博物馆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本书以鲜活的案例研究为特色,展示了一些世界 设计,讲述了成为一名展览设计师所需要具备的技能。书中包含数百张已经展出的展览照片、概念图、计算机效果图、图表和信息表。所有本书内的信息都适用于世界各地的各种展览,包括 性和临时性展览,比如博物馆、画廊、游客中心、品牌体验馆、展销会和节日庆典活动。来自美国的Ale Nani表示:这是一本策展人必须读的书,是我为了上课而买的书,此书文笔优美,为展览设计提出了好的建议。来自英国的P W.表示:这本书对我本科的电影与摄影基础学里的展览与观众模块帮助很大,它让我在许多问题上都找到了答案。
本书为南京大学学报主编朱剑的一个专集。在学术评价、期刊评价以及期刊研究方面,朱剑先生素有研究,见解独到,可以说,他的文集代表了相关方面研究的高水平。本书分为上下编,共收录了16篇文章。上编“学术研究谁人评说”围绕学术评价、期刊评价与评价体制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述现今学术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指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学术评价和期刊评价主体的错位;下编“学术期刊何以定位”则集中讨论了学术期刊及其编辑在新媒体时代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国外交叉科学研究-科学的哲学、历史、社会的探索》主要反映了20世纪国外一些从事跨学科探索和多维度透视的专家、学者,从不同领域和不同角度对科学进行交叉性研究的成果。全书内容分为部分,即:国外科学的哲学研究、国外科学的历史研究和国外科学的社会研究。其中,“国外科学的社会研究”包括科学社会学与科学学,科学学派,科学战略、政策与管理等方面。《国外交叉科学研究-科学的哲学、历史、社会的探索》可供自然科学工作者、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高等学校师生、软科学研究人员,以及对科学交叉领域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我的园林博物馆:颐和园(中文版)》是一部“文化主题”的旅游读本,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园林理念为线索,呈现出了大量的细节、图片和人文历史脉络。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与颐和园有何关联?为什么说颐和园是京城水系的源头?外国入侵者的两次浩劫之后幸存了哪些建筑?中国园林的营造理念为什么与福寿、养生和健康有关?您可以通过《我的园林博物馆:颐和园(中文版)》,找到大量相关线索,由此引发许多思考。颐和园不仅是一座公园,更是一座中国园林的博物馆。《我的园林博物馆:颐和园(中文版)》首次提出了颐和园的这一属性,并且通过建筑、工艺、人文等主题的大量案例,娓娓道来,呈现出了中国园林特有的精彩片段,从而让游客获得多的旅游感受与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周边的园林及江南的袖珍园林不同,颐和园是一座大型山水园林。这
本书精选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三百余件文物,取材于102家享有盛誉的上海 企业、商家,现在汇编成册,分上下两篇。 通过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和精美图片,人们可以看到上海地域历史文化传承的主要特色:一个店铺林立、牌匾交错、品牌荣耀、家喻户晓、喜形于色的时代氛围,见识经营者卓有成效的管理、民族企业商业繁荣和具有地域特点的海派文化风格。